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青
一、引言
如何使電力企業步入網絡信息化建設,首先應該實現電力企業的最基礎部門發電廠網絡信息化建設。作為國家的重點建設項目珠海火力發電廠,是中外合作興建的大型火力發電廠組是國家九五計劃的重點項目。珠?;鹆Πl電樞紐工程在建設完成之后,將本著“創一流的珠海火力發電廠(技術一流,設備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并向世界一流火電企業進軍”的宏偉目標,實現珠?;鹆Πl電廠企業化的運作。
二、珠海發電廠網絡規劃
珠海發電廠的信息系統局域網是粵電集團總公司notes網的擴展子網,其下級網絡是電廠各專門實時監控(測)網絡:電廠計算機監控系統;電廠工業電視系統;故障錄波系統;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系統。
由于網絡信息量大,而且要傳送工業電視圖像,因此網絡主干采用1000Mbps的交換機(端口)。所有PC采用10Mbps或者100Mbps的連接模塊。其他設備及外接入系統采用100Mbps的連接模塊。網絡用戶分為3組,其分布如下:
1.PC1~PC6供運行值班人員使用。其中2臺置于中控室,另4臺置于待令室。PC1~PC6雖然為監控標供貨范圍,但軟件功能與其它PC完全不一樣。
2.PC1~PCm供電廠生產管理樓維修(或運行)人員使用。
3.PC1~PCn供電廠機關部門及領導使用。
三、珠海發電廠管理信息系統各功能的實現
(一)實時生產信息查詢系統。實時生產信息查詢系統包括四部分內容:實時設備信息、故障錄波數據、狀態檢測與故障診斷數據、工業電視圖像。根據實驗,實時系統與管理系統的連接比較困難,涉及到接口、規約、數據類型、存儲路徑等問題,往往需要兩個系統的供應商協調合作,接入的系統越多費時越長。為避免這一現象在珠海發電廠重現,在實時系統設計選型時就提出了聯網的要求,并由實時系統供應商提供遠程端客戶查詢軟件。.或將所需的數據按指定的格式存放到指定的計算機。
(二)設備維護管理系統。珠海發電廠實施應用了美國MRO公司先進的設備維修管理軟件,并已成為運行、維修和管理部門的重要工具,所有維修相關數據均如實記錄:建立設備臺帳、技術文檔,以維修工單為中心記錄所有維修任務、數據,采購、倉庫物資管理、領用等等。以技術和管理制度約束必須將所有數據必須進AMAXIMO中。設備管理系統實現了火電廠設備基礎臺帳、設備檢修臺帳、設備備品備件臺帳、運行臺帳(運行臺帳的維護在運行管理模塊實現,在設備模塊可以進行檢索)、各級設備管理臺帳、圖紙及設備定值的記錄,并對設備的缺陷、異動、評級等信息進行綜合管理。通過設備管理為生產管理提供全面詳實的設備技術信息和設備狀態信息,為電廠設備維護、運行、以及狀態檢修提供可靠的信息。
(三)財務資產管理系統。有效的資產管理在電廠的管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珠海電廠資產管理系統是基于現代企業管理理論的成本控制方案,通過資產管理系統和其他系統的協同運作,記錄資產在運行周期過程中狀態、價值的變化,解決資產從采購到領用、維修、變更、報廢過程中遇到的無序管理問題。其功能涵蓋了資產典型生命周期過程中的采購、領用、庫存、報廢、變更管理,以及提供強大的報表分析功能,完成對資產信息及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
(四)技術維護系統。珠海電廠信息化系統預防性維護是通過預防性維護制定檢修計劃,根據計劃情況安排檢修,在檢修前制定檢修的標準工作,分派檢修人員進行檢修;積累一定數據后,利用定義好的數學模型,對各種設備進行可靠性分析,根據分析情況制定預維護計劃,安排任務。
預防性維護主要目的是“防患于未然”,在缺陷未發生前事先進行檢修。標準的預防性維護處理可以定義一系列標準工作。PM工作單是在用戶定義的基準下觸發的,這些基準可以是:時間(如:以半年為一個周期)、累計值(如:開關動作次數)、模擬量信號(如:上限、下限)等。合理的確定PMI作的觸發條件是確保對設備做到既不過修也不欠修的關鍵。一個PM處理可以包括周工作、月工作、季度工作、半年工作等,根據指定時間自動判斷到期工作,并以此生成相應工作單或僅對用戶進行提示。同時可與一些工作任務連接,這樣一些仍屬于主PM的活動在PM執行時不會每次發生。使用連接的PM,系統最大的優點是可以有效利用人力和處理PM。
(五)生產運行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中主要承擔生產現場數據的采集,接受電網運行中發電調度任務,指揮全廠發電生產,進行電源質量和運行經濟指標管理,發電運行調度有關信息管理以及發電生產一系列系統工作。生產管理系統包括運行管理系統、安全管理系統、技術監督管理系統。
運行管理系統主要功能包括運行基礎管理、生產調度管理、運行設備管理、定期工作管理、小指標管理、節能管理、化學試驗與分析、生產運行分析管理、查詢。(與第一期建設相比改變不大)。
四、珠海發電廠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一)認識網絡經濟規律,加速電力信息化。在加速發展電力企業信息化過程中,應深入研究新經濟或網絡經濟的規律,結合電力企業的特點組織實施。在當今國際IT界公認的網絡經濟規律:(1)摩爾定律:微處理器的速度每18個月翻一翻,這就意味著每五年它的速度就快10倍,每十年會快100倍。(2)吉爾德定律:在未來25年,主干網的帶寬每6個月增加一倍。(3)麥特卡爾夫定律:網絡價值同網絡用戶數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個聯結能創造NZ的效益)。(4)光纖定律:Internet帶寬每9個月會增加一倍的容量,但成本同時降低一半。上述定律的科學性我們無法證明,但從國際、國內信息技術發展和企業信息化的實踐可以證明,上述定律是符合客觀實際的。
(二)網絡建設、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應同步進行。在信息網絡建設方面,人們一直在爭論先建網絡后進行軟件開發;還是軟件開發完成后,再進行網絡平臺建設,這樣可以節省資金。幾年來的實踐說明,網絡建設與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是互動關系,只要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采用階段性、時效性、持久性總體建設策略。采用“階段性、時效性、持久性”的總體建設策略,能較好地解決建設與應用問題。階段性是指近期可實現的奮斗目標,內容包括年度、項目周期、實用化考核、應用效果、項目成果等。時效性是指法人代表任期目標、企業達標創一流、項目投資效益、人員及機制相對穩定時期內達到實際應用效果。持久性體現了信息網絡建設的客觀規律。信息系統建設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程技術復雜,實現難度較大,必須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方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