梁 巍
母畜在分娩時,子宮頸是張開的,產道黏膜也可能有損傷,同時子宮內還會積存大量惡露,這些都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創造了有利條件,很容易引起某些產后疾病。因此,一定要注意做好母畜的產后護理工作。
1.要注意及時清洗外陰。當母畜分娩完畢,就用1%高錳酸鉀溶液洗掉其尾根和外陰周圍黏附著的惡露,以免蚊蠅爬落,傳染其他疾病。
2.要沖洗子宮。母畜分娩后的1~2天內,應沖洗子宮,清除子宮內的惡露。步驟是:先用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一遍,再用5%~10%的高滲鹽水沖洗,最后用0.9%~1%的等滲鹽水沖洗。在配制以上三種溶液時,一定要用溫開水。每一種洗液的用量一般以掌握在2000~4000毫升之間為宜。操作方法是:先把家畜固定好,再把裝有沖洗液的瓶子吊在高處,用滅菌后的膠管通入子宮內(操作時手臂用1%~2%來蘇兒溶液消毒)進行沖洗。
3.要注意加強營養。母畜產后頭幾天內,應給予質量好、易消化的草料,并要少添勤喂。一般情況下,馬產后6天、驢產后5天、牛產后10天、羊產后3天、豬產后8天,才能逐漸恢復到正常的飼養水平。
4.要停止使役。由于母畜在懷孕分娩過程中生殖器官的變化很大,產后要有一個逐漸恢復的過程。因此在母畜產后半月內,要停止一切使役,只能牽遛運動。
5.要勤觀察。母畜分娩之后,由于種種原因,可能會出現一些病理現象,如胎衣不下、陰道或子宮脫出、產后癱瘓、缺乳、乳房炎等等。因此,必須隨時注意觀察母畜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異常,就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或請獸醫治療。(遼寧省黑山縣畜牧技術推廣站 梁巍 郵編:12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