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基金管理公司
歲末年初,基金全年業績浮出水面,各種排名、評獎紛紛出爐。是不是單憑業績高就能夠說明它投資管理能力強呢?評獎林林總總,投資人又如何從中找出投資實力最強的基金產品,作為自己的投資對象呢?
基金的投資業績當然是重要的參考標準,但是當年的投資業績不能充分反映出真正的投資研究實力,實際上較權威的基金評獎考慮了各種因素,包括規模、人員的穩定性。投資者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標準,稍微花點功夫,就能發掘出真正的投資“王者”。
一、獎項的權威性。評獎的單位很多,但真正從基金研究角度出發,為投資人提供全面、充分的評價信息的評獎,主要還是專業的財經媒體或者評級機構,例如最近出爐的金牛獎,已經舉辦六屆,是較為權威的基金年度評獎之一;較專業的評級機構包括像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晨星(中國)基金等對基金長期進行研究的機構等。
二、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的穩定性。挑選排名居前的基金后,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基金的公告,看看最近一兩年有沒有發生基金經理更換的公告。基金經理的頻繁更換。會給基金的運作持續性和穩定性增加難度,短時期可能造成基金收益的波動。
三、業績的持續性和穩定性。絕大多數普通投資人買基金不是為了博取短線波動的收益,而是為了合理配置自己的資產,做到資產的長期增值保值。買基金有點像挑選結婚對象,要好好看它過去長期的表現。基金穿越完整的牛熊周期,仍然保持高水平的業績,就像你的伴侶能夠同甘共苦一般,要可靠得多。因此,基金成立時間越長,基金業績的持續性和穩定性越能充分體現。金牛獎中設立多項持續金牛獎,例如華夏回報基金是“開放式混合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獎。這些獎項可以作為投資人重要的參考依據。
四、基金規模。基金規模大小不一,有些基金規模幾百億元,像超級航空母艦,有些則只有十幾億元,輕靈如快艇,基金規模會增加基金操作的難度。從另一個角度考慮,能夠取得相差無幾的高水平投資業績,但管理規模相對很大,這說明基金管理人的運作水平更高。例如,去年底獲得“2008年度債券型明星基金獎”的華夏債券基金規模110億元之多,其它業績相差不多、也突出的基金只有幾十億元。
在考慮了以上的因素以后,投資人在眾多的“牛基”中挑選真正的“王者”就相對更客觀,更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