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劍和
最近,已經退休的王婆婆總喜歡拿自己跟別人做比較。知道鄰居周嬸買了1件2000多元的皮衣,她便馬上去買1件3000多元的皮衣;看到朋友老張帶著妻子去大理游玩,她也纏著要老伴跟自己一塊去麗江旅游;更離譜的是,聽說鄰居的女兒嫁給了一個富商,王婆婆就軟磨硬泡讓自己大學還沒畢業的女兒今后釣一個金龜婿,并且比鄰居家的那位富商女婿更有財氣……
王婆婆的這些行為讓家人相當不理解,但多次耐心勸導都不管用。家人只好把存款藏起,不讓她因盲目攀比而無謂地花錢。家人雖然難理解,但也很為她擔心,因為若不能滿足她的要求,她會變得悶悶不樂,茶飯不思。這也不行,那也不是,愁苦了一家子人。
王婆婆炫耀、攀比的心情和狀態其實是一種“孔雀心理”,這是一種心理隱患。孔雀開屏是很華美的景象,但孔雀多少也有愛炫耀又霸道的含義。因其開屏時總有些高高在上的樣子,而且又占據不少空間,有種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味道。歸根到底,“孔雀心理”是一種膨脹的虛榮心。虛榮心理是指一個人借用外在的、表面的或他人的榮光來彌補自己內在的、實質的不足,以贏得別人和社會的注意與尊重。法國哲學家柏格森曾經這樣說過:“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其實,人有些虛榮心也是正常現象,但如果虛榮心太過,就會出現心理失衡。
一個人待人接物一旦出現“孔雀心理”,就容易陷自己于不停比較爭勝的境地,而且常常是為了強出頭而盲目攀比。而盲目攀比的另一面是自卑,“孔雀心理”其實源于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太強調成功、成就,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浮躁心理,急于爭勝求贏,唯恐落于人后。
明白“孔雀心理”背后的真實原因,王婆婆的攀比行為就可以得到解決了。從王婆婆的情況來看,她的攀比是退休后不久發生的事情,也就是說退休之前還是一個“正常人”。為什么“孔雀心理”偏偏發生在退休后呢?原因有三:一是自己存在的意義消失。沒了工作,就覺得自己是一個對社會、家庭無用的人,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二是害怕孤獨。一個自卑的人最害怕孤獨,最害怕缺少關愛,特別是自己無所事事的時候,更為敏感。因此,就想出各種辦法來讓自己得到大家的關心,比如說纏著老伴去旅游。三是力圖證明自己還是像原來有工作時那樣風光,如在衣著方面與別人相比。
歸根到底,王婆婆的“孔雀心理”是退休綜合征的一種表現形式。她樂于看到這些“無理要求”得到家人的滿足。既然這些看似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被滿足了,說明自己還是有地位的,還是被關愛的。于是漸漸地上癮,不可自拔。一旦哪件事情沒有滿足自己的愿望,就會變得精神不振,茶飯不思。
要改掉王婆婆的這種“孔雀心理”,得有人將她點醒,讓王婆婆自己認識到到虛榮心帶來的危害。虛榮心強的人,在思想上會不自覺地滲入自私、虛偽、欺詐等因素,這與謙虛謹慎、光明磊落、不圖虛名等美德形成鮮明對照。對于她這樣一位經歷滄桑的老年人來說,“晚節不保”肯定不是她想要的。
另外,王婆婆要接受已退休的這個事實。人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生活主導,與青少年以學習知識為主和青中年以事業為主一樣,老年人宜以安享老年為主。自己在中青年時已對社會和家庭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不必因覺得退休后碌碌無為而感到自卑。
王婆婆自己也要學會沒事找事做。向其他退休比較早而生活豐富多彩的朋友學習,學習他們怎樣打發時間,也可繼續學習、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當然,王婆婆的家人應在她退休后給予其足夠的關心,多跟她進行溝通,幫助她做到身心健康、生活豐富多彩。
編輯/楊春霞
yangchunxia@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