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苗耕
陳毅與非洲國家接觸始于1955年4月萬隆亞非會議。當時周恩來總理作為出席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團長和首席代表,陳毅副總理作為代表,在會議期間與非洲代表團進行了初步交往。1958年陳毅兼任外交部長后,與非洲國家交往日益增多,除熱情接待到訪的非洲代表團和友好人士外,還多次前往非洲訪問,為我國第一代領導人中涉足非洲次數最多者。他那元帥外交家的崇高情懷和豪爽性格,深為非洲各國人民所敬佩和贊許,為中非友好作出了重要貢獻。
陪同周恩來首次訪非高度默契
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來在陳毅的陪同下首訪非洲十國,揭開了新中國與非洲交往史上嶄新的一頁,為中非友好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副總理兼外長,陳毅對周恩來的外交思想和風格有著透徹的理解,兩人對貫徹我國的對外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共同為中國與非洲國家關系的五項原則以及我國對外援助八項原則傾注了大量心血。在具體的對外活動中,兩人總是高度默契密切配合,堪稱“珠聯璧合”的典范。周恩來視陳毅為知交、戰友,十分尊重、贊賞;陳毅將周恩來奉為學習楷模、“外交老師”。同時,陳毅身上又流露著獨特的元帥外交家的豪爽氣質,其在外交上的睿智、幽默、風趣,常常博得外國友人的一片贊賞。在這次訪問過程中,兩位偉人合作默契、并肩攜手的生動事例不勝枚舉。
在訪問阿爾及利亞時,代表團受到阿人民的極其熱烈的歡迎,從機場至下榻的國賓館,在20多公里長的道路兩旁,近30萬群眾夾道歡迎,沿途建筑物上掛滿了周恩來和陳毅的巨幅照片,每層樓的陽臺和窗口也都擠滿了歡迎的人們。周恩來和陳毅從轎車的窗口向歡迎的人群握手致意。周恩來感慨地說,進城才一年多的阿爾及利亞政府組織群眾的能力這么強,這是了不起的。陳毅深有同感,即以軍人的口氣笑著說,在戰爭中鍛煉出來的領導干部就是不一樣噢。周恩來遺憾地說,阿國的群眾這么熱情,而我們只能坐在車內伸出手打打招呼,你看多么失禮啊!陳毅也有同感,脫口說道:這樣坐車面對群眾挺別扭的,我看得改一改。原來,中方安全部門考慮到法國地下軍秘密組織在法國本土陰謀組織對戴高樂的暗殺活動,在阿爾及利亞也有殘余活動,所以不同意周恩來訪問時坐敞篷汽車。后來,在周恩來和陳毅的共同要求下,才同意他們在對外活動時,凡遇群眾夾道歡迎,可采取臨時下車向群眾招手致意的做法。周恩來和陳毅為能同阿人民群眾直接接觸感到非常高興和滿意。
在訪問摩洛哥時,摩國王哈桑二世在舉行盛大國宴后,又讓周恩來和陳毅留下品茶。期間,他問到了中國飛機、導彈等的生產情況以及固體燃料的前景等等,陳毅一一作了答復。緊接著,國王突然笑著說:“當今世界,像我們這樣的國王、皇帝,已為數不多了,不知以后怎么辦?”顯然,國王在巧妙地試探中方對國王抱何種態度。周恩來和陳毅聽了,不約而同地哈哈大笑起來。周恩來輕松地說:“你們可以組織一個委員會嘛,開個會商量商量嘛!”陳毅也笑著說:“亞洲有個西哈努克親王,我們是朋友,可邀請他參加開會。”周恩來又說:“陛下可以擔任這個委員會的委員長嘛!”三人一起哈哈大笑起來。周恩來與陳毅就是這樣地高度默契,談笑間令摩國王對中方的疑慮消除了。
在訪問幾內亞時,杜爾總統非常熱情友好。幾方向中方提出,由杜爾總統親自陪同周恩來和陳毅到遠離首都的金迪亞地區參觀,中方只要帶一名翻譯,去時乘車,回來時坐直升機。但中方打聽到,直升機是蘇聯制造的,駕駛員是從捷克來的,加上幾國大部分是高原和山地,在熱帶氣候地區駕駛蘇式直升機(該機為適應寒帶飛行而設計制造)具有一定危險性,不怕一萬,只怕萬一。于是中方就以安全為由,不同意乘直升機回來,表示還是原車返回。但幾方總統執意不變,認為這可減少坐長途車的疲勞。代表團把意見反映給陳毅。陳毅率直地說,此事由總理定,總理坐,我也坐。語氣中滿是同周總理患難與共的豪氣。周恩來聽說此事后,明確地說:“人家總統、議長、國防部長,一、二、三號人物都能坐,我周恩來為什么不能坐?!”表示“客隨主便”。外地參觀結束后,杜爾總統與周恩來、陳毅及一名翻譯同乘一架直升機返回首都,直到飛機安全降落,大家心中的一塊石頭才落了地,同時深深敬佩周恩來、陳毅是那么地尊重非洲國家領導人,為了培育中非友誼,完全不顧個人的安危!
此次隨周恩來訪問非洲,陳毅還分擔著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在陪向周恩來看望中國使館工作人員后,一般都要留下來作報告,傳達中央方針政策、介紹國內外形勢和出訪情況等。而他那生動風趣的演講,總能博得使館同志們的陣陣掌聲。在訪問最后一站索馬里時,陳毅用了兩個晚上、7個小時的時間向使館同志作報告。他滿懷喜悅地說,我們看到了一個覺醒的非洲,一個革命的非洲,一個前進的非洲。非洲人有自豪感,對自己命運有自信心,不像過去那樣站不起來。他們產生了新的領袖和干部,產生了偉大的群眾運動,不再跟著帝國主義和大國的指揮棒來考慮問題,而是根據自己整個大陸的翻身來考慮他們的建設,就像1949年解放了的中國一樣,這是一種革命的蘇醒!周恩來在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群眾集會上講話中,提出了“整個非洲大陸是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勢”的論斷,陳毅在講演中以生動的語言加以詮釋,使使館同志獲益匪淺。代表團成員之一、負責起草重要文件和講活稿的外交才子喬冠華聽了演講后,興致勃勃地地說,將陳毅副總理這兩個晚上的講話整理出來,這次出訪總結的初稿就有了嘛!
力促第二次亞非會議在非洲召開
第一次亞非會議的“萬隆精神”,對推動亞非國家民族獨立運動產生了極大影響。經過一段時期的磋商、醞釀,亞非國家準備召開第二次亞非會議,并普遍希望會議在非洲舉行,時問安排在1965年。中國政府完全同意上述想法。1964年4月10日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就討論第二次亞非會議召開一事舉行亞非國家外長會議,陳毅被東道國點名邀請與會。抵達印尼后,陳毅了解到多數國家的意見是,第二次亞非會議應該在非洲國家召開,以體現亞非兩大洲之間的合作精神。但他同時也了解到,東道國總統蘇加諾主張第二次亞非會議地點仍在印尼,時間放在今年。為使會議順利進行,陳毅迅速拜會蘇加諾總統,對他進行勸說:總統閣下如果主張第二次亞非會議在非洲開,就是支持了非洲的斗爭,顧全了大局,表現了政治家的風度,證明你無私利打算,去發言就響亮。陳毅寥寥數語打動了對方,蘇加諾總統同意在非洲召開,但時間上仍主張今年。于是,陳毅繼續采取擺事實的做法說服對方。他說:今年7月有阿拉伯首腦會議,8月非洲首腦會議,10月不結盟國家會議,以后又有英聯邦會議和聯合國大會,國家領導人長期在外開會怎么行呢?看出蘇加諾的態度在發生變化,陳毅進一步勸到,亞非會議
和不結盟會議不應互相競爭,而應該互相補充,即使競爭也不必用搶先開會的辦法……陳毅循循善誘,終于讓蘇加諾松了口:時間問題還可以商量。
在會議地點、時間問題解決后,又出現了新的障礙。印度代表在會上突然提出邀清蘇聯參加第二次亞非會議。陳毅從容應對,采取既堅持原則又注意靈活機動的斗爭策略。他明確指出,蘇聯是一個傳統的歐洲國家,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地理常識,蘇聯在聯合國也從未參加亞非集團活動。中國反對邀請蘇聯,是為了維護萬隆精神,維護亞非會議原則。如果屈從于某些大國的壓力而放棄原則,將使我們亞非會議蒙受恥辱。陳毅的講話句句有理,絕大多數國家代表都表示贊同。在這種有利的形勢下,陳毅又做其他一些國家的工作,強調要從亞非團結的大局出發,主張做些讓步,防止印度代表退出會議。最后,籌備會采納了陳毅提出的方案,照顧了印度方面的面子,以未達成一致意見為由,“蘇聯與會問題”不列入首腦會議議程。對此,大會秘書長、印尼副外長高興地說,對陳毅元帥在本次會議中為維護萬隆會議所做的貢獻,對他民主地顧全大局的精神,我們要行脫帽禮表示感謝!
積極發展中國與非洲國家友好關系
周恩來對阿爾及利亞革命的勝利曾給予高度評價,稱贊這是“繼中國和古巴之后,60年代的偉大事件”。作為曾經統兵百萬、戰功卓著的元帥外交家,陳毅對以武裝斗爭奪取全國勝利的阿爾及利亞自然懷有特殊的好感。他在出任外長不久,就于1958年12月熱情接待了阿爾及利亞臨時政府向中國派遣的第一個正式代表團,并同阿臨時政府軍備和供應部長謝里夫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簽署聯合公報,確定12月20日為兩國建交日,中國成為除阿拉伯國家外第一個承認阿臨時政府的大國。此后,陳毅先后4次涉足非洲,每次都要到訪阿爾及利亞,積極加強中阿友誼。最突出的是,1964年11月,陳毅率中國黨政代表團訪問阿爾及利亞,出席阿武裝起義10周年慶典活動。他向阿烈士墓敬獻花圈,對為阿犧牲的革命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還先后同阿總統本·貝拉舉行了兩次會談,雙方就國際形勢和中阿友好關系廣泛地交換了意見。同時,陳毅利用各種場合高度評價阿革命的勝利,盛贊1954年11月1日的武裝起義,創造了阿爾及利亞歷史新紀元,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提供了光輝的榜樣。
馬里地處西非內陸,曾經深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欺壓和掠奪,十分貧窮落后。該國獨立后,積極同中國發展友好關系,我國向馬援建了一批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輕工業和農業項目。周恩來非洲十國之行時,與凱塔總統多次進行深入會談,并把我國對外援助八項原則首次寫進兩國聯合公報。陳毅因此把加強中馬友好合作關系作為對非工作的重點之一。1965年9月他訪問了阿爾及利亞、馬里、幾內亞三國,其中對馬里的訪問時間最長,有一個多星期。馬里是有名的沙漠大火爐,成天熱浪滾滾。陳毅不顧天氣炎熱,連續開展對外活動。不僅在首都,還到外地實地考察我國援建的項目。他同馬里總統、部長、黨的負責人多次進行會見、會談,重點交換對發展經濟的看法。針對馬經濟困難,陳毅向對方提出了按照自力更生方針加以解決的八項措施:一、節約行政開支;二、工業項目重新排隊,盡量不搞非生產性建設;三、節約外匯開支;四、嚴懲貪污盜竊和投機倒把;五、加強國防力量,封鎖國境線,制止走私;六、妥善安排支付外債和利息;七、發展工農牧業生產;八、中央指定得力干部管理經濟。對于馬里方面提出增加投資項目、擴大貿易額、幫助轉口一部分馬需要外匯進口的物資和繼續提供外匯貸款等要求,陳毅都表示予以積極考慮。馬里政府對陳毅的講話非常滿意,并根據講話精神組成了貿易、交通運輸等四個小組委員會,研究克服困難應采取的措施。在公開場合的講話中,陳毅熱情評價馬里人民為鞏固民族獨立、發展經濟所作的努力,并相信亞非國家堅持自力更生的原則,把經濟命脈掌握在自己手里,充分發揮人民的主動性、積極性,開發天然資源,同時加強同友好國家的互助和合作,就一定能夠克服前進道路上出現的種種困難,把國家建設好。周恩來和陳毅的訪問,極大地推進了中馬關系的發展。凱塔總統于1964年9月、11月兩度訪華,馬里高級官員訪華更是絡繹不絕。1967年8月,馬里總統府部長級代表、執政黨蘇丹聯盟黨經濟書記庫亞特率政府代表團訪華,陳毅與代表團和庫亞特會談8次,其中與庫亞特單獨會談4次。中馬雙方還多次進行專業性會談。陳毅在詳細聽取了庫亞特對馬國內形勢的介紹后,表示中國政府堅決支持馬里政府的立場,建議馬里政府盡早廢除使馬里喪失經濟獨立的馬法協定;希望馬里政府主動緊縮財政開支,勤儉建國,走自力更生的道路……陳毅坦率真誠的談話,使馬里代表團非常感動。
由于周恩來、陳毅等我國第一代領導人的辛勤努力,夯實了中馬兩國關系的牢固基礎,所以馬里的幾代領導人都堅持執行同中國友好的政策,成為中非友好的一個榜樣。
謳歌非洲的壓軸詩作
毛澤東十分欣賞陳毅的詩詞作品,稱他的詩詞豪放奔騰,“有的地方像我”。周恩來更是推崇陳毅撰寫的國際題材的詩詞,曾將一些佳作介紹給外國領導人和朋友,藉以增進中外友誼。當年,陳毅陪同周恩來訪問非洲十國,他深知這是激發詩興、抒寫詩詞的良機,行前便囑其秘書準備了毛筆、墨盒和宣紙,還帶上了兩本他最喜歡的李白和辛棄疾的詩詞集。來到遠隔重洋的非洲大地后,陳毅果然觸景生情,詩興大發,揮灑出一篇又一篇佳作,成為他撰寫詩詞的又一個豐收季節。《陳毅詩詞選》中收錄的國際題材方面詩詞,其中有近一半來自此次非洲之行的吟唱。他對非洲的古老文明、非洲人民反帝反殖的英勇斗爭、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熱情與友好等,以澎湃的激情、深邃的哲思、悠遠的意境、恢宏的氣勢、灑脫的文字,盡情地予以謳歌和誦唱。這些佳作成為中國詩壇上歌頌非洲的壓軸名篇,也展示了詩人外交家的奕奕風采。
面對人類五千年前創造的金字塔奇跡,陳毅在《贊金字塔》一詩中,把它與亞非拉人民的革命斗爭聯系起來,給人以莫大的信心和鼓舞:“高塔巍巍數十尋,八百萬方石砌成。藝術光垂數千載,雄哉偉哉古文明。”“金字塔,何巍巍!我嘆往古智力之橫絕,我歌現代革命之光輝。古既不能阻擋金字塔之建成,今休妄想阻擋革命的拉美和亞非。”詩句鏗鏘,古今相映,共鑄輝煌,氣魄浩大,激人奮進。
周恩來熱情贊揚非洲是一個覺醒的大陸、戰斗的大陸,呈現了一派大好的革命形勢。陳毅則以《非洲》—詩向人們展現了朝氣蓬勃的新非洲景象:“非洲情況近如何?到處人民歡慶多。沙漠雪山初覺醒,重洋兩海泛春波。殖民新舊謀轉化,部族精華起沉疴。最喜斗爭終獲勝,不忘警惕荷干戈。”“黑非今日變紅非,大地殖民已式微。象牙黃金還物主,白鷹翠鳥有林歸。衣冠似雪男雄壯,妙舞如花女褐菲。喜爾新來自豪慣,京垓兆億慶春暉。”讓人猶如身臨春回大地、鳥語花香的世界,幾可同非洲人民一起翩翩起舞。
在訪問西非國家時,陳毅目睹了殘留在海灘邊的一個個陰森森的關押奴隸的城堡,這是當年西方殖民主義者進行長達4個世紀販賣黑奴的罪證。看到那些滲絕人寰的歷史遺址,陳毅心中涌出萬丈怒火,憤怒的詩人在《滿江紅·黃金海岸》中怒吼:“盡是黃金,這海岸,摩天壁立。任掠奪,大洋風雨,神號鬼泣。販賣黑奴過一億,又教對岸紅人絕。驚世間殘暴競如斯,兩洲血。說寬恕,誰同意?論報應,亦不必。最無情只是斗爭邏輯。獨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看滌瑕蕩垢土重光,全無敵。”這首詞立意宏大,氣勢雄渾,時跨幾個世紀,地連非洲美洲,用字洗煉凝重,感染力強,震憾心魄,可謂博大精深的詞中名篇。周恩來特別喜歡這首詞作,尤其贊賞“兩洲血”,高度概括了當年殖民主義者迫害黑奴、殘殺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慘無人道罪行。他熱情地向一位亞洲國家領導人介紹這首詞,并詮釋詞中“兩洲血”的宏旨深義,希望亞洲人民要深切同情非洲人民遭受的苦難,加強亞非團結。
在訪問蘇丹時,陳毅被蘇丹人民起義軍當年浴血奮戰趕走英國侵略者的斗爭事跡深深感動。1885年1月,蘇丹人民起義軍用長矛刺死了曾經鎮壓過太平天國的英國殖民軍頭目戈登(當時任英國駐蘇丹總督)。這個雙手沾滿了亞非兩洲人民鮮血的劊子手終于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真是大快人心!陳毅在登樓望月時,追昔撫今,不勝感慨,隨即豪興滿懷地口占一詩:“共和國官樓上月,曾照戈登此駐節。將軍東去肆劫掠,及返此間被擊斃。人世滄桑每如此,豈有惡徒能不滅?不意成就中國蘇丹之友誼,數十年來人艷說。”盡情傾吐了對英雄的蘇丹人民的敬仰之情,嚴厲鞭韃了殖民侵略者,抒發了中非人民之間的珍貴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