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 楠
一場文物拍賣就像是一部跌宕起伏的電視連續劇,其中很多細節非常新奇出格,因為雙方來自于法國和中國的民間,盡管不斷有人懷疑和抱怨其背后有雙方政府的影子。法國收藏家皮埃爾·貝爾熱的表現十分放肆無禮,竟用圓明園獸首對中國進行政治勒索,而法國法院允許拍賣圓明園獸首令中國民間憤怒不已。在中國人還不知道如何泄憤的時候,一個名叫蔡銘超的廈門商人出現了。他以非常規的舉動戲弄了佳士得拍賣行。可以說法國方面的無理舉動,逼出了蔡銘超的不規范之舉。中國民間有大量人為蔡的行為叫好,但也有相當多的人批評他的“不誠信”行為。
中國民間的反思之快,被西方稱為“官方媒體”的報刊討論之直率均令人驚訝。值得注意的是,中法雙方的表現都不是無可挑剔,但法國收藏者、佳士得拍賣行以及法院顯然無禮在先。其對中國民間的刺激是有目共睹,充滿傲慢并且毫不負責任的。蔡之舉確實有悖拍賣界規則,但這種行為也確屬是被逼之舉。中國官方當即與他的行為拉開距離,宣布他的行為純屬個人行為,這種表態不僅是恰當的,也是中國政府負責任態度的真實流露。中國民間的迅速反思,也說明即使在十分憤怒的情況下,中國民間作為一個整體并沒有失去理智。他們有愿望遵守國際規則,嚴于律己,即使在他們感覺受到傷害的時候。
西方至少需要注意到兩點。第一,自去年西方縱容“藏獨”勢力阻撓奧運圣火傳遞,到如今獸首事件造成中法對峙,西方社會在對13億中國人造成情感傷害的情況下,一直到現在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反思,或者說,西方的反思加在一起還沒有一天之內中國人對蔡的反思多。西方輿論總體上出現了鐵幕一般的蠻橫及高高在上。他們不認真想一想,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民族的強烈訴求,至少會有值得他們認真傾聽的道理。為了達賴集團等少數人的利益,就與13億人匆匆作對,這其中肯定有某種違背情理之處。第二,如果西方用議會、媒體以及非政府組織等多種手段向中國無禮施壓,中國民間肯定會起來,以各種規則或者不規則的手段,與他們“斗智斗勇”,直到雙方沖突不斷尖銳,民間情緒嚴重對立,最終落得兩敗俱傷。
西方應清楚,中國人不是好斗的民族,中國人的心態也確實沒有自信和強大到對一些侮辱不予理睬、泰然處之的程度。在與中國人打交道的時候,西方人應多些尊重。這樣會反過來贏得中國人民更多的尊重。(作者是北京媒體人。)
環球時報2009-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