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因為環境溫度的降低,會造成發動機內潤滑油的黏度增大,汽油機火花塞點火困難,發動機升溫時間長,摩擦內耗大,制動管路、制動皮碗易脆裂、折斷,零件材料的物理機械性能變差等,給機車的安全運行帶來許多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1.機車啟動困難。2.燃料消耗增加。3.發動機磨損加劇。4.發生機械故障的概率增大。5.機車使用壽命縮短。
要預防以上情況的發生,在嚴寒條件下行車應積極采取如下措施:
一、 及時做好機車的換季保養工作
進入冬季前,應對機車進行一次全面的換季保養。發動機的冷卻系統應換用防凍液,注意防凍液的冰點應比當地環境最低氣溫低5~10℃;冷卻系統的節溫器必須完好、靈敏、有效;冷卻系統有預熱閥的,應將閥門調至“冬”位;清洗油底殼,換用冬用機油,傳動系統各總成及轉向器都應換用冬用齒輪油,輪轂軸承使用低滴點的潤滑脂;換用冬季用制動液和減震器液;柴油機車應換用10號以下的柴油;檢查起動電機和發電機,對于機械振動觸點式電壓調節器可將其電壓適當調高,以免蓄電池虧電,因為虧電的蓄電池不僅起動困難,而且易于凍裂。
二、起動前做好預熱升溫工作
起動前可采用加熱水、電加熱等方法對發動機進行預熱。應當注意,加熱水時應先加入40~50℃的溫水預熱。再將其放凈后加入70~80℃的熱水,以免猛加熱水引起機件開裂。嚴禁先起動后加水,以防炸裂機體。在加熱的同時,還應搖轉發動機曲軸,使機油到達相關配合件表面。采用電起動時,一次起動時間不要超過5秒,且每兩次起動時間間隔在30秒以上,3次起動不著應繼續預熱或查找原因。
發動機起動后,應用中油門運轉升溫,待水溫升高到40~50℃時方可起步。機車起步時,應光由低速到中速各行駛5公里左右,待傳動系統內齒輪油的溫度升高后,再進入正常速度行駛。嚴禁一起動就大油門運轉,以免造成燒瓦及摩擦副零件冷拉傷。
三、行駛中做好保溫防凍工作
出車前應根據氣候及道路情況帶上防寒用品。行車中注意觀察各儀表指示情況,尤其是水溫表,保證發動機在適宜的溫度下工作;機車下長坡時,應適當關閉散熱器百葉窗或放下保溫簾布,防止水溫過低;中途停車時,應選擇朝陽、干燥、避風處停放,并采取必要的防凍措施;停車時間較長時,應適時起動發動機,使冷卻液保持一定的溫度,待水溫降至60℃左右時,打開水箱及機體上的放水開關和水箱蓋,放凈冷卻水(如有防凍液的冷卻水則不必放),并搖轉曲軸數圈,排盡水泵內殘余的冷卻水,以防凍裂機體;露天停放的機車,夜間應將蓄電池拆下放入室內或用棉布包扎嚴實,防止蓄電池凍結。
四、保證行車安全
出車前應攜帶三角木、牽引繩和鐵絲等應急器材。行車中堅持低速或中速行駛,并盡量少用或不用制動,非制動不可時應采用點剎,避免使用緊急制動;轉彎時應減速并盡可能增大轉彎半徑;在雪地行車時,應順著路面的車轍行進,同時嚴格控制車速,在無障礙時盡量走路的中間,以免過于靠邊溜入溝內;在冰雪路面上起步時應緩慢,起步過猛容易打滑;遇有大風、大雪或濃霧天氣,夜間即使開著大燈,車的前方也是一片模糊,視線極差,因此,不是任務十分緊急,不要在夜間出車。
五、保持蓄電池不虧電,并經常處于充足電狀態
充足電的蓄電池隨著放電程度的提高,電解液的密度將會下降。因此,盡管提高了電解液的密度,也不能保證蓄電池就一定不會被凍壞。
例如,在我國東北地區,冬季有時最低溫度達-41℃,電解液密度應采用1.31公斤/升,但當蓄電池放電50%時,其電解液密度下降到1.23公斤/升,這就是說在放電50%時,電解液仍有結冰的危險。所以,在冬季蓄電池的放電程度不允許超過50%。
在冬季要經常檢查蓄電池的存電情況,如電量不足應該及時充電。冬季蓄電池不用時,要將蓄電池從車上卸下,放在溫度在0℃以上的室內。存放前先將蓄電池外部清洗干凈,加足電解液,充足電,旋緊加液蓋。以后要每隔1個月進行一次補充充電,每半個月檢查一次電解液液面高度,電解液不足時應及時加足。(江西 鄒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