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晗

2009年初,曼集團決定從大眾手中收購位于巴西的卡車和客車業務部門。目前,雙方高層已經批準了這家價值高達11.75億歐元的公司轉讓。這使人們更為堅定了這樣一種猜測:大眾將啟動對斯堪尼亞和曼集團的全面整合,并剝離自身的商用車業務,迎接保時捷入主。
當底特律汽車三巨頭為求生掙扎時,大西洋彼岸的斯堪尼亞、曼集團和大眾巴西商用車這三大商用車制造商亦疲于應對訂單的急劇下降。2008年底斯堪尼亞重卡生產線停產一個月。它的第一大股東大眾和之前試圖對其進行收購的第二大股東曼集團似乎醞釀著一場行業大變革。
剝離商用車業務
曼集團收購大眾位于巴西的商用車公司及其品牌之后,將正式進軍南美市場,繼續加強其商用車業務。在商用車領域,曼集團具有很強的實力,同時又在更廣泛的產品線中具有出色的產品。而大眾位于巴西的商用車生產業務只擁有輕卡和以微型客車為主的商用車業務。這樣看來,曼集團收購大眾商用車生產業務似乎更多是出于企業長遠發展戰略方面的考慮。
盡管表面看來,此次收購是曼集團在收購大眾的部分商用車業務,但值得注意的是,大眾還在曼集團中持股29.9%,差一點就會觸發其向曼集團小股東的全面收購要約。從這種角度來看,整件事背后的最終主導者似乎是大眾。那么大眾為什么會剝離其全部商用車業務呢?
大眾作為斯堪尼亞和曼集團這兩家歐洲商用車企業的最大股東,同樣處于被高端汽車制造商保時捷汽車控股股份公司收購的境地。歐盟委員會于2008年7月23日正式做出決定,批準保時捷汽車控股股份公司收購大眾。
有分析師質疑,同時經營乘用車與商用車的大眾,并不符合保時捷的戰略定位。因此,大眾可能會剝離其商用車業務。在2008年12月16日,曼集團就宣布,欲購入大眾位于巴西、價值11.8億歐元的重卡業務單元。“這也許表明大眾的管理層打算將重卡業務獨立于公司之外。”該分析師向媒體表示。
斯堪尼亞之爭
在談到大眾的商用車整合之路時,斯堪尼亞是不得不提的。
這家瑞典公司一度成為大眾與曼集團整合商用車業務的必爭之地。大眾與曼集團一直嘗試理清商用車業務,以實現大眾控股的商用車業務更具競爭實力。
早在2000年,大眾就收購了斯堪尼亞11%的股權和37%的投票權,這只是大眾爭奪斯堪尼亞的第一步。隨后,在2006年9月,曼集團便對斯堪尼亞發起過一次全面收購行動,并計劃讓合并后的公司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隨后再考慮在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上市。也許出于對自身被邊緣化的擔憂,斯堪尼亞的股東和工會以收購價太低為由,最終加以拒絕。
但是,大眾并沒有放棄對斯堪尼亞的整合。終于,大眾于2008年3月4日以28.8億歐元的價格成功收購瑞典斯堪尼亞68.6%的股權。由于大眾還持有曼集團29.9%的股權。這使得大眾在收購斯堪尼亞后立刻變身為一家非常重要的商用車公司,大眾進入商用車領域的計劃進一步達成。
挑戰頂尖級商用車企
大眾剝離其位于巴西的商用車業務并不意味其放棄商用車業務,而是以更整齊、更具實力的陣容加入到這一領域的競爭中。整個行業都在關注這個合并的進程,一旦曼集團和斯堪尼亞聯合起來,將會給其他商用車企業,如沃爾沃卡車以及戴姆勒等帶來巨大挑戰。
對于大眾高管來說,他們考慮的是如何整合斯堪尼亞、曼集團以及大眾巴西卡車公司。
從產品構成來講,斯堪尼亞在16噸以上級別卡車市場中擁有令人羨慕的品牌形象。而曼集團則在更廣泛的產品線中具有出色的產品。對于大眾來說,誰收購誰都無所謂,關鍵是能以大眾為主將這些商用車企業整合起來。
大眾高層很早就坦言,如果曼集團與斯堪尼亞能夠實現友好合并,大眾有可能將全部商用車業務部門納入合并后成立的新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