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鶴同
他是一個英國男孩,1930年10月10日出生于倫敦東部哈克尼一個猶太裁縫的家庭他的整個青少年時期都是在二戰的陰云下度過的,二戰后,他曾就讀于倫敦某地區的一所小學在那里,他開始閱讀戲劇作品,接觸到了戲劇表演,并在學校舞臺上扮演了麥克白和羅密歐等角色,展示了一定的戲劇天分,并對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自此,男孩下定決心走上戲劇創作之路。
在英國,說起戲劇,蕭伯納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即使在世界劇壇,他也是舉足輕重的,男孩非常崇拜這位前輩,他經常幻想自己會成為蕭伯納那樣偉大的劇作家,一有空閑,他就研究蕭伯納的作品,并不斷地嘗試去寫劇本,結果由于急功近利,弄得自己差點走火入魔,卻沒有取得多大的進步這時,連他的母親都覺得這可憐的孩子寫的東西實在是太蹩腳了,完全沒有戲劇創作的天賦。她對孩子說:“你啊,根本就不是寫作的料,還是趁早放棄吧!”
母親的話極大地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不是他的父親,他可能真的會自暴自棄,默默無聞。泯然于眾人矣!
男孩的父親雖然只是一個打短工的小裁縫,卻很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在他看來,兒子寫的東西盡管有些前言不搭后語,他卻沒有像他的母親那樣,打擊男孩,而是循循善誘地導孩子,他問道:“孩子,你什么這么喜歡戲劇?”
男孩說:“我想贏得歡呼,想成名,想成為像蕭伯納那樣偉大的劇作家?!?/p>
父親又問道:“那么,做這些事情,你感到快樂嗎?”
男孩說:“快樂啊,無論是閱讀還是創作,都讓我感到很快樂。”
這時,父親微笑著說:“是啊,你現在非??鞓?,并且享受著做這件事的過程,這說明你已經找到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那你又何必非要為虛名而強迫自己呢?在我看來,快樂就是享受追求成功的整個過程,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裁縫,但是每當我給別人做衣服時,我就非常快樂。”
父親的一番話使男孩恍然大悟:干自己喜歡的事,并享受這其中的過程。盡管開始自己做得并不好,甚至很糟糕,可能不被人理解,甚至被別人諷刺,被現實打擊,但只要內心充實,追求成功的過程是快樂的,并且懂得享受這個過程,那么自己就是幸福的,這就是追求的真諦、人生的真諦所在。
從那以后,小男孩那種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想法逐漸淡了下去、在接下來的歲月里,他心無旁鶩地閱讀著,創作著,并快樂地享受著,遇到挫折時,他也不急不躁。不氣不惱。
他的戲劇并不是一開始就受人歡迎,1958年,他創作的《生日聚會》僅僅在倫敦上演了6天,其中一場的觀眾人數僅有6個,他仍然沒有氣餒,且是加投入地繼續著自己的夢想。
兩年后,他的戲劇《管理員》一經上演就獲得了輿論的歡呼,并進軍百老匯。
1957年,在他寫出的第一個劇本《房間》中,植入了日常生活背后的恐懼以及荒謬。就是因為這部作品,在近50年后,即2005年10月13日,他75歲生日的第三天,瑞典皇家文學院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其理由是:“他的戲劇發現了在日常廢話掩蓋下的驚心動魄之處,并強行打開了壓抑者關閉的房間?!?/p>
他就是哈羅德·品特。這位被譽為蕭伯納之后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一生獲獎無數,其中還包括奧地利文學獎、莎士比亞獎、歐洲文學大獎、大衛·科恩大不列顛文學獎、勞倫斯·奧利佛獎以及莫里哀終身成就獎等。此外,他還有1 4個大學的榮譽學位。
是的,世界上并不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成功也一樣,不必在乎結果,只須享受追求成功的過程,這樣,當你毫無雜念、忘乎所以地沉浸在享受追求成功過程的歡樂中,成功已在門外悄悄守候,歡呼也已高揚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