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碧
有一首流行歌曲名為《老鼠愛上貓》。當然,在自然界中,并沒有老鼠和貓相愛而且交配的事件發生,因為兩種動物實在是差得太遠了,沒有多少親緣關系。然而,同一科不同種的親緣關系較近的動物卻有可能交配,比如我們常見的騾子就是馬和驢相互交配的結果。現在,我們假設一頭老虎遇到了一頭獅子,它們相愛了,然后有了“愛情的結晶”。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嗎?
事實上,野外的老虎和獅子是不會相愛的。在野生狀態下,獅子和老虎一般是不會相遇的,即使偶然見到面,這些唯我獨尊且兇猛異常的貓科動物不僅不會產生“愛情”,反而會充滿敵意,甚至大打出手。
但是,在動物園狹小的籠舍內,情況就不一樣了,人們會提供機會讓它們磨合,并最終成功配對,生出獅虎這樣的后代。獅虎只不過是這個世界上許多異種配對的雜交動物中的一種,這些動物被稱為混合型雜交動物。獅虎是雄獅和母老虎交配生下的雜交品種,它的外表特征像它的虎媽媽,雄性獅虎長有獅子的鬃毛。但是,獅虎最顯著的特征是其身材。它們體型巨大,遠遠超過其雙親。它們的體重可達550千克,而最大的老虎體重不到400千克,獅子則更小。
在美國夏威夷的海洋公園,有一只奇特的鯨豚可凱馬魯,它是由一頭寬吻海豚和一頭偽虎鯨雜交而生的,它們是在一起玩耍的時候產生感情的。可凱馬魯生于1985年,身長將近3米。曾經有人宣稱發現過野生的“鯨豚”,不過這個消息并沒有被證實。一些科學家堅持在太平洋海域對由鯨類發出的獨特聲音進行監聽,他們確信其中的一些聲音是由藍鯨和其他鯨類雜交產生的物種所發出的。
盡管大部分的雜交動物(如騾子)都不能生育,但是如果來自父母雙方的染色體數目相同,混合雜交動物還是可以產生后代的,比如可凱馬魯已經分別與兩頭雄性寬吻海豚交配后生下了兩個雌性寶寶。相比之下,斑林鸮就倒霉得多。
在中東地區,有一種橫斑林鸮,它們不斷向東遷移,一直擴散到了太平洋海岸附近的森林中。而這些林區內原來分布著已經處于瀕危狀態的斑林鸮。隨著橫斑林鸮的不斷侵入,當地不斷涌現出橫斑林鸮和斑林鸮的雜交后代——雜交林鸮,而這些雜交林鸮是可育的。隨著橫斑林鸮的大量涌入以及雜交林鸮的不斷出現,雜交林鸮之間、橫斑林鸮與雜交林鸮之間的交配概率日益增高,最終使得橫斑林鸮的基因在該地區占主導地位,從而對斑林鸮的繁殖造成不良影響。
不過,并非所有的混合型雜交都是不好的。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黑豹數量已經降到30只以下,由于總數比較少,種群內出現了大量的近親交配現象,結果產出了許多患有卷尾癥、心臟病等疾病的幼豹,整個黑豹種群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嚴重的威脅。為了挽救這一瀕危動物,美國漁業和野生動物局為這一種群引入了與黑豹親緣關系最近的得克薩斯州美洲豹,用于改良黑豹的基因庫。現在,已經有許多健康的混合型雜交幼豹出生,并且這些幼豹是可育的,黑豹的總數已超過78只,種群的危急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雖然目前獅虎這類混合型雜交動物的數量還非常少,但也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因為人類為了追逐經濟利益,常常直接操作圈養動物的種間交配,以期獲得像騾子、雜交斑馬(斑馬和馬雜交產生的后代)那樣更強壯、更有耐力的動物;或者通過動物雜交獲得鮮美的肉食,如奶牛和水牛雜交產生的雜交牛;甚至有些動物園通過混合型雜交動物來獲得更多的門票收入。一些生態學家認為,動物雜交應該是一個自然進行的過程。然而,現在這一過程過多地受到人類的干涉和操縱,這可能會引發新的生態問題。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