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馨媽
現(xiàn)在的媽媽們工作很忙,婆媳同帶孩子現(xiàn)象居多。在育兒的問題上,觀點難免不一致,問題也就來了……
育兒過招冷VS暖
立春之后,氣溫漸漸回升。媽媽發(fā)現(xiàn)可馨竟然穿了兩件羊毛衫,一件厚厚的棉背心,外面還套著一件羽絨服,就說:“你把棉背心脫了吧,不然一會兒又是滿頭的汗,如果著了涼會生病的!”可馨倒也聽話,立即動手扒掉背心。婆婆聽到了,立刻反對:“背心不能脫,當心感冒!”可馨看看媽媽再看看奶奶,不知所措?!耙?,換件薄的吧……”爸爸綜合了一下婆媳的意見??绍傲嘀窈竦谋承?,竟笑起來:“媽媽和奶奶真好玩,一個怕我熱,一個怕我冷……”
奶奶:百病因寒起
“百病因寒起”、“要得安,少受寒”、“春寒凍人透心涼”,這可是一代代傳下來的經(jīng)驗,而且也有科學道理。比如說“春捂”吧,冬天,為抵御寒冷,人的汗腺和毛孔都“關”起來了;春天,毛孔漸漸張開,但因為春季風大,盡管不是很冷,卻能直接侵入體內(nèi),很容易著涼,所以“要捂”。
媽媽:耐寒力是鍛煉出來的
孩子的耐寒能力需要從小鍛煉。孩子比較好動,若衣服穿得太多,就會出汗不止。出汗后,毛細孔張開,寒氣容易進入體內(nèi),再加上衣服濕透,所以很容易著涼。老人們強調(diào)保暖是對的,但要看情況適時增減,而不是一味捂著。
爸爸支招:
既然冷熱不當都會給孩子造成影響,那就應該按照季節(jié)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來進行相應的調(diào)節(jié)。
媽媽在想幫孩子減衣服之前,應先征求奶奶的意見:是減一件厚的還是減一件薄的,是減衣服還是減褲子。共同商量后,總能有一個最合適的結果。
小結
★每個孩子的體質(zhì)不同,穿衣是應該比成人多一件,還是比成人少一件,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定。測試孩子冷暖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摸摸孩子的小手,感覺暖和就正好。手涼的話就應該加衣服,出汗的話就要減衣服了。
★穿多少衣服最好在早晨起床時決定。如果氣溫與前一天變化不大,就不要隨意給孩子增減衣服。
★早晚一般稍微涼些,多穿一件馬甲(背心)總沒錯。
★在家里或太陽下面,可以穿少一些,風大的時候或晚上外出就要穿上外套、戴上帽子。
育兒過招饑VS飽
可馨吃飯是個難題,常常是全家已經(jīng)吃好了,她才動了兩口。“快點吃吧,飯全涼了!”媽媽的催促通常不起作用?!安幌氤粤?”可馨打算離開?!安怀燥埬愣亲硬火I?”媽媽問?!安火I!”可馨很認真地回答?!澳蔷退懔?”媽媽覺得“肚子餓了便想吃飯”是人的本能,可馨不肯吃飯就說明她還不餓,可是一旁的奶奶說:“不吃飯怎么可以?”說著,就強行拉著可馨,用勺一口一口地喂,可馨被迫咽了幾口后又嚷著不吃?!翱?,你不喂她就不吃,多吃一口是一口!”奶奶嘮叨著。
奶奶:“喂”也是迫不得已
孩子不肯好好吃飯,看上去總是瘦瘦的,我心里不是滋味。雖然知道餓她兩頓沒多大關系,可還是舍不得呀。
有些菜,你不往她嘴里塞,她就一口不嘗。現(xiàn)在都講究營養(yǎng)均衡,不吃可不行。
孩子自己吃,桌子、地上總是撒了很多米粒,還不如喂一下省事。以后孩子大了,自然就不喂飯了。
媽媽:孩子天生知饑飽
孩子天生是知飽知餓的,用不著追著喂飯。
喂飯有三大害處:一是容易導致孩子進食時狼吞虎咽,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使牙齒的正常發(fā)育、臉部的肌肉鍛煉受到影響;二是對消化吸收功能的影響;三是被家長邊“塞”邊催促,會使孩子感到吃飯是一種負擔,毫無樂趣。
所以,孩子不想吃就無須勉強,等到餓了,她自然會吃。
爸爸支招:
既然大家都為孩子吃飯的問題心煩,不如雙方都退一步:每頓飯給孩子半個小時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吃,不喂食,不勸食。半小時以后收起飯菜,不再給孩子吃別的東西。如果她不好好吃飯,就如此先餓她一兩頓,再觀后效。
小結:
★非用餐時間,盡量少給零食。
★不讓孩子吃過于油膩及含糖量高的食物。這類食物消化慢,孩子不易覺得餓,下一餐肯定缺乏食欲。
★不要在孩子吃飯時喋喋不休地逼他,否則會使孩子感覺吃飯是一種“任務”,于是產(chǎn)生逆反心理,故意拒食。
★經(jīng)常向孩子宣傳各種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及對人體的好處,可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進食情緒。
育兒過招快VS慢
從幼兒園回來,可馨說老師留了作業(yè),媽媽讓她趕緊做。10分鐘后,可馨寫好了,字歪歪扭扭的,媽媽不滿意,讓她重寫。沒多久,可馨又遞上作業(yè)本,卻比剛才寫得還差。媽媽皺起眉頭,再次要她重寫??绍安粯芬饬?,嘟著嘴反抗:“已經(jīng)寫了兩次了,還要重寫……”奶奶聞訊過來,對可馨說:“你寫得太快了,就寫得不好,學寫字要慢點?!笨绍昂懿磺樵傅啬闷鸸P。半個小時過去了,40分鐘過去了,作業(yè)還沒完成。“你能不能快點,這么慢以后作業(yè)多可怎么辦?”媽媽的話還沒說完,可馨“哇”地放聲大哭:“你們一會兒叫我慢,一會兒叫我快,讓我聽誰的?”
奶奶:性格急躁需“惺磨”
這孩子的性子急,做事毛糙。小時候?qū)W走路,急著往前跑,經(jīng)常摔倒;喝水太快,老是被嗆著;關門的動作太猛,夾到小手……我不得不特別提醒她慢一點再慢一點。
字寫得不好,是因為她急于求成影響了質(zhì)量。我讓她慢一點,是指按正常速度慢一點,并不是無限期的磨蹭。
媽媽:做事還得講效率
不知從何時起,可馨做起事來總是慢吞吞的,后來發(fā)展到無論做什么都要磨蹭半天。當然,動作快不等于做事馬虎、敷衍了事,而是要在把事情做好的基礎上盡量快一點。
爸爸支招:
其實,在快與慢的問題上,媽媽和奶奶并沒有多大的沖突,只是孩子的理解上出現(xiàn)了問題。這時候,應該向孩子好好解釋,讓孩子學會把握生活和時間的節(jié)奏,在該快的事情上要快,該慢的事情上則相對要慢點。
小結:
★幫助孩子認識時間的價值。讓孩子體會到磨蹭帶給自己的損失,這樣才能夠自覺地快起來。
★如果孩子做事慢是因為對某件事情不熟悉或是沒掌握到操作的技巧,應該給予適當?shù)闹笇А?/p>
★有的孩子磨蹭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家長要排除令孩子分心的誘因,讓孩子能夠?qū)W⑵饋怼?/p>
★給孩子的生活制造一點緊張的氣氛,加快節(jié)奏。
雖然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不同,但出發(fā)點都是一樣的,因此,婆媳應該多加強溝通,讓好的經(jīng)驗和好的技巧融合起來,共同為孩子撐起一片健康成長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