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占琪 溫 洪 王國生等
摘要:2008年通過對張掖市平山湖蒙古族鄉草地、農牧業生產經營情況的入戶調查,全鄉有天然草地8.67萬hm2,可利用草地6.38萬hm2。草地理論載畜量為2,03萬羊單位,實際存欄6.843萬羊單位,超載4.813萬羊單位,達237%。由于草地嚴重超載過牧,造成溫性荒漠草地退化加劇,裸露草地數量增加,水土流失嚴重,草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使當地農牧民生產、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必須通過調整優化畜群結構,使飼養牲畜公母比例由1:1.4提高到1:2.5~3.0,改變傳統的全放牧飼養方式,加快畜群周轉,達到草畜平衡,實現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溫性荒漠草地;草畜平衡;分析
中圖分類號:S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500(2009)06-0069-04
平山湖蒙古族鄉是張掖市甘州區一個少數民族牧業鄉,地處合黎山北麓,全鄉東西長40km,南北寬26km,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成傾斜狀,中間為槽形的平原地帶,東南貫通,呈走廊形,海拔在1700~l 800m。年均氣溫5.7℃,年降水量只有129mm,年蒸發量<1900mm,平均無霜期120d,平均日照數2993h。全鄉總土地面積10.24萬hm2,天然草原8.67萬hm2,耕地40.9hm2,林地27.3hm2。共有3個行政村,7個社,分散居住著蒙古、漢、土、裕固4個民族,共有212戶737人,勞動力467人,少數民族159人,占總人口的21.6%。全鄉大畜存欄3109頭(峰),羊只飼養量達到5.08萬只。農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3245元。

1生產現狀調查
1.1草地生產力現狀
全鄉有天然草原8.67萬hm2,占總面積的84.6%2,可利用草原面積6.38萬hm2。草原類型屬溫性荒漠草原,植被主要有蒺藜科的白刺(Nitrariasibirica)和念念(Zyg0phyllun macranthum);藜科的細枝鹽爪爪(Kalidium gracilc)、合頭草(Sympegmaregelii)、珍珠(salzs0la passerina)和巴錫藜(Bassiadasyphylla);禾本科的紗生針茅(Stipa glare0sa)和十字花科的多根蔥(Allium p0lyrhizum)。由于當地氣候十分干旱,草地生產能力受降水量嚴重影響,牧草生長和產草量及不規律,2008年5月、6月、7月、8月、和9月產草量分別為317kg/hm2、288kg/hm2、394kg/hm2、238kg/hm2和1130kg/hm2。5個月草地生產能力狀況見圖1。
全鄉可利用草地以平地溫性荒漠草地和山地草地為主,平地荒漠草地面積為5.20萬hm2,干草產量為2667.6萬kg,產可食牧草為1200.42萬kg;山地草地為0.75萬hm2,干草產量為308.2萬kg,產可食牧草為138.71萬kg;年共產可食牧草1339.13萬kg(表1);年可飼養2.03萬個羊單位的牲畜。

1.2農牧業生產現狀
全鄉有耕地40.87 hm2,占土地總面積0.04%,人均0.06hm2,主要種植小麥、燕麥、大麥、苜蓿和少量飼用玉米。糧食產量45.45t,飼草和作物秸稈產量為525t(表2)。
畜牧業是全鄉的支柱產業,主要飼養絨山羊、綿羊和駱駝,同時兼飼養牛、馬、牦牛等大牲畜,飼養牲畜公母比例為1:1.4。牲畜存欄5.391萬頭(只),其中:山羊4.72只,綿羊0.36萬只,駱駝1040峰,馬1210匹,黃牛510頭,牦牛360頭。年飼養各類牲畜6.843萬個羊單位,需要飼草4.5萬t。年出欄牲畜1.085萬頭(只),其中:山羊0.94萬只,綿羊0.12萬只,駱駝50峰,馬60匹,黃牛90頭,牦牛50頭(表3)。
2生產現狀分析
2.1生產現狀分析
平山湖是一個少數民族牧業鄉,生產以畜牧養殖業為主,種植業占的比重很小,種植的糧食不能滿足人的口糧和家畜補飼所需的飼料,需要大量外購來滿足需要,秸稈主要用于冬春季家畜的補飼。
全鄉5.39萬頭(只)牲畜,主要以傳統的放牧為主,草地理論載畜量為2.03萬羊單位,實際存欄牲畜折合6.843萬羊單位,超載4.813萬羊單位(圖2)。每年的11月至來年3月60%的羊群轉入附近農場農田進行放牧,以解決草地冬季牧草不足的問題,5個月預計節約牧草折合1.09萬羊單位,實際超載3.723萬羊
畜牧業生產結構不合理,能繁母畜數量少,僅占總飼養量的58.3%;絨山羊飼養量過大,占到總飼養量的87.6%,由于絨山羊以產絨為主,生產周期長,周轉慢,使牲畜存欄逐年增加,造成草地嚴重超載過牧,溫性荒漠草地退化加劇,裸露草地數量增加,水土流失嚴重,對草地資源的掠奪性利用程度愈演愈烈,草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草原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使當地農牧民生產、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

2.2農牧業產值
2008年全鄉農牧業總產值670萬元,其中種植業50萬元,占7.5%,養殖業620萬元,占92.5%。農牧民收人主要來源于養殖業,其中飼養絨山羊年收入480萬元,占養殖業收入77.4%,其他牲畜收入140萬元,占22.6%。農民人均年產值9 090元,人均年收入8412元。
3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為了使甘州區平山湖蒙古族鄉畜牧業持續有效發展,必須合理利用草地,廣開飼料資源,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優良品種,調整優化畜群結構,加快畜群周轉,減少超載過牧,實現草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單位,超載達183%,年實際短缺飼草2446萬kg,牧草需求情況見圖3。

3.1改變飼養方式,調整優化畜群結構
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應該改變傳統的全放牧飼養方式,逐步轉變半舍飼半放牧和放牧與快速育肥相結合的飼養方式,既可減輕草地壓力,也可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同時應該調整優化畜群結構,改變“求數量,保存欄”傳統生產現狀,調整畜群公母比例,增加繁殖母畜比重,加大老殘畜和公畜的出欄,使飼養牲畜公母比例由1:1.4提高到1:2.5~3.0。建立質量高、周轉快效益高的畜群結構,提高畜群生產水平。
3.2進行曖棚舍飼育肥,加快畜群周轉
修建暖棚牛羊舍,進行舍飼快速肥育,大力推行羔羊肥育,當年育肥當年出售,對淘汰牛羊進行4個月的強化肥育,及時出欄,加快畜群周轉速度。在冬春季草地只保留種公畜、能繁適齡母畜和后備牛羊,可大大減輕草地壓力,提高經濟效益。
3.3合理利用草地
實行劃區輪牧或者季節性轉場輪牧,對放牧草地實行小片劃區圍欄,并根據實際需要和草地的退化程度進行有計劃的輪流放牧,并在牧草萌發期和結實期休牧90d,使放牧草地能夠合理利用,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有利于牧草恢復和生長,使草地保持較高的生產能力。
3.4以草定畜。實現草畜平衡
以草定畜是草地利用的核心,根據草地的產草能力和牲畜的采食量,確定草地載畜量,由于平山湖蒙古族鄉草地嚴重超載,超載達到237%,必須制訂出畜牧業長期發展計劃,嚴格按照載畜量合理安排放牧強度,最終實現草畜平衡。

3.5與農區聯營,開拓飼料資源
充分利用周邊和相鄰農區豐富的秸稈飼料資源,在農牧交錯地帶與農區聯營進行秸稈飼料的深加工,聯合建設牛羊育肥場,實現牧區繁育,農區肥育,走農牧互補,共同繁榮的道路。
3.6大力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引進優良品種
改善畜群飼養管理條件,為舍飼飼養創造條件,大力推廣秸稈青貯、氨化和牛羊快速肥育技術;配備先進的飼養管理設備,引進優良的肉牛,肉羊和絨山羊品種進行雜交改良,提高生產性能,逐步實現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