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淑英 周 宏
“博客”就是以網絡作為載體,簡易、迅速、便捷地發布自己的心得,及時、有效、輕松地與他人進行交流,集豐富多彩的個性化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根據CNNIC發布的第2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12月底,在中國2.98億網民中,擁有博客的網民比例達到54.3%,用戶規模為1.62億人。[1]博客創作的主體除了少部分各界名人外,大部分為平民博客。作為一種大眾自娛自樂的開放創作,博客已成為重要的社會文化現象,它的方方面面值得關注研究,本文擬就平民博客的命名與點評進行初淺探討。
博客名一如人的姓名,大家在注冊時都會有一個用戶名,這個名由數字、字母或數字與字母的組合構成,開通博客后,大家可以用這個名,也可以修改為一個自己喜歡的名。當博客主人登錄了自己的網上家園后,到同一個網站注冊的博客里走走,就會留下蹤跡,留下的腳印就是這個或雅或俗、或美或丑(有意)、或用心或省心的名號。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多數人不識對方的真實身份和面孔,大家在選擇瀏覽那些未知博客時,很多是觀其名察其圖(名字附帶的題圖),或則在他人文章點評里發現一些特別,然后循著名號的足跡上門,這樣,名字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凸現出來。
博客名號從一字到五字及以上(較少)不等,很多名字會營造出一個情景結合的意境,從這些意境情境,讀者一定程度上能夠感知主人的傾向、觀念、喜好、個性等等,比如清風明月、靜夜聽雨的寧靜;冷月與清影的凄美;丁木小屋的田園風;滄海一粟、人海一舟言其渺小而述謙虛,淡如竹、風雨遠方、雪落無聲、月下品茗是一種狀態和心境。
很多朋友注重網上家園的寓意,比如小屋、園子這樣的物象,配上主人精心選擇的衣服裝扮,溫馨而有情調,引人向往。還有以主人的身份命名的,梅花塢主,桃花源主顯示著主人的詩意品味。也有以自然界里的動植物命名托物寄托情思的,蝌蚪、駱駝、孺子牛、青竹、小草,麥子、豆子等等的,或言志或書心境,這些名字親切,加上主人勤勞“種植飼養”,博客里人氣很旺,生動活潑而綠意盈盈。
有的博友名字里能讀出一種理想心志與身份寄托,比如君臨天下、軍中馬、楚天舒的氣概心胸,塵緣客、樵夫,南山居士、休閑人的淡泊,還有有淚也不哭、單身無罪、笑看紅塵、大漠獨行等則標榜一種生活姿態。
很多五字或者以上的,則直接用古詩詞里的句子借用其意境,瀏覽者會以被借用詩句的情懷印象之,如一顆開花的樹、寒塘渡鶴影、孤舟蓑笠翁、清泉石上流等等,借用這些詩句往往和主人的偏好有關,觀者也能從名字多少讀解主人。
還有一些有個性的名號,好奇心驅使打開網頁后,有很多意外的收獲,比如打開自稱巫婆的主頁,里面并沒有什么毒蘋果之類,而是一個詩畫都好還能篆刻的張(愛玲)迷,在那里讀到了“因為喜歡所以慈悲”非常小資的情調美文。愚頑村夫非愚少玩,細細閱讀,有很多人生感慨智者的思考,大白兔吃奶糖孩子氣的名字看著就是一個有滋有味的人,果真如此。
有一些省心的博友,干脆就用自己的注冊名,字母加上數字的組合,這樣的名字記起來有點難度,反正上網寫博主要是一種自娛自樂,也就隨這些朋友的心意,說到底,如果是老朋友或者心性品位相近,想記住這些名字多難記都會記住,而有的博客起的名字很好聽,但沒有多少吸引人的內容,會逐漸被人忘卻。
博客點評,就是閱讀博客創作后留下的評點與意見。從收束的角度看,只要在博文里留下點滴印跡的,都應在評點之列。也許這位瀏覽太匆匆,也許那位更看重體態語的豐富與表情,不管如何,過客的行止取其自我快意,來去瀟灑,只留意塵泥鴻爪,有失寬容。
從繁簡上說,點評有長有短,似乎與文之長短沒有多少關系,全在點評主體。或取有感而發,或則捧場鼓掌,如此,點評有時就分不清樹干樹枝了。最簡短的點評可能是一個豎起的拇指示強,或玫瑰花的示愛(寬泛的),簡潔干脆,意到就好。標點符號的感嘆號也可以單獨使用,還有活潑潑而意味深長的省略號,都可以視為一種快意干練的表達。下面跟著就是符號和手勢外加的“頂”“喜歡”“欣賞”之類了,比之符號類,這類點評圖文并茂,好像看到朋友在調皮眨眼連說帶笑。說到繁的,也有不少,一首現代詩或者古詩,特別是后者,短短的幾行,人氣旺的博客里,跟篇的評點,完全可以把創作的主體建筑淹沒,那樣的作者周圍常常有著一批思維活躍文體或思想志趣志同道合的文友,他們會抓住一切機會唱和切磋,網絡使大家沒有了時空的概念,如現實里一起游園的簇擁賞花詩會,又似三五朋友的吃酒行令。除了詩評的熱鬧,再比較長的博文點評可能就是作者文中的思想、情感能引很多人共鳴的,也可能是有爭鳴的,眾博友們在文章后面頻頻感慨,一發而不可收,有時還出現跟風的眾評,這一下子熱鬧了,點評欄里一環套一環,層層蓋樓,熙來攘往的風景羨煞一個個過路人。
從語法文體上說,點評,是點也可是評,點可取其點化也可取其一點,這里可理解為一句話、幾個字都可以,評則可洋洋灑灑。配合長短姑且分為符號點評、詞匯點評、句子點評與段落點評。聯系文學創作的文體,又有散文點評、詩歌點評,小說太長了,戲劇式的點評也不多見,這一類劃分還是以散文點評最多,散文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如果把議論文列入小品散文,點評應該是這類,畢竟正宗。古代金批毛批,也還有更遠的溯源。另外還有詩評,飛揚靈動的思緒隔著熒屏飛翔,分行書寫的句子,流淌潑灑出傾情,這樣的點評因占據空間位置多而搶眼。
從語言上體味,點評的語言或感性或理性。感性的語言活潑生動,表情直露坦率,很容易拉近作者與讀者的距離,由著情感人們從陌路而識而友的情況很多。理性的語言源于思考的縝密與紋路的清晰,生發于點評者對作品的深刻感悟,感悟由作品而升華或遷延,很受創作者的注意,如果來自不相識的朋友,那一定會有回訪探究,而后互動回訪,彼此的家園又熱鬧起來。從語言風格上衍生的還有詼諧幽默風和莊重典雅風,前者屬感性,后者趨理性,還可以有書面古典與口語白話的區分,這樣的語言風格,朋友們一體味就能識出。
再及點評的作用,網絡上除了個別的自芳自賞作者外,多數作者會關心一篇博文推出后的反響,這里一個指標是看點擊量,一個是看點評。自娛自樂的準作家們體驗創作發表帶來樂趣的同時,也體會著被承認的高峰實現需要。
點評是橋梁,它可以密切舊友,結識新朋。博海里以點評識人鑒人很常見,大家從不相識到老相識一般不是幾句泛泛留言就能完成的。如果想在茫茫博海里結識幾個陌生朋友,就請你不要做博客里頻繁進出的匆匆過客,而是要留下墨寶,那樣你不但會借著友人的文章播撒你的智慧還會贏來珍貴的網絡友誼。
點評是橋梁,它利于溝通和了解。循著對文之點評脈絡以及屢屢的回復,彼此思想的火花迸發,智慧的光芒閃爍,塵埃落定后收獲的靈感妙句歷歷可數清晰可見,博友們把稍縱即逝的交談靈感通過手指推向熒屏。如此的點評如朋友間超越時空的促膝暢談,有時也如群英聚會之論壇。比之有形言談,記錄下來的文字點評彌足珍貴,即可供自己有暇時去翻翻,也會引起后觀文者的贊嘆。
點評是橋梁,它是開解和鼓勵,許多作者的心情文字涉及自身生活的瑣事凡庸,清愁煩憂,這樣的文章一則抒情排憂,二來尋求幫助,真摯的關切,細膩的叮嚀如約而來,直看得主人心扉感動眼圈發紅,想這網絡還有這等奇效,更多地敞開心扉敘說,也主動到朋友那里走動聽訴衷腸,博海亦泛起另一層波浪。
博客作為一種自由自在的自我表達的方式,一種自娛自樂的心靈展示,一種展示自己結交朋友的舞臺,在當今網絡普及的時代在大眾生活里必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眾博友們,請大家且行且走,且詩且文,且點且評,且朋且友。
【參考文獻】
[1]趙慧斌.SNS氛圍促博客數量增長,活躍率大幅
提高[EB/OL].http://blog.163.com/chinesecnnic/blog
/static/10766085320090132131434/
[2]黃文英.博客寫作芻議[J].文學教育,2008,(1).
(作者簡介:喬淑英,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教授;周宏,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院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