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尚未遲
本報特約記者 陳一 本報記者 郭芳
據“美國之音”23日報道,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共和黨議員、國會中國事務議員團創始人蘭迪·福布斯最近提出一項議案,譴責中國“制造南海緊張局勢”。另外,一些美國媒體和學者連日來仍不斷對中國指指點點,將中國維護海上主權的行動指責為“展示肌肉”,并稱中國正尋求擴大勢力范圍,這引起周邊國家及美國的不安。對此,有中國專家表示,中美艦船摩擦事件是因美國監視中國引起的,但美國一些政客和學者卻揪住不放,無非是想借機占領輿論優勢,渲染中國威脅,并對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施壓。
福布斯在議案中稱,在最近南海事件中,中國采取了“可能導致美中緊張關系升級的不必要動作”,其中包括3月8日“攔截”美國海軍監測船“無瑕”號以及后來中方對美方的抗議予以抵制等事件。福布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表示:“我認為中國船只騷擾沒有武器裝備的美國船根本不恰當,中國想逼迫美方就此反應,我們希望奧巴馬總統跟中國領導人見面時提起這件事。”
自從中美艦船南海“摩擦”事件發生后,中美兩國政府都采取了盡量淡化的態度,但美國一些政客和媒體卻借機大肆炒作中國海軍威脅。彭博社在24日的報道中就把中國的海上行動稱為“展示肌肉”,并稱中國正在尋求擴大勢力范圍至關島和菲律賓。報道說,經過10年的軍費擴張,中國擁有了在能源豐富和貿易繁忙的南海和東海地區維護自己主張的一切軍事手段,這也對美國在這些水域的活動構成挑戰。加利福尼亞大學全球沖突與合作研究所一名高級研究員說,中國期望把勢力范圍擴大到關島和菲律賓地區,“就如何在國際上防衛、擴大和保護其利益來說,海上是中國最具流動性和戰略意義的舞臺之一”。中國的舉動反映出國際政治和經濟影響力在日益上升,這可能會使中國更有信心去挑戰美國,也會使美國的反應變得復雜化。
美國國家戰爭學院的中國海軍專家伯納德·柯爾則表示,他對中國將來采取更加自信的舉動不感到奇怪,因為經濟增長放緩時期,中國軍隊需要為軍費預算找出正當理由。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教授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美艦船摩擦事件是由于美國監視中國引起的,美國收集中國核心軍事情報的做法違反國際法規定,破壞了中國對于專屬經濟區的權利。美國之所以揪著這個事情不放,是為了維持美國的帝國權力。時殷弘說,大國之間應該相互尊重,中國就沒有派軍艦到美國的珍珠港去,美國的這種做法是對中國核心利益和尊嚴的損害,中國不能有絲毫退讓。
另一名分析人士表示,美國媒體一向善于打輿論仗,此次媒體不斷炒作這一事件,不排除是希望通過渲染中國威脅占領輿論高地,以對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