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蘇 麗
全球股市暴跌讓很多公司高管遇到難題,當他們想行使期權激勵計劃購買股票時,卻發現如今的股價比當初定的行權價還高。也就是說他們購買股票的成本比普通股民還要高———當然這種情況不大可能出現。美國《華盛頓郵報》7日報道說,大約有100家公司已經修改了激勵計劃,讓員工(主要是高管)能以更優惠的價格行使期權。
報道稱,薪酬調查公司Equilar估計,到去年底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中有99%的公司股價跌破期權行權價。今年初以來,已有96家美國公司調整激勵計劃,其中不乏谷歌、星巴克、AMD等大公司。根據谷歌的計劃,員工行權價將調低到上周五的每股308.57美元,而一年半前股價為741.79美元。谷歌將為項目調整公款支出4.6億美元。谷歌公司發言人日前就表示,“公司的目標是留住員工。公司想回報員工,讓他們專注在提供更好的服務上,所以這么做是有道理的?!?/p>
但也有不少批評者認為這種調整損害了獎勵工作表現的初衷,而且把公司高管及員工置于普通股民之前,因為股民除了牢牢握住跳水的股票,就是忍痛“割肉”。一名專門負責公司治理業務的律師說,“這關乎應得權利問題。在高管之外,還有很多人也需要表現良好的股票?!绷硪幻蓭熣f,期權調整從來就不是個好主意,但“人人都這么做,你能有什么辦法?”
這方面有些公司的做法更人性化。星巴克駁回了公司高管的建議,而是付諸股東大會來決定期權價格。星巴克還要求員工放棄一些期權,以降低股東損失。高檔住宅建筑商托爾兄弟公司也采取了類似計劃。該公司高管說,“在企業經營困難且裁員潮肆虐的時候,你可不想把員工逼到對手那去?!薄?/p>
環球時報200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