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藏族聚居區按方言分為衛藏、康區、安多三區。它們的差異表現在諸多方面,比如直到現在三地民眾還相互聽不太懂對方說的話。還有不少藏族人說,從古至今有一種說法最能說明這三地的不同:“虔誠信佛的衛藏人、強悍勇敢的康巴人、勤奮精進的安多人”。
虔誠信佛的衛藏人
衛藏的“衛”指的是以前藏拉薩河谷為中心的地區,包括吐蕃王朝起家的山南雅礱河谷地區。“藏”指后藏日喀則以西以北的廣大地區。衛藏地區的地理條件在西藏是得天獨厚。拉薩市地處河谷沖積平原,其總面積接近3萬平方公里。要知道5000米以上地區占西藏總面積的45.6%,但拉薩海拔只有3600多米,含氧量高且平原面積大。從拉薩前往山南的路比較平緩,路旁伴有平靜的河流。而記者從拉薩前往日喀則已是另一番景象。最初的一段路多急彎、陡坡,車子行駛在盤山公路上,下面就是湍急的河水。接近日喀則時就能看到大片大片的平原。正是低海拔、多平原、多河流、多濕地造就了衛藏在西藏歷史、宗教、政治與經濟上的核心位置。
由于該地區社會發展最早、最快,宗教最繁榮,因此,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扎什倫布寺、薩迦寺等著名寺廟都在衛藏地區。從方言的角度來劃分,衛藏還包括阿里地區,由于佛教最早傳入衛藏方言區,并越來越興旺,因此當地又有“衛藏法區”的稱呼。自吐蕃王朝開始,西藏地方統治者的統治中心始終在衛藏,因此衛藏地區當官的人比較多。
強悍勇敢的康巴人
康區也稱康巴地區,“巴”在藏語中是人的意思,因此康巴就是“康區的人”。記者在拉薩采訪時遇到了一對康巴夫婦,對康區的了解也就從與他們的對話開始。這對康巴夫婦告訴記者,他們的祖上都是康巴地區的大土司,電視劇《塵埃落定》的攝制組還找他們了解過土司家的歷史和生活方式。不過,妻子格桑說,與過去相比,她母親還是喜歡現在的新生活。因為以前哪兒都不能去,物質生活只是相對富足,而如今她母親已經游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并稱“現在的生活比當土司小姐時強多了”。
從地理上看,康巴包括西藏昌都、四川甘孜、青海玉樹和云南迪慶。它位于青藏高原向川西臺地、云貴高原過渡的地帶,山岳縱橫、峽谷激流遍布全境,南北、東西走向的大河分割出眾多半封閉的民族定居點。更重要的是,康巴地區是歷史上的“民族走廊”地帶。不同的族群在此走廊內遷徙或定居、交匯或融合。除藏族外,這里還有羌、彝、納西、蒙、回、漢等十多個民族。在性格上,康巴人融合了藏羌民族的特點,即直率、忠誠、強悍。因此,歷代達賴喇嘛身邊最近的人,甚至為他品嘗食物中是否被下了毒的人都是康巴人。此外,藏軍成員也多為盤著發辮的康巴人。另一方面,康巴地區自古是內地與西藏通商的必經之路,受到商業文化的熏陶,康巴商人在藏人居住區是非常有名的。多民族雜居狀況使得康巴地區的宗教信仰表現出多元共生的繁榮景象,包括藏傳佛教各教派、苯教、漢地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彝族的畢摩信仰、納西族的東巴教等。正因為地處漢藏門戶,清代以來就有“治藏必先安康”之說,足見此區重要的政治地位。
勤奮精進的安多人
安多地區被稱為“安多馬區”,因為這個方言地區包括青海(除玉樹)、甘肅藏區和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這里草原廣袤,盛產名馬。安多地區地處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交匯地帶。吐蕃王朝解體后,衛藏地區出現了眾多的封建割據勢力,家族統治與農奴制領主莊園發展起來,部落體制基本解體。而在安多地區,藏族部落制組織依然存在,并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持續至今。因此,在三大藏語區中,安多的藏語最接近古藏語,衛藏地區的藏語變化最大,康巴藏語居于其中。
蒙元時代的空前統一,不僅將西藏納入中央版圖,而且對安多統治體系進行了新的整合。蒙古人以吐蕃宣慰司名義將其置于中央宣政院統治之下,安多藏區成為漢藏、蒙藏交流的一座橋梁。到了民國年間,甘寧青三省分治,安多藏區行政區劃遂分在四川、甘肅、青海三省。▲ (李 劍)
環球時報200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