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林
余朋從事設計多年,成就斐然。他一直在電腦上用功,用一句時髦的話講,乃是生活在虛擬世界里。我和他有過一段時間的合作,發現其真正愛好,并不在設計業務,而是在新媒體繪畫創作之中。
新媒體藝術從作品結果看,大致有兩類:一類以影像手段為主,呈現為攝影作品和錄像作品,或者與裝置行為環境豈術結合,成為跨界的當代藝術;二類則以電腦操作為主,或稱電腦繪畫、電腦雕刻,往往通過發揮綜合材料的表現力重返架上,成為更新的當代藝術。第一類投入者甚眾,第二類者少有人涉足。究其原因,在中國設計界與藝術界分別太過,少有交流。其實西方現代藝術伊始,設計與藝術就結下不解之緣,相互之間互動互補。比如在影響甚巨的包豪斯學院,壓根兒就分不出誰是藝術大師誰是設計大師。所以我說,在設計和藝術之間是一個廣闊的天地,余朋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余朋傾心于新媒體繪畫藝術,對其自有特點深有解悟。其作品擷取現實形象不多,除文字、符號外,就是局部化、片斷化的人體,而更多的圖像資源則來自電腦軟件。他習慣于在屏幕上的鼠標勾畫涂抹,沉浸在充滿熒光感的形色關系之中。這種電腦思維的純粹性、抽象性與虛擬性,對余朋來說,可謂得心應手。他有很好的色彩修養,總是能在畫面上調配出雅致而又時尚的視覺感受。無論是冷暖對比,還是單色漸變,都具有鮮明而響亮的色彩效果。也許和手繪不同,電腦構形長于幾何化而拙于有機形,其彌補方法是利用掃描圖像進行再處理,而直線折轉成為曲線,亦自有其特殊的形式意味。余朋玩味其間,自得其樂。他善于運用伸縮、收放、復制、重疊、組合甚至亂碼等各種手段,在創作中因勢利導,隨機應變,以致相得益彰,左右逢源,讓作品產生于心有所往而又意想不到的過程之中。
應該看到,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攝影、電影、電視和無處不在的電腦顯示屏,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人類的視覺心理,從內向外透光的視屏色彩,亦正在改變傳統藝術依靠外光的視覺經驗。當代藝術應該敏感于正在變化但尚未呈現的精神現實。余朋從對于生活問題的感受開始,讓自己的思想感情通過電腦程序做出反應,其藝術思維呈現出人機間性的特征。作品的異樣感與陌生化,表達出當代人對個體價值與精神追求的護衛。在面對科技時代和官僚社會的集權時,當代藝術特別是新媒體藝術必須成為精神黑客,在文化工業和意識形態操控之中做一個顛覆者。
希望余朋不僅是個中高手而且敢于出手。
是為序。
2007年12月3日于澳門帝濠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