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冬
身為哺乳動物,我們該知道我們為什么是哺乳動物。也許有人會說,這個問題顯得有點兒莫名其妙,既然叫“哺乳”動物,那肯定是吃奶長大的動物唄。如果這么想,那就錯了。鴿子就是吃奶長大的,小鴿子孵化出來的第一周完全靠父母嗉囊分泌的鴿乳為生。鴿乳可不是一般人想象的半消化的糧食,而是嗉囊分泌的專用“嬰兒食品”,其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甚至超過牛乳。另外,火烈鳥和企鵝也有類似的“嬰兒乳品”。那胎生算不算是哺乳動物的標簽?如果把下蛋的鴨嘴獸和針鼴開除就勉強算是。
還是揭曉答案吧。哺乳動物之所以成為哺乳動物,是因為我們是有“媽媽”的動物,“媽媽”者,乳腺也。北方話管乳房叫“媽媽”,是有其豐富的詞源學含義的,幾乎所有語言里母親這個詞都有“ma”這個音素。語言學家研究認為這不是偶然的,“ma”這個音發端于吸吮乳汁的聲音,因此“ma”由吃奶轉變成了乳房再轉變成了母親,而我們也自稱mammals——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整齊劃一地配備了分泌乳汁的裝備。乳汁這種富含營養、容易消化、特別訂制(不同動物乳汁的成分差異巨大)的專業“嬰兒食品”可以讓小哺乳動物們贏在起跑線上,成為了哺乳動物在生物界立足的法寶之一。
不同哺乳動物泌乳的家伙什兒千差萬別。鴨嘴獸和針鼴連乳房都沒有,更別提乳頭了,它們只是把乳汁分泌到腹部的毛或者褶皺里,供小崽兒吸吮,這也是用擁有“乳腺”而非“乳房”來定義哺乳動物的原因。
乳頭最多莫過于豬,不過豬的乳頭數量并不恒定,從6個到32個不等,而乳頭數量往往跟一胎產仔數相關。相比之下,人只有兩個乳頭就說明我們的繁殖能力實在有限,當然,兩個只是平均而言。有些人有三個甚至四個乳頭,這叫多乳綜合征,不過一般來說多出來的那些乳頭幾乎沒有發育,看上去跟個痣相仿。美國“超女”,因“美國偶像”走紅的凱莉安德伍德就公開她有三個乳頭。男人也會出現多乳頭綜合征,不過老爺們兒的“媽媽”無足輕重,不值一提。大鼠和小鼠里的老爺們兒干脆演化掉了乳頭,公馬更徹底,它們壓根兒沒有乳腺,省卻很多累贅。
一般來講,乳房的大小跟動物的體型是成比例的,因此動物界中最大的乳房還要到最大的動物——藍鯨里去找。成年雌性藍鯨的乳房體積可達1.5×0.65×0.2立方米。藍鯨幼崽一天要吃40次,喝下總共近500升的鯨乳。靠著這“海量”,幼鯨在出生的頭幾個月里每天都可以讓體重增加100千克左右。也許有人想,養頭藍鯨擠奶也許是個不錯的主意。實際上,鯨奶恐怕不太合人的口味,因為其中50%是脂肪,還是飽和脂肪酸,絕對不是“健康食品”。高脂乳汁是海洋哺乳動物共有的特征。
自然界里最出色的產奶機器還是牛。大約公元前9000年,養羊的我們的祖先發現,相比殺了吃肉,擠奶是一種更“細水長流”的把草變成蛋白質的方法。又過了2000年,生活在目前土耳其的人們認識到,牛是比羊更強大的造奶機器。從那以后,奶,特別是牛奶(在世界的其他角落,山羊、綿羊、駱駝、水牛、牦牛甚至馴鹿都各自獨立地成為人類的奶源)就成了人類食譜中的重要分子。人們為了提高牛的產奶量,不斷進行良種培育,最終育成了一大批專職產奶的奶牛。
要注意,奶牛可不都是黑白花的哦。黑白花奶牛,又叫荷蘭奶牛或者荷斯坦牛,是分布最廣、最出色的奶牛。據說有一頭黑白花奶牛一年產奶10158千克。其他著名的奶牛品種還有娟姍牛、更賽牛、愛爾夏牛、安格勒牛,它們都不是黑白花。還有很多人誤以為奶牛是隨時都可以產奶的,這可能是所有奶農的夢,但遺憾的是奶牛還沒有“進化”到這種程度,它們還需要懷孕生產才能刺激泌乳。
過去,奶牛飼養場都會養幾頭種牛,在繁殖季節,一頭公奶牛可以讓50~60頭母奶牛受孕。而一旦母牛產仔,奶農會留下母牛犢而把多數的公牛犢“處理”掉。不過公奶牛同其他品種的公牛一樣,是個危險因素,隨著人工授精技術的發展,很多奶牛飼養場里已經不見了公奶牛蹤跡,因為一頭公牛已經可以讓1000頭母牛受孕,當然,這已經不需要“它們”身體力行了。2000年,成都幾個小毛賊偷了幾只所謂的鋁罐,把里面的東西倒了然后去賣廢品。他們哪里知道,倒掉的都是冷凍在液氮中的種牛精子。據說一顆名牛的精子,就可以賣到30塊錢呢。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