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18日發布報告,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期調低到6.5%,美國《紐約時報》分析稱,這反映出全球經濟低迷正打擊著中國相對保持獨立的經濟。不過,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當天在聲明中表示:“在黯淡的世界經濟形勢下,相對來說中國是個亮點。”國內專家1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盡管世行調低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但中國經濟保八的目標,是有希望有可能實現的。
世行在報告中稱,盡管目前全球低迷的經濟形勢是幾十年來最嚴重的,但中國作為排在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經濟保持得相對較好。中國銀行業幾乎沒有因國際金融混亂造成損害,而且政府仍有大量強有力的刺激杠桿。世行報告還表示,今年政府主導的投資將會貢獻4.9個百分點的GDP增長,約占中國GDP增長總量的3/4。
《紐約時報》稱,去年11月,世行曾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長可能會達到7.5%。這次再次進行調整,與大部分觀察家的預測相吻合。但該報也表示,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盡管全面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但中國比許多國家表現得要好。另據路透社17日報道,英國基金管理公司施羅德投資認為,在主要新興市場中,中國的形勢最為有利,最容易從全球經濟疲勢中反彈。施羅德基金經理哈什米表示,他管理的面向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投資基金在短期內保持謹慎,但從長遠看不太可能撤離這些市場。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世行預測有其理由,但他本人不同意世行的結論,“世行只考慮到中國沿海外向型經濟受到沖擊,但中國經濟規模很大,政府通過投資和啟動內需,能彌補沿海地區的經濟放緩。此外,現在東部地區經濟遇到一定困難,但西部和中部正迎來發展期,這也是個彌補。保八是我們的目標,是有希望有可能實現的”。▲(張貴余 鐘玉華)
環球時報200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