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南非、馬達加斯加、加拿大特派特約記者 裴廣江 木春山 陶短房 本報記者 谷棣
“除了物種多樣性之外,馬達加斯加幾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不僅地理位置如此,在全球化進程上也是如此。”這是馬達加斯加一位名叫卡拉巴馬里納納的大學老師在國家發生政治危機后發出的感慨。馬達加斯加是被聯合國認定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要不是年僅34歲的反對派領袖拉喬利納3月17日把總統拉下馬使得非洲最大島國的局勢越來越亂,連非洲聯盟都很少關注它。馬高等憲法法院18日宣布承認拉喬利納為該國新總統,但根據憲法,他的年齡又不夠當總統要“年滿40歲”的條件。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當天評論說:“拉喬利納成為總統結束了馬達加斯加為期兩個多月的政治危機,但很明顯也導致新的憲法難題?!边@場危機被馬達加斯加人比喻成“50年都難以修補的裂痕”,而非洲聯盟也擔心,非洲的民主選舉傳統遭到挑戰,非洲的安全受到“威脅”。
世界過去對馬達加斯加關注有限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面積59萬多平方公里,比法國的面積略大一點。其所處的島嶼是世界第四大島,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隔著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東南部相望。馬達加斯加的含義是“馬爾加什人的國家”,但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該國就遭到法國人入侵,1896年淪為法國殖民地。二戰結束后,馬達加斯加人通過大規模武裝起義結束了法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殖民統治,并于1960年6月26日宣布獨立。
雖然馬達加斯加面積不小,但遠離非洲大陸,因此過去國際上對該國的關注度并不高。現在人們談到這個國家,更多的還是想起美國“夢工廠”拍的同名動畫片《馬達加斯加》,但這個片子講的只是獅子、斑馬等動物在這個荒島上的輕喜劇。馬達加斯加工農業薄弱,但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是個旅游資源很好的非洲國家。“探索馬達加斯加”旅行社負責人劉凡在這個非洲最大島國已經工作了8年,據他介紹,馬達加斯加算不上是純粹的休閑旅游國,但它是全球知名的生態和探險旅游的好去處,每年也能吸引不少游客,僅法國游客每年就有15萬人左右。但從其國家航空公司馬達加斯加航空公司的運營能力就可以看出,馬國還是非洲地區的一個貧窮國家。馬航與島外世界的直航只有數得出的幾條:到歐洲的法國、意大利和南非、肯尼亞、毛里求斯幾個非洲國家。到亞洲國家泰國的航線,從曼谷出發還要在法屬留尼汪島停留一個小時才飛馬國。
再次上演“市長挑戰總統”的游戲
這次長達兩個多月的政治動蕩讓馬達加斯加一下子成了被世界關注的熱點。馬反對派領袖拉喬利納與總統拉瓦盧馬納納的對立早在去年12月底就已經開始———政府以拉喬利納經營的電視臺擅自播放前總統的講話為由將其關閉,這成了政治危機爆發的導火索。今年1月26日,隨著政府與反對派沖突加劇,馬達加斯加出現大規模騷亂,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月7日,拉喬利納宣布出任“總統”,成立“過渡政府”,當他率大約兩萬群眾到總統府“接管權力”時與守衛部隊發生沖突,部隊向人群開槍,造成300多人死傷。此后,馬達加斯加政局稍見平靜。新一輪的沖突升級在于軍隊改變立場,轉為支持反對派,最終導致總統拉瓦盧馬納納3月17日被迫宣布辭職,把權力移交給軍隊。據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快報》的評論文章說,“軍隊倒戈是對總統的致命一擊”。
世界上很多媒體并不認為馬達加斯加的動蕩只是最近這3個月的事。法國《世界報》16日的文章稱,1960年馬達加斯加獨立后就被軍人統治。民主傳統只是逐步在前總統拉齊拉卡任內實現,但他在2001年被拉瓦盧馬納納趕下臺,現在還流亡法國。他的政策也在拉瓦盧馬納納兩屆任期內逐步被拋棄。
阿拉伯半島電視臺則評論說,馬達加斯加的政治亂局早在2001年總統選舉時就埋下禍根?!队《瓤靾蟆?6日也分析稱,當2001年拉瓦盧馬納納以首都塔那那利佛市長身份參加總統大選并擊敗前總統拉齊拉卡后,就引起反對派上街鬧事,半年后局勢才逐步平穩。當拉喬利納去年底也以首都市長的身份攻擊拉瓦盧馬納納政策失誤、導致食品價格上漲后,他身邊立刻聚集了一大批支持者,他們想讓“市長挑戰總統”的游戲繼續上演。
當地一位名叫哈金森的大學生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拉瓦盧馬納納和拉喬利納都是商人,一位是“酸奶大王”,一位是“印刷大王”,沖突只是兩派既得利益者對權力的追逐,他們根本不管民眾和國家的發展。年僅34歲的拉喬利納2007年底當上首都市長。他曾當過電臺DJ,因為經常發言火爆,他有個外號叫“高速鐵路”。但也有報道認為,2001年時拉瓦盧馬納納雖然也是塔那那利佛市長,但是他當時有自己的大公司,有雄厚的資本支撐,拉喬利納則不同,他政治資歷淺。據聯合國綜合區域信息網報道,塔那那利佛的一位政治分析家認為,“這場政治危機中有過去政權人物的影子———我們稱之為恐龍,可能一些人已經以某種方式介入。現在還很難說,但是反政府運動獲得了大量資金,而這些資金的來源不明?!币虼?,有人說這次沖突可能與前政權有關。聯合國綜合區域信息網請了幾位西方學者談馬達加斯加出現的動蕩,其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國際研究項目主任理查德·馬庫斯說,拉喬利納不但年輕,而且其勢力在首都以外很有限,“并不是一個全國領導人,而只是湊巧成為了一些對政府不滿人士的代表”。但拉喬利納一直聲稱,他得到了軍隊和民眾的支持,因此其領導的不是軍事政變。
貧富不均是動蕩原因之一
非洲國家政局出現權力之爭,離不開背后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左·蘭德里阿馬羅是馬達加斯加人權激進分子,他對國家的經濟情況非常了解,他近日在網上發表題為“馬達加斯加:超越政治危機”的文章說,政局動蕩的主要原因在于社會不平等和不公正。據非洲開發銀行統計,該國仍有70%的人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有59%的人口持續營養不良。塔那那利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拉米阿里森認為,2004年以來馬達加斯加經濟出現復蘇勢頭,但自由市場經濟的負面作用導致了貧富差距的加大?!队《瓤靾蟆吩诿枋鲞@個非洲島國時說:“一群孩子站在馬路中央,等著好心司機和高樓里舉辦舞會的人們從窗口扔硬幣。這種現象依然多見?!睋隈R達加斯加的華人講,當地政府職員的工資水平一般每月60美元到100美元之間,一般家庭的月收入只有200美元左右,局勢動蕩前1美元約合1800阿里亞里(當地貨幣名稱),動蕩后阿里亞里已出現貶值,物價也飛漲。以食用油為例,過去1升賣2100阿里亞里,現在要4000阿里亞里,漲了幾乎一倍不說,在很多地方還買不到,因為騷亂中很多超市被搶劫。
政府的一些舉措已引起馬達加斯加民眾的不滿,如:花費6000萬美元購買了一架噴氣式總統座機;去年與韓國大宇物流簽署了長達99年的土地租借協議,將相當于全國已耕地面積一半的130萬公頃土地租借給該公司使用。這筆“海外屯田”交易去年11月被英國《金融時報》稱為全球同類交易中最大的一筆。這對農業人口占總人口80%以上、出口收入的70%來自農業的馬達加斯加來說,也是一筆“危險的交易”。馬達加斯加作家讓-盧克·拉哈里馬納納就這筆交易評論說,政府確實在農民不知情的情況下“沒收”了他們的土地,并把這些土地交給了與總統親近的公司及大的跨國公司。18日,已成為新總統的拉喬利納表示,將把總統豪華座機出售,并保證將降低大米等食品價格。
西方民主在馬國“水土不服”
在非洲聯盟和平與安全理事會16日召開的緊急會議上,有代表譴責馬達加斯加反對派的政變企圖。但為了獲得國際社會的承認,拉喬利納一直強調馬達加斯加沒有軍事政變。17日,在拉瓦盧馬納納宣布辭職后,非盟和平與安全理事會要求馬達加斯加各黨派按照憲法做出謹慎的過渡安排,敦促各黨派通過對話與妥協找到和平解決危機的辦法,并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證拉瓦盧馬納納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非洲大國尼日利亞17日譴責馬國反對派企圖推翻民選總統的行為“威脅非洲安全”。另外,第十三屆非盟首腦會議原定7月初在馬達加斯加舉行,政治動亂無疑會讓這次會議受到影響。
非盟和地區組織在向民主邁進方面采取了很多努力,都反對以非憲法方式變更政府,但是非洲在這方面的進展明顯脆弱。去年至今,先后發生毛里塔尼亞民選總統被軍人扣押、幾內亞軍人趁總統逝世發動政變、幾內亞比紹總統在軍人發動的政變中身亡等事件。南非民主研究所主任艾弗·詹肯斯博士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說,總體來看,非洲各國正在向民主方向邁進,但民主還時常會受到軍人的干擾和威脅。詹肯斯說,在一些非洲國家,有很長的軍人執政歷史,軍人的執政根基甚至比民選政府更加堅固,軍人的權力過大,甚至超過了民選政府。因此在非洲,政變或軍人干政仍比較常見,這可能與非洲大陸的被殖民歷史有關系。當然,軍人干政的理由往往與腐敗和發展問題有關。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偉忠認為,西方民主制度是這次馬達加斯加國內政局動蕩、兩派政黨爭斗的一個誘因,政府關閉電臺成了反對派的借口,政治危機開始鬧大。馬國引入西方的民主制度后,發展不是太平穩,可以說好壞參半。徐偉忠認為,在非洲國家強加西方民主是行不通的,不能不顧非洲的現實,如族群爭斗、經濟發展背景和民主政治接受程度等,都可能讓西方民主在非洲遭遇“水土不服”。
馬國民眾為國家命運擔憂
據劉凡介紹,盡管局勢動蕩前在首都等地夜間也有持槍的軍警巡邏,但這個國家給人的感覺是一個溫和、安寧的國家,當地人也很友善。劉凡說,現在天一黑就開始宵禁,路上基本看不到行人。由于擔心被搶,當地華人店鋪每天只營業兩三個小時,因此造成的損失很大。他經營的一家中餐廳因為正對著反對派經常集會的獨立大街,也被迫關門停業。最近出現的打砸搶事件讓劉凡身邊的馬達加斯加人也“看不懂”,他的9位當地雇員基本都保持中立態度。
馬達加斯加《南方報》描寫了沖突中心地帶———獨立大街兩側商家的憂慮。報道稱,許多商店已習慣了沒完沒了的暴力,一位家電商行老板表示,他們渴望這一切盡快結束。設在鄰近的法屬留尼汪島、親總統的“SOBIKA網站”似乎已默認了總統的失敗。有文章呼吁拉喬利納信守承諾,給國家帶來和平與希望。還有文章稱,拉喬利納不應“自封總統”,而應遵循正當程序,并履行自己的承諾,結束馬達加斯加的政治混亂,并批評他當初以“反對新聞管制”為借口發動反政府運動,如今卻正做著同樣的事:在馬達加斯加境內屏蔽了一些對自己不利的網站。
在網民的回帖中,有人憤怒地表示,“誰會相信拉喬利納的鬼話,瞧瞧他是怎樣進總統府的”。有的說,剛發生的一幕是“馬達加斯加的恥辱”。有的認為現在不是指責拉喬利納的時候,而是應“走著瞧”。還有人擔心,此次事件造成的馬達加斯加族群裂痕“50年都難以修補”,因為拉喬利納等代表“留法精英”。馬國當地媒體對這次動蕩背后的法國因素一直有議論。有媒體說,因為總統拉瓦盧馬納納走的是“不聽法”路線,經常與法國方面鬧些不愉快。法國駐馬大使去年還被不客氣地“請”回法國。這次反對派的活動也被懷疑得到法國方面的庇護。更耐人尋味的是,法國新任駐馬大使前不久選擇在局勢最混亂的時候回到塔那那利佛。有網民編寫了諷刺歌曲《“兔八哥”萬歲》,暗指法國幕后操縱了事件,目的是消除中國和其他亞太國家對馬國的影響力。還有人舉出某南非公司放棄在馬達加斯加10億美元投資項目的例子,稱“馬達加斯加和其他國家都輸了,法國看上去贏了”?!?/p>
環球時報200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