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 莉
我的孩子學習不好,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倒數。老師反映,孩子上課從不舉手,叫他起來回答問題,他常常答錯。老師一批評,他就渾身發抖,臉色蒼白。老師說:“你的孩子怎么這樣?” 我和妻子憂心忡忡。經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其實并不笨,他之所以顯得笨,不是智力有問題,而是怯懦所致。
怎樣讓孩子的膽子大起來?我先從家庭內部做起。
孩子學習任務重,考試多,作業多。他成績差,本來就怕;越怕,越不敢學;越不敢學,越不會學。發現這一點后,我就想法改變它。比如,聽寫生字,幾乎所有的家庭都是家長讀,孩子寫,我把這顛倒過來,我寫,兒子讀。這讓孩子很高興,聽寫完后還檢查我寫得對不對,非常認真,而他對生字生詞也記牢了。
老師讓背課文《小貓釣魚》,孩子犯了愁,那么長的文章,能背下來嗎?我說能。我扮老貓,他當小貓,我們按課文敘述把各自角色演練了一遍,孩子一下子就記住了文章的梗概,他自己都感到驚奇,背課文其實不難。
有一次,我的孩子和他的同學在我家寫作業。老師讓用“聰明”造句,其他孩子一口氣造了五六個,我的孩子半天造了一個,句子中還沒有“聰明”這個詞。他紅著臉、瞪著眼看我,生怕我批評他。我沒責備孩子,而是耐心地把他造的句子念了一遍,并很自然地幫他添上了“聰明”這個詞。
家長教育孩子時,不要做旁觀者、高高在上的檢查者,而要做積極熱心的參與者,這樣,孩子學習時心情才會好,才會把精力完全放在學習上。家長對孩子過多過重的埋怨和指責只會使他膽怯,而膽怯真能使他愚笨。所以,當孩子犯錯時,我并不追究。
孩子在小學考了他平生第一個數學100分,而且是全班唯一的。我很高興,馬上帶著他和考卷去見他的姥爺、姥姥。誰知,孩子姥爺心細,發現一處老師沒有看出來的小錯誤。孩子一下子從姥爺手里奪過試卷,慌忙找來鉛筆改正,邊改邊惶恐地望著我,唯恐我告訴老師,丟掉這個難得的100分。我假裝沒注意。等孩子興高采烈地把老師給他的獎品領回來向我炫耀時,我只說了一句:“看,多懸,以后還是要認真一點啊!”孩子也只是“嗯”了一聲,但其中的滋味,我想他是完全領會到了。
幾乎所有孩子都看過《小貓釣魚》。我和孩子也釣過一次魚,卻另有一番感受。那次,我帶孩子去釣魚,魚漂怎么也擺弄不好,孩子不耐煩,扔下漁竿,玩水去了。當時,我并沒有喊住他,教育他,而是事后對他說:“媽媽發現你做事有時不夠有耐心?!焙⒆用髦蕟枺骸笆裁磿r候發現的?”“釣魚那次發現的?!焙⒆硬缓靡馑嫉匦α诵Α?/p>
很多家長看見孩子做事有不足之處,馬上批評指正一番。其實,他們這樣做,首先是對孩子的不信任。自知之明,人皆有之。究錯過多,過于及時,過于細致,反而使孩子覺得父母不信任自己,處處監視自己,說話做事,就有了戒心。這樣,就破壞了親子間的和諧關系,讓家長失去許多教育孩子的機會,給孩子出錯,甚至是出大錯埋下隱患。
總是責備孩子,會讓孩子感到尷尬,喪失自尊和自信,顯然不利于孩子的自知自糾。要知道教無定法,許多家長狹隘地理解學習和生活,認為學習和生活是“有規則的,有序的”,總想讓孩子沿著他認為正確的道路前進。實際上,所有的一切都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體驗,無論對錯。
更多的家長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擔心不及時指正、批評,就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思想和習慣,但他們忽視了一個人認識事物的心理過程。和孩子談話講究延遲,一方面是等待和孩子談話的最佳機會,等孩子冷靜下來,給他思考的余地,當他有需要幫助的渴望時,家長再說不遲;另一方面也是家長自己思考,醞釀說話內容、方式的時間,怎樣說才能言簡意賅、恰到好處。 比如,孩子得了不完美的100分,我只說:“看,多懸!以后還是要認真一點啊!”孩子也只“嗯”了一聲,但其中的教訓他已心領神會。因此,教育孩子,我認為家長不必有錯必究。
在我的教育下,孩子的膽子慢慢大起來,老師提問,他也能答對幾次。每次課堂回答正確,他回家后都高興地告訴我。我趁機夸獎他,這能讓他得意一晚上,那天的作業也做得格外好。孩子的自信心樹立起來,學習成績也慢慢提高了。上周,老師又碰到我,說:“你的孩子挺聰明的,上次有道難題,班里只有幾個學生會做,他就是其中一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