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薩 蘇
日本第二大航空公司全日空(ANA)18日鬧罷工,截至記者發稿,已有137個航班被取消,30個航班晚點運行,受影響的旅客達9500多人。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日本大機場內顯示班機信息的大屏幕上打滿了“欠航(取消)”的標記,場面頗為混亂。據日本媒體報道,此次混亂,是由于全日空所屬四家企業的部分員工在未能與公司就本年度薪金待遇和培訓安排達成共識的情況下,于18日零時起發動24小時罷工造成的。參加罷工的全日空員工共計606人。工會方面表示,自19日零時開始復工,此后的正常航班應不會受到影響。全日空公司在網頁上發表聲明,為就此給乘客和有關人員帶來的不便表示“謝罪”,并表示這次罷工只針對國內航線,不會波及該公司的國際航班。
事實上,全日空員工的罷工,并不是突然襲擊。由于日本企業通常于4月份決定年度預算和宣布對員工的薪金調整,工會一方通常會在三四月間與公司進行談判,為員工爭取更多利益。當雙方意見分歧無法統一時,經常發生類似的威脅性罷工行動。這種勞資雙方的較量被稱作“春斗”。
今年,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全日空公司與工會的談判一直難以達成共識,發生“春斗”已在意料之中。16日,日本時事通訊社做出全日空即將進行24小時罷工的報道,并確切預計了將受到影響的航班數和旅客人數。全日空公司方面也針對危機提前作出了安排,盡管部分旅客受到影響,但大多數都能被安排到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上,因而沒有給乘客造成很大損失。
對于全日空職工的罷工,日本社會看法不一,日本媒體一些報道表達了對罷工員工的同情,但也有人持不同看法,富士電視臺采訪了多名受到影響的乘客,有人說,“這個年景還罷工,真不知道是怎樣想的”。一些因經濟危機失去工作的人更覺得全日空員工在經濟危機時刻提加薪,未免有些貪心。▲
環球時報200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