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王鴻飛在窗外看到母親躲在屋里哭,原因是家里湊不齊他的10元學費……就這樣,王鴻飛輟學了。
在創業路上,他先后種過藥材、養過肉兔、搞過加工,但都以失敗而告終。
為了東山再起,他外出打工,在火車站當搬運工、到工地上給人扛枕木、下小煤窯……
品嘗了滴滴失敗的淚水,吞咽下無數拼搏的血汗,超高產大豆、芝麻、樹型金銀花、樹下養金蟬等致富項目最終圓了他的創業之夢。
嘲笑壓不彎脊梁,被喊“王二能”
王鴻飛1972年出生于河南省民權縣順河鄉。因姐弟多,他自小就品嘗了很多同齡人品嘗不到的艱辛。
由初二升初三那年的暑假,王鴻飛從學校回來,在窗外看到母親躲在屋里抹眼淚。原來母親是因為家里給他湊不齊學費而難過。那時候,學費并不高,只需10元。可是,這10元錢已讓王母愁得飯都難以下咽了。那一刻,才14歲的王鴻飛暗暗立下誓言:我一定要掙錢,脫離這樣的貧窮。
那年,王鴻飛輟學了。同年秋天,他開始嘗試種藥材白芷。白芷適宜種植在沙壤土地上,而王鴻飛所在的村附近全部是鹽堿地,種植的白芷全都枯死了。但倔強的王鴻飛沒有氣餒,他先后養過肉兔、搞過玉米加工,但都以失敗而告終。經過幾番折騰,致富不成的王家反而被折騰得家徒四壁、負債累累。
當時很多人斷言,他這一輩子是翻不了身了。
貧窮忘不了夢想,有空就學習
負債后的王鴻飛外出打工,一心想多掙錢、快掙錢。他當過搬運工、下過煤窯、修過鐵路等,但無論是在鄭州火車站背麻包,還是在魯山縣鐵路工地上扛枕木,王鴻飛都從來沒有忘記過自己的志向。工作之余,很多工友喝酒、聊天、打牌,而王鴻飛卻跑到圖書館里去看科技書籍,尋找致富信息,學習科學技術。
天道酬勤。經過多年的辛勤打拼,1998年,王鴻飛已是一家公司駐北京營銷分公司的總經理。
王鴻飛迎來了幸福生活。可是,王鴻飛的追求并不只是個人的幸福生活,而是改變他曾生活過的那塊貧瘠的土地。
靈感激發闖勁,回鄉創大業
2000年年底,王鴻飛決定放棄北京的一切,回家鄉創業。他要用自己的雙手來圓多年來縈繞于心的綠色創業之夢。
回到家鄉以后,王鴻飛經過多方考察,了解到種草養畜是新興農業項目。為了了解國外牧草種植行業的先進技術,王鴻飛自費赴澳大利亞考察,并和多家牧草科研機構聯姻,隨后拿出自己多年打工的積蓄,創辦了民權縣金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他先后引進了70多種牧草良種,還有超高產大豆、高產芝麻,并高價引進了既能入藥又能作飼料用的樹型木本金銀花,很快帶動起了一大批特色種養大戶。
2001年年初,王鴻飛到深圳出差,在酒席上,酒店老板給他推薦了一道“高蛋白、無污染、強身健體”的菜。菜上來后,王鴻飛發現,原來那道菜就是家鄉俗稱的“爬蚱”,學名是金蟬。
王鴻飛突發奇想,是不是可以人工養殖金蟬呢?金蟬主要生活在地下,靠樹生長。利用農村大面積的楊樹、桐樹、果樹,一定可以做成一個大項目。
王鴻飛走訪了多位昆蟲方面的專家,但是沒有得到一點養殖金蟬方面的知識。他決定自己干,經過一次次失敗之后,王鴻飛終于掌握了人工養蟬的技術。
2005年,王鴻飛鉆研出了半自然式人工養殖金蟬新技術,以及塑料大棚人工速養金蟬新技術,在不影響樹木生長的情況下,每667平方米(1畝)果樹林可增收3000元以上。為帶動廣大種植戶發展這一產業,王鴻飛將自己辛勤鉆研的科技成果無償傳授給養殖戶,并免費贈送金蟬種,使得小金蟬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大產業。
2006年,為了使金蟬產業走上產業化發展之路,王鴻飛又投資承建了全國首條金蟬軟包裝食品生產線,生產的“香辣金蟬”、“香酥金蟬丸”等軟包裝食品銷往全國。如今的王鴻飛已成為全國聞名的“金蟬大王”,先后獲得“全國三農標兵”、“中國農村致富帶頭人”、“全國十大科技創新人物”等榮譽稱號。
成功之后的王鴻飛表示,為了讓廣大養殖戶早日走上致富之路,他愿意免費舉辦樹下養金蟬技術培訓,并愿意將金蟬、土元種卵和超高產大豆、芝麻種子賒銷給貧困戶,力求幫助更多的種養戶靠特色種養富裕起來。
河南省民權縣金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電話:0370-2399979、2399969(商丘總部)8507889、8663039(民權總部)
網址:http://www.tsxxw.com(中國特色農業信息網) http://www.zgjcw.com.cn/(中國金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