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8日公布報告稱,今年世界經濟將出現二戰后的首次負增長,全球貿易量也會跌至80年來的最低點,而窮國在這場危機中受到的沖擊最嚴重。
《紐約時報》稱,這份報告是迄今為止對世界經濟最悲觀的預測之一。1月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曾預測2009年全球經濟將增長0.5%,這一數字已經是60年來最低增長水平。世行報告稱,窮國受到的沖擊遠比富國更為嚴重,而且在短時間內很難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窮國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融資問題,富國從國際金融機構借到了很多錢,而窮國借錢難不說,還要付出更大的成本。西方國家的金融機構已經減少甚至停止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放貸。世行預計,129個發展中國家面臨著每年2700億至7000億美元的融資缺口,在這些國家中,只有約1/4能夠暫時緩沖經濟低迷的打擊。
世行行長佐立克呼吁發達國家出資設立一個“脆弱基金”。根據“脆弱基金”的設想,富國在刺激本國經濟的同時,應該將刺激金額的0.7%拿出來幫助窮國。世界銀行今年則將會把借貸規模提高兩倍,達到350億美元,不過這遠遠不能彌補數千億美元的融資短缺。“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危機,需要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佐立克說。
亞洲開發銀行9日也發布報告稱,全球金融資產價值的下降可能已達到逾50萬億美元,相當于一年的全球經濟總產出。亞行報告估計,不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地區去年的資本損失為9.625萬億美元,相當于GDP的109%,相比之下,全球平均比例為80%至85%。拉丁美洲的損失為2.119萬億美元,相當于GDP的57%。▲(何申權)
環球時報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