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萍 季中揚
自1997年以來,馮小剛幾乎每年都推出一部賀歲片,如《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手機》《集結號》《非誠勿擾》等。馮小剛的賀歲片雖然也時常針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卻迥然不同于20世紀80年代宏大敘事的電影,如謝晉的《天云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等,以批判性地思考社會熱點問題來獲取觀眾的共鳴。馮小剛的賀歲片自覺地定位為商業電影,但又不同于張藝謀近些年制作的“大片”,以滿足觀眾視覺快感來成就票房業績。一般而言,商業電影很難形成個人風格,因為商業電影必須盡可能滿足最大數量觀眾的不同口味,在美學上往往表現為折中主義,但是,馮小剛的賀歲片卻出乎意外地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平民風格。這種平民風格不僅表現在故事的主人公一般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故事的視角往往采用普通人的視角,還表現在敘事的內容大多是雞毛蒜皮的日常生活故事,在審美品位上刻意迎合大眾口味,在話語方式上以一種無傷大雅的調侃來表現。對于馮小剛賀歲片的平民風格,本文擬以2008年底上映的《非誠勿擾》進行具體分析。
一、日常生活故事
除了2007年底上映的《集結號》,馮小剛的賀歲片幾乎都是講述現代都市生活中普通人的日常遭遇,如出租司機想方設法去討債(《沒完沒了》),已婚男人面對無奈的婚外情(《一聲嘆息》)等等。這種日常生活故事似乎就發生在現實生活中觀眾的身邊,因此往往能夠充分得到觀眾的認同,比如在《手機》上映時,有記者發現電影院的洗手間里站滿了匆忙刪除手機短信的觀眾。《非誠勿擾》講述的也是這樣一個現實生活中并不新鮮的故事:“海龜”(海歸)“剩男”秦奮想通過網上征婚解決終身大事,結果前來應征的有同性戀者、墓地推銷員、極端健忘者、性冷淡者、已有身孕者、“小三”……網上征婚是隨著網絡普及而出現的新觀念,“剩男”、“剩女”是現代都市中的熱點問題,婚戀故事是永遠不會過時的題材,三者組合構成了洋溢著當下生活氣息的日常生活故事,這樣一個故事以世情奇觀的方式展現出來,令觀眾覺得既熟悉,又有些陌生。在講述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時,馮小剛并不以居高臨下的批判的眼光來看待故事中人物的所作所為,而是以一種平視的眼光,或者說甚至以故事中人物的視角來看待故事。這種反啟蒙主義的、去精英化的敘事是典型的平民風格的敘事方式。
眾所周知,大眾文化語境中的影像故事,要么是傳奇故事,要么是日常生活故事,就此而言,表現日常生活故事并非馮小剛的獨家絕活,如《沒事偷著樂》《我叫劉躍進》等影片也是講述日常生活故事。與這些影片相比,馮小剛從來不把日常生活故事處理成對當下社會問題的尖銳反映,而是以一種不倫不類、無章可循的方式表現出來。就《非誠勿擾》而言,它在表現形式上并不單純講述秦奮與梁笑笑的故事,影片幾乎以1/3的分量來展示現代婚戀奇觀。這種反嚴謹結構的、似乎很不嚴肅的敘事方式也可以說是馮小剛追求去精英化的平民敘事風格的表現。當然。我們并不能因此就指責馮小剛的賀歲片只是表現一些似乎很凌亂、很無聊的男女關系,其實,這種看似不嚴肅的敘事中也有嚴肅的一面,如《非誠勿擾》乍一看似乎像色拉拼盤,有些蕪雜,但仔細思量卻發現馮小剛已經把一個俗套的愛情故事變成了對當代社會熱點問題的思考,讓觀眾對身處其中的當下急劇變革的現實生活有所認識、有所感悟。
二、大眾口昧
馮小剛的賀歲片不僅以普通人的視角講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故事,而且非常善于將這種故事調制得合乎大眾口味。比如。馮小剛的賀歲片也會觸及一些熱點的社會問題,也會嘲諷社會現實,卻并不以暴露社會矛盾為己任,相反,他往往以一種充滿溫情的敘事來化解矛盾,淡化故事的悲劇性,以一種出人意料的喜劇結尾對觀眾激動不安的心靈進行按摩。《非誠勿擾》中梁笑笑的故事有一種傷感、無助的氣息,當這位迷情的女孩投海自殺時,故事的悲劇性達到頂點。假如敘事到此戛然而止,那么,影片也許就會成為對“小三”愛情悲劇的反映,其審美價值、認識價值與社會意義無疑會大幅提升。但是,馮小剛顯然不想以悲劇的崇高感來震撼觀眾的心靈,因為他深通商業電影之道。眾所周知,一般觀眾絕不會像鑒賞一首詩歌一樣去鑒賞一部電影,他們走進電影院與其說是為了欣賞藝術,不如說是為了做一次白日夢,在想象的世界中獲得某種情感滿足與思想認同。因此,作為大眾文化消費品的電影少有追求悲劇美的,悲劇性的內容往往只是為了吊足觀眾的胃口,最終一般仍然以皆大歡喜結局。就拿《非誠勿擾》來說,其結尾是一艘路過的漁船救起了梁笑笑,讓再生的梁笑笑與秦奮開始了新的感情之旅。很顯然,正如一般觀眾所期待的,秦奮的脈脈溫情最終戰勝了梁笑笑不切實際的愛情神話,這其實是大眾婚戀觀與大團圓情結的一次勝利。
馮小剛不僅在故事情節上善于迎合大眾口味,而且在故事情境上大做文章,極力滿足觀眾的視覺快感。在消費社會中,大眾口味往往集中于本能快感地帶。而電影作為視覺消費品,只有極力滿足觀眾的視覺快感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票房業績,為此,商業電影無不展示身體、暴露私密,為了通俗而不惜庸俗。在這方面,馮小剛一直做得比較有分寸,但是,他也從不敢怠慢觀眾對可“看”性的需求。在《非誠勿擾》中,他在不經意間讓觀眾偷窺了一眼范先生女秘書故意暴露的胸部,而且不斷更換故事場景,尤其將核心情結放置在日本的北海道發生,展示了異域風情,充分滿足了觀眾對“看”的期待。由此可見,馮小剛賀歲片的平民風格,即以老百姓的眼光、老百姓的表達方式講述適合老百姓口味的日常生活故事,這其中也包含著對當代消費主義大眾文化的妥協,乃至屈從。
三、無傷大雅的調侃
眾所周知,王朔文學對馮小剛的電影有著很大影響。在馮小剛的早期賀歲片中,一大突出特征就是不時地蹦出一兩旬王朔式的調侃,如《大腕》中“什么叫成功人士,你知道么?成功人士就是買什么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在《非誠勿擾》中,仍然有一些王朔式的調侃,如秦奮“征婚啟事”中的自我介紹:“我歲數已經不小了,日子小康,抽煙不喝酒,留學生身份出去的,在國外生活了十幾年,沒正經上過學,蹉跎中練就一身生存技能。現在學無所成海外歸來,實話實說,應該定性為一只沒有公司、沒有股票、沒有學位的三無偽‘海龜。”這種坦誠而又俏皮的表達是對現實生活中諸多千方百計掩飾、包裝自己的那些三無偽“海龜”的一種調侃。其實,《非誠勿擾》中的調侃不僅表現在語言方面,還表現在情節上,如影片一開頭秦奮向范先生出售“分歧終端機”發明專利的那場戲,無疑是對現實生活中所謂重大科技發明的一種調侃,再如秦奮在北海道尋歡的那場戲,不動聲色地調侃了男性的性幻想。
就馮小剛賀歲片中的調侃而言,實質上與王朔的調侃大不相同,馮小剛的調侃幾乎沒什么政治指涉意義,沒有王朔那種消解崇高、顛覆權威的批判精神,他僅僅是為了制造噱頭,給觀眾逗樂。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言,“馮小剛有時也暴露社會的種種失衡和病態,但絕不觸動現存社會秩序,都在主流框架中用嬉笑的方式宣泄被壓抑的情緒。”這種無傷大雅的調侃顯然不是什么精英主義趣味,而是一種老百姓的表達方式,其直接來自于老百姓對待日常生活的一種樂觀的態度。對此,馮小剛自己總結說:“從《甲方乙方》開始我就沒有按照香港好萊塢締造的喜劇章法作文,既缺少滑稽的表演又沒有依靠夸張的形體表演,不僅如此,演員的表演甚至是很嚴肅的,正是這種煞有介事,這種一本正經的現實生活的調侃,讓觀眾獲得了對變革了的生活的認同,用話語的宣泄化解了由利益分配不公所積聚在心里的郁悶,和面對生活種種不如意的尷尬。”
綜上所述,就《非誠勿擾》而言,馮小剛的賀歲片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平民風格,即以普通人的視角、老百姓的表達方式講述適合老百姓口味的日常生活故事。但是,一種風格一旦成為僵化的套路、配方,那就會影響藝術上的創新。我們期待馮小剛能夠超越已經駕輕就熟的表現方式,創造出令觀眾耳目一新的賀歲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