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成了當前美國和歐洲最時髦也最令人傷心的詞。二十國集團(G20)金融峰會的最近兩次分別選址華盛頓和倫敦,各種矛盾的信息同時被調進了西方端給世界的雞尾酒。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歐拿出了各種各樣的救市方案,其中不乏一些創新和亮點。但除了股市偶爾躥一躥,大多數人不敢輕信美歐政府隨意說出的好聽話。
金融危機爆發以后,西方國家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動作,但它們一半像對策,一半像姿態。奧巴馬政府高調譴責謀取巨額分紅的金融企業高管,但這么大的窟窿遲遲在華爾街堵不住很令人吃驚。美國財政部推出了清理金融機構有毒資產的計劃,這帶來了美國股市的大漲,并給市場復蘇帶來了希望;在歐洲,英國首相布朗展開了穿梭外交,協調各國立場,使人們期待G20峰會至少能達成部分共識。
但是,美歐的救市計劃中都存在著很多于世界經濟不利的因素。美國的“購買國貨條款”給全球貿易籠罩上了一層保護主義的陰影,其近乎是在“燒錢”的經濟刺激計劃,讓美國的債主們憂心忡忡。歐洲盡管扛起了改革世界金融秩序的大旗,但其中多少藏著點“挖美國墻角,壯大自己”的私心。如果有什么能讓我們脫口而出,那或許就是“美國人買美國貨”、“美聯儲猛開印鈔機”、“AIG創造美國公司虧損歷史卻發2億美金的獎金”、“歐洲銀行不愿貸款給前東歐國家”等耳熟能詳的新聞。這些新聞和去年11月15日G20峰會上歐美國家作出的承諾,相差得何其遠矣。
“歐美國家的所作所為是缺乏遠見的。”美國著名學者拉爾夫·布賴恩特近日撰文說,“很少有政府堅定地恪守承諾,美國的所作所為似乎在表明,(按承諾辦事)并非是美國實現自身目標和繁榮所必需的東西。而歐洲做的,無非是在爭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票權和執行委員會席位方面所占的份額。”歐美國家這樣的救市措施當然不可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9天后的G20峰會的核心內容有三項,即政策協調,加強金融監管和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這些內容要真正實行,歐美國家就不能袖手旁觀,也不能只掃門前雪。歐美各國作為主要儲備貨幣國家,受國際社會約束的可能性本來就小,這就要求歐美國家更應該自律,既不能做出美國那樣亂發鈔票的行為,也不能以本國利益為先,把只符合自己利益的東西強加給國際金融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消國際社會的顧慮,并獲得整個世界的支持。
中國古語說,人若言而無信,必將行而無果。救市需要凝聚信心,更需要迅速行動。從全球范圍來看,救市的首要目的不是讓富人維持原有的高標準生活,而是要幫助更多的窮人跨過這道難關。無論是從道義還是從能力上講,發達國家都理應承擔更大的責任。西方國家更不應以國內選舉作風向標、用口號形式“忽悠”國際民眾。在這個關鍵時刻,任何自私自利、以鄰為壑的救市舉措,都有可能會造成整個危機的繼續惡化。
G20峰會是信心的峰會,更應是行動的峰會,歐美國家作為全球經濟體中實力最雄厚的國家,一言一行都將影響世界。對此歐美國家的政府顯然是清楚的,但恪守承諾,在關鍵時刻以全球的共同利益為重,確定要下點決心才能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