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利亞姆 ·C·道姆 ○北洼 編譯
上月12日,是林肯誕生200周年紀念日。美國各地舉辦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在我生活的地方,人們紛紛聚集在一棵樹下,向這位偉人寄托哀思和崇敬之情。這棵樹生長在哈德遜河旁高聳的懸崖峭壁上,位于新澤西州的一片林地內。在樹干下方有一塊牌子,上面寫道:“1809,林肯誕生,此樹發芽。”我喜愛徒步登山,經常在此仰頭瞻望它巨大的身姿———高達100多英尺,我伸長胳膊也無法將它合抱過來。
每到冬天,它粗大而光禿禿的枝椏,刺入灰色或者湛藍的天空,如同一幅大膽潑辣的鋼筆畫。下雪時,這棵樹好像被緊裹了一層炫目的水晶。春天來臨,近似方形的寬大樹葉迅速冒出,隨后又長出了狀如郁金香的花兒,里面帶有橘紅色、黃色和淡綠色的花斑。
但是,無論季節、氣候或者世道如何變幻,這棵樹一直在此屹立了200年。對于人類來說,這是兩個非同尋常的世紀,盡管經濟和政治巨變,醫學和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但戰亂和紛爭也一直困擾著人類。同樣,在靜謐和暴風雨輪番交替的大自然中,這棵樹也經常遭受到冰雹和風雪的侵襲,以及夏日里酷暑干旱的煎熬。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冬日,我走到樹林里,看到大樹的枝條在風中搖擺不定。“這就是大多數枝條之所以不會折斷的原因,”同行的一位徒步旅行者告訴我。“因為它們的柔韌性,它們隨風彎曲,而不是自不量力與狂風抗拒。”
柔韌性———隨環境變化調整姿態的能力———也是林肯令人敬仰的一個優點。“過去的教條已經無力應對當今的嚴峻挑戰,”他上任后第二年在國會咨文中講道,“現在充滿了困難,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在新形勢面前,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并制定出新的措施。”但是并非每個人都雙手贊成,林肯的決議經常招致來勢洶涌的反對浪潮。
近期的一場暴風雪,也已經使這棵大樹的一些樹皮脫落下來,地上散落著許多細小的枝椏。然而,在樹皮深處的細胞內,根部吸收的營養,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了枝干和每片樹葉中。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林肯的一段話:“我非常渴望處理各類政府事務,如果當我卸任時,我可能已經失去了幾乎所有的朋友,可是我至少還擁有一位朋友,而那位朋友就是我內心深處的信念。”
如今,我們聚集在這里,不僅是為了追憶往昔歲月,還因為當包括我們在內的一代代人離開人世以后,這顆古老而莊嚴的大樹,仍很有可能依然屹立在這里,就如同與它同歲的林肯為后人留下的遺產一樣,枝葉繁茂,蒼郁參天,亙古長青。
“品質,”林肯說,“如同一棵大樹,而名譽則像樹蔭。樹蔭是我們想要的,而大樹才是真實存在的。”▲
環球時報200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