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霞
摘要意境就是情景的結合,藝術是作者主觀意識對客觀現實反映的表現,但由于所表現的內容、題材、體裁、形式等等的不同,卻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性能效果。因為民族音樂的形象具有不確定性。當音樂響起時,音樂之聲到底描寫的是山還是水,是青松還是翠竹。欣賞者不可能有具體的形象感受,正是在一片朦朧之中,在說不清楚美在何處的陶醉之中,才感受到了意境美的存在。
關鍵詞意境,電影藝術,民族音樂
中國水墨動畫的巔峰之作《山水情》,較之前的作品已趨于完美,對山水的意境表現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全片重在山水的表現,無論是靜景還是活物都完全融入國畫的寫意之中,這部動畫給觀眾留下更多的是深邃、悠遠的韻味美和登峰造極的意境美,加上民族音樂中古琴的渾厚音色,讓人心曠神怡,從而演繹了一個曠世知音的動畫,在民族音樂中體現出滕朧的意境之美。
一、《山水情》的音樂的意境是什么
以通常的說法:意境就是情景的結合,或叫“情景交融”。一般來說,藝術是作者主觀意識對客觀現實反映的表現,但由于所表現的內容、題材、體裁、形式等等的不同,卻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性能效果。有的重抒情,有的重“境闊”,有的驚心動魄,有的扣人心弦,有的以空間的景物來感人。有的有意境。有的沒有意境。因此,意境有它自己的性能和特點,意境不同于其他藝術的表現,也就是藝術具有一個空間的境象。《山水情》在這個空間境象,有的雖然不是直接地表現出來,也能間接地引人對它的聯想。所以,當人們感受到一幅畫或一首詩有意境時,便會在眼前呈現出一片或清新,或寧靜,或開朗。或壯麗雄偉的等等空間感覺,仿佛自己親臨于大自然之中一樣。可以說,意境的特點,主要是依據空間境象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
音樂與畫都追求意境,意境與音樂、畫之間的關系表現為:音樂產生意,畫產生境。音樂和意是主觀情感,畫與境是客觀的景象。主客觀契合,即音樂中有畫,畫中有音樂,意中有境。境中有意。如詩句中“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描寫,將對美景短暫的留戀與珍惜表現得淋漓盡致,黃昏下溫和的斜陽映照著一種凄婉、憂傷、悲涼的情景,音樂人的瞬間感受留在了心底筆尖,這種色彩烘托的視覺圖像已形成了畫面的意境。而用民族音樂恰恰能體現出中國水墨動畫《山水情》意境的特點。
以傳統水墨畫的形式演繹的動畫片《山水情》充滿了中國式的優美韻味,將中國文人長久以來的追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用中國的方式表現出來,客觀上展現了文化的傳承精神,更是體現了傳統的人文精神。整部作品將筆墨情趣與優美的詩境融進了每一畫面里,通過繪畫性的水墨,表現了江水煙霧蒙蒙,山巒云起繚繞和人物的音容情感,讓人完全陶醉在水墨制成的山水之間。
二、電影《山水情》民族音樂的特點與風格
音樂上的民族風格歷來是音樂文化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電影音樂是整個音樂文化中的一個分支。在各種新風格、新體裁的電影音樂不斷涌現的今天,中國電影人將二胡、鼓、嗩吶、琵琶、古箏……這些在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出現的民族樂器廣泛地運用到電影音樂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古典情韻風味濃厚的電影作品配樂中,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在以音樂特征刻畫人物尤其是女性心理,營造場面的審美情境方面,具有極大的感染力。這與當下內地新武俠潮流中對女性角色的深度挖掘和對中國古典審美情致的追求,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也符合當代大眾文化關注女性心態與復興民族傳統的審美潮流。電影音樂在電影藝術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正如電影音樂大師伯納德·赫爾曼所說:“ 銀幕上的音樂能夠挖掘出并強化角色的內在性格。,它能將畫面場景籠罩上特定的氣氛:恐怖、壯麗、歡樂或悲慘。平淡的對話一經音樂的襯托便上升為詩意的境界。電影音樂不僅是聯系銀幕和觀眾的紐帶,它包涵一切,將一切電影效果統一成一種奇特的體驗。”中國傳統音樂本身已自成體系,理論研究和創作表演都有大量可取之才,縱觀華語電影音樂的創作,導演將自己作品的音樂越來越多地定位于傳統化、中國化、民族化。著名作曲家趙季平先生認為:“并不是用一、兩件民族樂器就是民族風格,民族風格最根本的是用民族素材,用以表現民族的心理素質和精神風貌。”
傳統民族音樂在電影中不論采用哪種表現方式,其實質性的表現內涵通常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傳統音樂展現東方人文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另一個特色是形成古典與現代的融合。在《山水情》中古琴、琵琶的使用在傳統音樂體系本身具有的結構音韻特點非常鮮明,如各類民歌的曲調特征,各類樂器的音色個性,各個歷史時期的音樂風格,與現代音樂和西方音樂形成較大的對比,在展現個性化的同時,尋求相互的共通,這也將是綜合藝術形式在創作風格發展上的大趨勢。民樂配曲《山水情》的一大特色是它的配樂。大部分中國默片的配樂采用的是西洋音樂,如《漁光曲》就大段大段地使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作為背景,與影片的純民族內容難免有些沖突。而《山水情》是用民族音樂配音的,使用了古琴、琵琶等民族樂器,用民族風味濃郁的音樂充分烘托了電影,是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的互襯對話,這在近年華語電影音樂中是運用較多的,也多是大手筆的。譚盾創作的《臥虎藏龍》音樂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配樂獎,成為電影音樂中西結合的典范之作。盡管李安的導演手法仍是好萊塢美感式的,華語觀眾在視覺上并不認同,但無國界的音樂是可以打動人心的,最出彩之處數俞秀蓮和玉嬌龍夜斗一場,傳統民族的中國鼓點一聲緊似一聲,兩人在鼓聲中凌空打斗,飛檐奔走,鼓聲所傳達的意境,遠非一個“打”字所能達到的。還有笛簫、二胡等民樂的空靈之音也隨處可見,與之映襯的是貫穿影片始終的西洋經典的大提琴,馬友友將古典與通俗融為一體,通過深沉回蕩的旋律傳達給了每一位觀眾,頗具古風的琴聲,帶著滄桑與悲涼,波瀾不驚地流淌到了聽者的心中。譚盾2005年又一電影配樂力作《夜宴》采用了類似的表現風格,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流淌輕盈的鋼琴,委婉靈動的吟唱,寬廣的弦樂,充滿遺風古韻的旋律線條,尤其是《越人歌》的演唱,用騰格爾和周迅兩種音色來表現,使這首古代歌謠風格的唱段既充滿蒼茫的空曠感,又具有婉轉淳靜的訴說性,使觀眾聽到了一種交織著欲望、陰謀、真情的復雜情愫,這是精美的畫面和曲折的情節都難以達到的效果。另外表現形式則是以現代音樂為主要背景,出現傳統民族音樂元素的點綴穿插。如2006年低成本制作的熱門影片《瘋狂的石頭》的配樂中,日本流行音樂制作人FUNKY以輕金屬的搖滾樂風格為主要基調,體現影片的現代都市詼諧的敘事風格,中間穿插有一些民族音樂元素,如最生動的是琵琶音色伴隨主要人物包世宏的出場,緊張之處用琵琶彈奏俄羅斯舞劇的《四小天鵝舞曲》,川劇中的梆子聲配合著抓賊的場景,如此天馬行空的搭配,使觀眾聽起來也覺輕松可笑。還有曾給《末代皇帝》配樂
獲奧斯卡獎的作曲家蘇聰,為電影《綠茶》的配樂,也是采用現代的電子音樂風格為主要基調,同時恰到好處地展現了中國音樂的特色,如劇中吳芳看著茶在杯中的懸轉為其相親的結果而算命,伴有古箏清脆流暢的音色,使一種獨特的內心懸念感在滴水聲中起伏,后隨茶葉在水中清盈散開,與攝影大師杜可風勾勒的精致畫面形成了完美的藝術效果。
傳統民族音樂在電影中不論采用哪種表現方式,其實質性的表現內涵通常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傳統音樂展現東方人文特色。中國的第五代導演最輝煌的成就就是其作品在各大國際電影節上屢屢獲獎,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前所未有的佳績。這些電影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極具中國本土人性化的藝術風格,風格的展示除了情節的敘述、畫面的渲染外,也包括主題音樂的傳播,《紅高粱》里高亢粗獷的吶喊、《霸王別姬》里唱詞的啼鳴婉轉吸引了國外評委和觀眾的眼光。另一個特色是形成古典與現代的融合。傳統民族音樂體系本身具有的結構音韻特點非常鮮明,如各類民歌的曲調特征。各類樂器的音色個性,各個歷史時期的音樂風格,與現代音樂和西方音樂形成較大的對比,在展現個性化的同時,尋求相互的共通,這也將是綜合藝術形式在創作風格發展上的大趨勢。
三、《山水情》所表現出民族音樂的朦朧意境之美
音樂的意境作為中國音樂創作的最高境界,它具有視聽、想象和審美特征。用民族音樂將水墨技法和電影技術相結合形成一個個“活”的流動的音樂畫面,《山水情》中糅合了各種現代音樂技術手法,充分發揮中國傳統音樂的特色,創作出中外音樂史上獨具中國特色的民族音樂意境之說,音樂中的虛實相生的取境美,它顯示山川萬物的陰陽變化及創作音樂主體的獨特感受,水墨畫虛實相生,意味無窮。虛,指筆線不到的空白處,實,指有筆墨有物象的實部。往往簡單勾繪甚至干脆省略背景,留下大片空白,以虛襯實,凸現主體,拓展畫面音樂,增強表現效果。《山水情》中用“半邊”構圖和空處留白展現煙云水氣的甜潤靈秀,清新飄逸,用“梅花點瓣”式的筆觸濃濃的刻畫出蒼茫山色,水的“白潤”與墨的“黑韻”交融在流動的畫面中,虛中帶實,實中帶虛,從而形成一個意中之境的水墨音樂空間。
在音樂中,我們常常會體會到一種朦朧美,因為音樂的形象具有不確定性。當音樂響起時,音樂之聲到底描寫的是山還是水,是青松還是翠竹,欣賞者不可能有具體的形象感受,正是在一片朦朧之中,在說不清楚美在何處的陶醉之中,才感受到了意境美的存在。中國水墨動畫的一大特色就是民族音樂的充分運用,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中國傳統的世界觀即“天人合一”,崇仰創造萬物的大自然,又重視人的內心體驗,而音樂的產生正是源于人對大自然的感悟。《山水情》中笛聲、風聲、水聲、雁聲、鷹聲等天籟之音與悠揚琴音遙相呼應而形成了一曲美妙的交響樂,久久不絕于耳,尤其是琴藝的升華為影片創造出了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心靈與自然渾然一體的境界。
四、結語
在幽雅的民族音樂的伴奏下,《山水情》中老琴師與小漁童惜別,傾吐對人生的贊美與祝福,老琴師便消失在茫茫山野。然而,老鷹、孤雁、江流這一意象的出現,在音樂中將觀者引向了更為廣闊的、豐富的間接意象,使人們不僅看到了離別場面,而且深切感受到民族音樂的深遠意境,正是民族音樂帶給人們直接意象中所引發的間接意象,同時也構成了畫面的意境,并在意境中產生了一種韻味,離別的痛苦、友誼的深厚,一切都在這韻味之中。意境就是如此簡單而真實,其中的音樂的韻味卻是抽象、妙不可言的。
獨特視角,全方位記錄作者對民族音樂的心情,享受生命,感悟自然,傾聽天籟,一個嶄新的《山水情》場景撲面而來。總之,無論從歷史的角度看,還是從現實的層面來看,水墨動畫無疑是中國動畫電影里一朵璀璨的奇葩,《山水情》是我國動畫片中當之無愧的精品,而它的民族音樂是中國在音樂領域里追求自己民族化道路上攀登的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