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看來,詩與平凡的生活似乎很遙遠,但是,記得我們的孩童時代,也有著詩人一樣的情懷,那夏日陰郁的早晨,斜躺在青草河邊,仰頭望著天空,愜意地期盼著清涼雨意。藝術家以詩化的心境,在不經意的時刻,將心中的詩情抒發,那畫作如同天外之境,令人心中歡悅。在這個危機四伏、競爭日劇的世界,我們在乎身邊不多的美好,我們為不期而遇的詩情畫意欣喜。
中國文化歷來認為詩畫相通,葉燮說“畫者,天地無聲之詩;詩者,天地無色之畫”,蘇軾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評價王維詩畫的特點,說明詩歌如繪畫一樣形象生動,繪畫如詩歌一樣韻味悠長。是的,“一切藝術都在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程度地解釋生活。”[1]水彩畫正是用詩性的語言,解讀生活,表達生活的美好。解析水彩畫,她重情感,重意境,以詩情畫意見長。水彩畫是詩與畫的同載,其情是真情,閑情,詩情,其意是畫意,詩意,其境是理想之境,浪漫之境,詩化之境。
中國美學思想體系有一個重要的特征,注重神似,神對應的是情。中國文化是靜觀的文化,向內觀照,在沉靜之中體悟天地萬物,所以她感性,她重情,重抒發。因為重情,中國繪畫認同老莊游于萬物或于我心的超邁達觀之情。當我們仰看天空的云,那看似具象又似無象的圖景,其實是一種內心的觀照,借助云的形象發揮浪漫的想像。生命真實的內心體驗超越表面的浮華,這里的情是遍觀自然萬物心靈體認的真情,是樂天知命的灑脫之情,是純粹于精神層面的生命情調。
水彩畫要到達審美的高度,全依賴情感的真實。好詩出于至性真情,好的水彩畫也如此。真情滋生詩意,詩情畫意感染觀者。水彩畫的真,一是寫實,描繪對象的真實,二是寫情,表達情感的真誠。水彩畫因真情產生美和詩意,她真誠、純粹、恬淡,情真意切。情即是心性,如蘇東坡之曠達,李清照之婉約,李白之豪放,陶淵明之沖淡,水彩畫抒發內心的真情,有雍容的華麗美,剛勁的骨力美,含蓄的神韻美。
水彩畫純粹,情感的真誠、意象的美好,來至純粹的精神追求。畫家對于純粹的堅守,實際是對高尚的堅守。人在尋找中創造自己,選擇、規定自己的本質。這個選擇尋找的過程可能復雜化,功利化,不純粹化。畫家在尋找、選擇自己的本質,水彩畫也在尋找、選擇自己的本質,自己的格調。重大的歷史性題材,災難的痛苦感,哲學意義的論證,丑的新奇,怪的特異,都在水彩畫進程中出現過,被中國文化精神一一審視,最后界定中國水彩畫藝術純粹的、唯美的、詩意的品質。
水彩畫天真、自然。她清雅恬淡,如無塵的花;她輕重有致,不過火地追求大題材,鴻篇巨制,卻意蘊悠遠,技藝精湛,卻能展現中華民族的氣質,彰顯藝術品質的高雅,人格修為的完美。有人說道:水彩畫是小品畫,不足以和其他畫種并論,但是,畫格的高下關乎精神,與其他無涉。相反,那些貌似崇高的概念,混亂的邏輯,肆意的作風,并不能代表健康共識的藝術。水彩畫從不以畫種大小為意,堅持純粹的藝術精神,展現藝術的純粹之美。時代氣息反應在水彩畫為純粹的美學追求,畫材的豐富,語言的多樣,詩意的美感,沒有時髦的辭令,純粹的精神始終如一。這是藝術家對藝術本質的精神的把握,是藝術理想的堅持,也是水彩畫平實,自然的性情。
有情而生意境,有境界才有高格調,才成其為藝術。中國繪畫重意境,重感性,靜觀體悟,悟得其中三味,寫出心中之境?!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薄昂ㄥeF?白鳥悠悠下?!逼淝樘竦?其境超然。“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其境壯闊,其情豪邁。水彩畫以情寫境,以景抒情,意境也決定水彩畫的格調,有意境,方為佳作,無意境,則為下品。江南水鄉朦朧清雅,北國冰雪深宏壯美,情之所至,自成佳境。
水彩畫的意境美,有寫實寫意兩種。寫意之境,乃是浪漫主義的造境。寫實之境,乃是理想主義的實境。浪漫抒發情感,理想表達完美。水彩畫的寫意,在于創作精神的自由。她突破具體的形象、具體的色彩、具體的時空,依憑內心感受,組織畫面形成個性化的秩序,達到全新的和諧自然,達成畫家的心中境界。水彩畫的寫實,不是照相般的真實,乃理想主義的實境。她注重對象的真實,既遵照對象的形態、光線、色彩,又強化對象內在和外表的特質,達到完美理想的境界。好的水彩畫寓情于畫,感情發至肺腑,誠摯深切,而非虛情假意,無病呻吟。境界是藝術的標尺,無論是有我之境,還是無我之境,有真性情,才有真境界。雖然境界有大小,“微雨燕雙飛”透徹玲瓏,“大漠孤煙直”廣袤蒼涼,各有千秋。水彩畫最后要追求的是藝術的化境,達到“出新意于法度之外,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達到自由的統一,達到無法之法,無相之象。畫家以詩人之心,感受心中意境,寫出境中之情;以詩人之眼,觀我觀物,達物我兩忘之境。
水彩畫重情,重意境,決定了水彩畫詩性的語言。靜觀體悟得入境界,至性真情產生詩意。詩性的語言,體現中國文化的精神,水彩畫質與文并重,是情感與形式的最佳結合?!百|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論語·雍也》)質就是樸實自然,文就是人為修飾,質樸多于文采,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質樸,就流于虛偽,只有質樸和文采配合恰當,文質彬彬,才成其為美。對于水彩畫來說,文質彬彬是形式與內容、真情與美感的統一,是詩性美的象征。精致唯美的畫面,寫意抒懷的畫面,都需要內在精神的支撐,需要表面效果與內在精神相符。如果技巧效果大于情感,就會纖巧、浮華,如果抒寫達意,沒有完美的效果和技法,則會粗陋,簡單。當內在與表面完美結合,水彩畫就文質俱勝,情真畫美,這體現了中國藝術特有的價值觀。
水彩畫有詩性的雅致。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孔子《論語·八佾》)是指性情之正,超乎哀樂之上的淡雅,詩禮兼俱。水彩畫的雅,表現為從容之態,有視畫事如常事的平常心。水彩畫有雅趣,有閑心閑情,可以怡情譴性。水彩畫家們似乎不是時代前沿的先鋒分子,他們關注生活中樸實的快樂,關注生活中恒常的美感,很少激憤、極端與狂熱,事物經過畫家詩意的眼光,那樣和諧、有序,平穩適意,井井有條。水彩畫以唯美的理想化的詩意趣味,滿足人們欣賞美、抒發閑情逸致的需要。水彩畫之雅,在于美得有度。
水彩畫靈動,給人以活潑自然的美感。靈動的色彩,靈動的造型,靈動的韻味,生機勃勃。詩是性靈之美的典型,《文心雕龍》說:詩“在心為志,在言為詩”“人秉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2]這以情感物、感物言志,皆發乎自然,這個自然即是天性,靈性。如果失去自然的靈性,水彩畫與詩都會失去天然之感。水彩畫水色交融,意韻天成,比其他畫種更為擅長表現靈動之美。
水彩畫尚簡,尚新,有強烈的視覺感官的沖擊力。她灑脫,率性。既講究程式化,又講究書寫的直接感,舍棄不必要的細節,藝術處理如同詩法,意匠果敢,不拖泥帶水。水彩畫創意不落窠臼,有感而發,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她選擇對象的視角獨特,某種情緒,某種氛圍,某種光影之下的特殊感覺,任何一點美的因素都成為形成畫面的原因。她立意新穎,表現方法富有趣味。以濕潤朦朧的方法表現江南水色交融的景色,以厚重含蓄的方法表現北方山水,以層層疊彩表現色彩變幻的花朵,以隆重的對比光色表現縱橫交錯的光影。水彩畫善于捕捉身邊精彩的瞬間,提煉出生活中的詩意。
水彩畫是詩性的,熱烈而又恬靜,深刻而又樸素,溫柔而又高傲,細膩而又率直,喜怒哀樂皆附以唯美詩化的形式。
總體而言,中國水彩畫,雖為西畫,自傳入之后就在本土化的演變之中,她的詩性、唯美,她的真情,她的意境,無處不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反應。藝術的存在,是真、善、美的培養、熏陶,最終是一種文化的價值觀。中國藝術以善為美,以情為據,是宏觀的、感性的體驗。必然是雅致,和諧,含蓄,達觀之大美、完美,是傳承有序的整體。西方藝術以真為美,以理為據,是近觀的科學理性的求證。重新奇,重真實,重創意,可達極致之美,也會怪異,失之于整體的把握,是分離、嬗變的過程。西方藝術的特點是形式不斷更新,新的形式不斷取代舊的形式,她總是時尚的引領者。中國藝術不是時尚者,她始終在積累、沉淀、修養,宏觀地把握時代的脈搏,在代代相承中融入自我再創造傳統,生生不息。
【參考文獻】
[1](美)歐文·埃德曼.藝術與人[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16.
[2]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第六[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1997.35.
(作者介紹:孫莉群,襄樊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