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寶泉
目前的期貨市場充滿了變數,投資者更應對其中的忽然轉向保持警惕,在危機中尋找收益機會。
以雷曼破產為標志,次貸危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對商品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價格以急風暴雨的方式下跌,原油在2008年10月份下跌36%,12月份的前3周里下跌更超過38%,其跌幅和跌速均創歷史紀錄,其它商品也在同期出現大幅下跌;另一方面整體商品的持倉量和持倉額大幅下降,資金快速流出市場。原油在7月份的高點時持倉量為13.4萬,目前則為11.7萬,而現在的價格水平是高點時的30%左右,由此計算持倉額僅為高點時的26%,資金流出可見一斑。
實體經濟衰退以及需求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商品價格的暴跌,但更主要的原因則是市場對未來的悲觀預期以及資金的流出。由于對未來信心的缺失逐漸發展到極度悲觀,令商品整體價格水平下降,CRB指數價格跌到20年前的水平;而資金流出市場引發的后果,則是造成慘烈的多殺多,令價格下跌,牛市時眾多基金集中做多,現在卻因為集中出逃而互相踐踏。以長期做多的指數基金為例,危機爆發后其在農產品的凈多頭寸持續下降。
為了刺激經濟,幾個月來國內貨幣政策出現快速轉向,從偏緊轉為適度寬松,4萬億的資金注入幫助刺激經濟恢復。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可以預見,國內的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放松,并有可能在匯率上采取措施,以刺激出口,增加就業。
一定的滯后效應,使得救市行動對市場的良性影響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從全球宏觀經濟來看,商品的整體價格水平即使在各國利好措施的刺激下暫時止跌,也遠未到再度走牛的時候。在GDP中占最大分量的汽車業出現危機,也說明了宏觀經濟的繼續惡化。
宏觀經濟沒有好轉,決定了整體商品的價格水平不會馬上止跌上漲。經過如此快速的下跌后,市場本身需要修正,技術上存在反彈的要求。政策暖風的頻吹,對部分品種的影響力也在加大。雖然熊市未變,但不排除出現中等幅度反彈的可能,部分品種出現大幅震蕩。運行特點的改變,在客觀上要求投資者在交易策略上做出相應調整。
未來一段時間要注意兩個區別,一是農產品和工業品要區別對待,二是國內國外的農產品也要區別對待。工業品和宏觀經濟聯系緊密,只要經濟危機尚未結束,工業品的需求就不會有所起色,但農產品的剛性消費卻無法抹去,其受到的影響只在局部。另外,農產品受天氣影響巨大,要在作物生長的不同階段關注主產區的天氣情況。在把價格虛高的部分去掉后,農產品將向本身的基本面回歸,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將變小。同時,我國為了防止谷賤傷農,出臺了各項措施提振糧價,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很大。以大豆為例,收儲國內大豆和進口大豆時就存在高達700元,噸的差價。
當前品種間的走勢不再是簡單的對危機做出回應而統統下跌,而是已經開始出現分化,對行情有影響的因素在增多,分析和操作的難度加大。現在的市場充滿了巨大變數,應對其中的忽然轉向保持警惕。對未來通脹做出最直接反應的仍將是農產品,其價格在天氣配合以及貨幣注水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出現再度的大幅上漲。而在經濟尚未出現好轉時,工業品則極有可能繼續走低或者橫盤。
投資者需要做的是,調整策略準備“過冬”,保持警惕防范新危機,韜晦蟄伏等待新機會!操作上要多看少動,時機不成熟的時候不能貿然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