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湯 瑾
本報特約記者 許 瑞
本周,亞冠聯賽進行了小組賽第二輪的爭奪。結果,中超球隊表現一般,18日申花客場0∶2負于日本鹿島鹿角、天津泰達隊主場2∶2逼平澳大利亞中央海岸水手隊。對于6輪小組比賽而言,出線形勢還相對混沌。不過,中超球隊保持了一定競爭力,目前全部沒有掉隊。
亞冠聯賽前身是“亞洲足球俱樂部杯賽”,2003年更名為“亞洲足球俱樂部冠軍聯賽”,賽制和規程均參照歐洲足球冠軍聯賽。與往屆不同,今年的亞冠聯賽在獎金和外援引進兩方面做出了重大調整。獎金方面,今年的亞冠聯賽從小組賽階段就設立了出場費和贏球獎金:根據亞足聯的獎金分配原則,小組賽每勝一場可獲4萬美元獎金,進入16強的每支球隊均可獲得5萬美元獎金,最終奪冠的球隊還有高達150萬美元的額外獎金。雖然這一數字無法與歐冠相提并論,可對于亞洲球隊,這樣的費用還是非常客觀。外援方面,亞足聯特地出臺了一項新政策,即參賽各隊均可在正常引進3名外援之外,還可引進1名亞足聯會員協會的球員參加比賽,這名球員將不占各隊上場外援名額。這項措施極大地促進了亞足聯轄下各成員協會的球員交流,同時也對提升亞冠聯賽水平和觀賞性大有裨益。
與此同時,中日韓三國聯賽也受到亞足聯特別照顧,聯賽前四名的球隊均可獲得亞冠參賽資格。受益于此,今年亞冠賽場首次出現了4支中超球隊。獲得參賽資格的山東魯能、上海申花、北京國安和天津泰達(首次參賽)今年均加大了備戰力度,他們的最低目標都希望能晉級十六強。不過,由于費用開銷巨大,亞冠賽事對于中超球隊而言更多是“賠錢賺人氣”的買賣,經常是比賽獎金還無法抵消掉客場參賽的費用。不過今年中超球隊頗有新的動作。以北京國安為例,本賽季投入高達1.5億元,除了將力拼首個中超冠軍外,亞冠進入前八也是俱樂部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