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為了孩子》的編輯老師:您好!
我是今年開學的時候通過幼兒園的老師才知道貴刊的。我的孩子今年6歲了,剛從安徽老家來上海上學,之前,孩子由老人帶,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十分任性。
2008年9月,我們把他送入松江區葉榭鎮中心幼兒園,在老師的精心教育下,孩子漸漸改掉了以前的壞習慣,我很感謝老師們,更感謝《為了孩子》這本雜志給我的引導,幫助我解決了很多的難題。一直感覺《為了孩子》雜志跟我們家長的心是連在一起的,非常感謝你們!
讀者:趙陳芳
告狀埋由不充分
一天,兒子很冤枉地告訴我說:“媽媽,今天張帆打我了,我向老師報告,老師說我告狀理由不充分。”
我好奇地問:“到底怎么了?”
“老師問我是誰先動的手,我說我只是輕輕打了一下張帆的手,張帆卻用腳踢我肚子。我打張帆,他不覺得疼。可他踢我,我覺得很疼。”兒子一臉委屈。
我說:“老師說得對,你打人家,人家當然生氣啦,你還有理啊!”
兒子泄氣了:“這個就叫理由不充分啊?!
朝前看
昊昊4歲,這段時間老愛拿他過去的事擺譜,他說他自己小時候多么聽話,知道干什么,比誰都懂事,等等。
我們想:大概是大人在無意中說自己過去的本事,他不甘示弱吧。
一天,我提醒他:“昊,大人談過去為的是朝前看。你也要朝前看,要多講以后怎么有出息才行。”
昊昊摸摸后腦門說:“我后面沒長眼睛,不朝前看往哪兒看?”說完,一本正經目視前方。
兒子:昊昊
記錄:媽媽王桂珍
“五味”好媽媽陳怡
“五味”是什么?甜酸苦辣咸。做媽媽的體會,正是“五味”俱全!
“甜絲絲”媽媽
兒子偉偉喜歡表揚就像他喜歡吃糖,可我對偉偉卻是少表揚,多鼓勵。因為表揚太多了,就會“甜”得發膩。
對于兒子能做好的事我絕不濫用表揚,就像他能自己吃好飯,能自己穿衣服,用不著一味地表揚。但我總是鼓勵他,鼓勵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鼓勵他不怕困難,鼓勵他自己探究,經過努力后完成的事才會得到表揚。做個帶點“甜”味的媽媽,不會很難!
“酸溜溜”媽媽
偉偉長大了,社交面也廣了,要他“忙”的事也多了,于是他不再像小時候那樣整天粘著我,也不再“媽媽來!媽媽來!”不停地叫,他會自己去找小朋友玩,他會自己去研究他關心的事,和我爭論這樣那樣的“意見”,對我的依賴漸漸地減少,我似乎不再那么被需要了,這讓我心底不免泛起淡淡的酸意。
可我也慶幸這份“酸意”,這讓我體會到孩子長大了,不再是躲在媽媽羽翼下的小雛烏,不要再做溫室里的小花,該放手時就放手,讓他自己去闖闖,有些“酸”味又何妨!
“淡淡苦”媽媽:
社會競爭如此激烈,我也為偉偉報了幼兒園以外的興趣班,于是每周有兩天他都要到活動中心去學畫畫、上智力興趣班。而我就義不容辭地成為了他的陪讀,乘車換車送他上課,端茶送水為他補充能量,老老實實在外面等著他放學,仔仔細細記錄老師布置的作業,這份辛苦只有和我有同樣經歷的“媽媽陪讀族”才能體會,你說苦不苦?苦!“苦”媽媽很累啊!
“嗆鼻辣”媽媽:
對于偉偉犯錯,我就是一個“辣”媽媽!批評起來我絕不心軟。
現在的孩子缺少挫折教育,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會產生一系列負面的行為,對此,我預防在先。做錯事情該批評就批評,該教訓就教訓。對于我這個“辣”媽媽,偉偉還是有些害怕的。可我認為“辣”媽媽很必要也更需要!
“淺淺咸”媽媽:
每個周末,不管我有多忙,我和偉偉的約定不會改變,我會帶著他到戶外去,和他起玩。這時我會放下架子,我是大朋友,他是小朋友,和他一起瘋一瘋,一起流流汗,共同體會著一份汗水的“咸”味,這時你會知道——有點“咸”的媽媽,孩子會更愛你!
人生百味,無窮滋味。作為媽媽,我就是一位最平常的“五味”好媽媽!
做個用心的媽媽其實并不難姜輝
兒子從出生到現在,我感覺自己做母親漸入佳境。從孩子剛出生時的忙亂到現在的從容,仔細琢磨一下,只要你處處用心,其實并不難。
首先,我給兒子建了博客,堅持每天寫,到現在已經有八十多萬字了。除了文字,我們還為他拍了不少照片和DV,刻錄在光盤里。兒子的一些小物件,我也替他保存著。胎毛、出生時的紀念照、紀念幣、小手印、小腳印,以及剛出生時,他戴在手上的出生小標牌等等。這些都是我為孩子保存的童年回憶,屬于“精神范疇”。
在“物質范疇”里,我也很用心。從小到大,兒子的飯都是我和家人親自做的。他長大后,我也嚴格防止垃圾食品對兒子的“腐蝕”,他愛吃的牛肉干、魚松等零嘴,都是我們親自做的,聽起來不可思議吧。在孩子飲食方面,我可是下足了功夫。
還有兒子每次打疫苗的記錄、自費的費用及打完疫苗后的反應,除了專門的一個小冊子外,我還自己制作了一本,記錄了我的觀察結果。對兒子生病時的用藥,我更是謹慎,買了很多中醫及醫學方面的書。這樣孩子生病時,自己起碼有常識,不會延誤孩子病情。當然,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多帶孩子出去玩,讓他多多鍛煉身體,即使寒冷的冬天,我們也從不例外。現在翻翻記錄兒子生病的這個小本子,發現兒子的身體還真是很棒,沒有幾頁啊。
兒子快上幼兒園時,我先去考察。為了讓老師盡快了解兒子,我專門給老師寫了一封信,詳細介紹了兒子在家的生活習慣、個性、愛好,同時也將自己的聯絡方式寫在上面。后來發現,幼兒園給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個記錄本,每次拿回家,我都仔細地看老師對兒子在幼兒園這段時間的表現和要求,看后我也會認真地寫下我的想法、希望及謝意。幼兒園的網站,我每天都會去瀏覽,有時還會留言,提一些自己的想法。
有的人認為做這些太費時,其實真不費什么時間,關鍵是你要用心。經年累月,孩子長大后再把這些拿出來看,你才會覺得這些真是財富,是不可再生的記錄孩子成長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