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謝德良 岳 光
5日,日本政府開始以現金形式發放“紅包”,按照3月4日通過的“定額給付金”法案,紅包總額高達2萬億日元(約合200億美元)。發放范圍涵蓋了全體日本國民和獲得永久居住權的外國人,成年人每人1.2萬日元、18歲以下的青少年和6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2萬日元。日本政府預測,這將對GDP產生0.2個百分點的推動作用。
據日本UHB電視臺9日報道,最先發放補助金的是青森縣西目屋村。第一位領到紅包的是該村的78歲老人山下好惠。山下老人表示:“不知道未來消費稅怎么漲,反正現在能領到補助金就很高興……準備用這些錢到料理店吃金槍魚生魚片。”很多年近古稀的老太太則來到美容院,要用這些錢讓自己好好“美一下”。據一項針對中學生的手機短信調查顯示,有21%的中學生說,得到這筆錢后,要去吃飯或購買服裝,6%的學生表示要交學費。由于這次“給付金”惠及在日外國人,記者的朋友也都表示,拿到錢后要舉家外出飽餐一頓。
商家之間的“定額給付金爭奪戰”也已悄悄拉開戰幕。據分析,高級消費的百貨店和旅游業將是激戰行業。西武百貨店將推出打折率為40%的1萬日元“福袋”,日本旅游推出“定額給付金幸福之旅”觀光計劃,靠近溫泉的豪華旅館以1.2萬日元一天的低價吸引中老年顧客。提供低價服務的行業則對“給付金”的興趣不大,因為一份700日元的拉面店,實在掛不出“給付金優待”的招牌。
但是,現金紅包的發放帶來的浪費行為也遭到媒體的痛批。《讀賣新聞》網絡版8日刊文批評政府事先沒有做好準備,在投送給付金時得不償失。報道稱,鹿兒島縣有360個家庭散居在7個小島上,交通極不方便,其中四成家庭的居住地沒有金融機關、也沒有銀行戶頭,必須親自送錢上門,要送的補助金為1024萬日元,而產生的投遞費用則高達657萬日元。《每日新聞》網絡版因此在8日指出,政府并沒有就這些投遞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做出說明,因此打算追究政府的責任。
《每日新聞》同時稱,發放補助金的目的是支援那些生活困難的人,而據調查,全國有九成失去住所、非正式員工、失去房屋的露宿者、很難進行正常居民登記的人將無法正常領到這筆補助金。
對發放紅包的效果,質疑的聲音更大。NHK的一項調查顯示,有73%的被調查者認為應當把錢用到改善社會福利和增加雇用方面。一位福岡市的網民說,“這種撒胡椒面的政策,不僅不能刺激經濟,最終導致的是再次增加消費稅 ”。據《朝日新聞》的一項調查,只有36%的人認為給付金的刺激效果值得期待,對政府措施表示滿意的僅有13%。對政府宣稱的刺激效果,民主黨議員藤末建三質疑,“只有在原金額上有40%的追加消費,才能產生0.15個百分點的刺激效果,在此基礎上四舍五入后才能得到0.2這個數字”。▲
環球時報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