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俊 高 存
臺州的環洲鋼業,因為解決了年產1000噸鋼材退火設備的表面脫碳技術難題,生產效益顯著提高;玉環興順汽配廠因為一次成功的技術攻關,轉危為機,實現了從瀕臨倒閉到大幅盈利的奇跡,類似這樣的企業創新案例數不勝數。而這些創新案例的背后,無一不凝聚著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為服務臺州經濟轉型升級所付出的智慧和努力。
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于2006年開始正式運行,是浙江大學和臺州市市政府共同聯手創建的區域性創新平臺。其宗旨是立足臺州,服務臺州,建設成為浙江大學在臺州的科技創新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成為臺州市區域創新體系的龍頭。據不完全統計,研究院正式運營3年多,與臺州企事業單位科技合作項目近500項,幫助過100多家企業解決技術難題,組織了200多人次浙大教師到臺州企事業單位對接合作,為臺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持。
臺州民營經濟發達,中小企業眾多,但由于區位條件所限,遠離知名大專院校,企業創新缺乏高端及充足的科技支持。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成立以來,把浙江大學優質的科技創新資源零距離嫁接到臺州這塊創業熱土,并且深入研究臺州經濟地圖、產業特色和企業需求,著手組建面向臺州各類產業的創新服務網絡。
針對臺州汽摩產業需求,在玉環組建了下屬的汽摩配研究所。該研究所成立以來,追蹤汽車及零配件產業的先進科技動向,與吉利汽車研究院共同承建了“臺州市國家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科技服務平臺技術研發與成果推廣中心”,并通過了國家省部委驗收。汽摩配研究所成立以來,籌建了先進的實驗室,為浙江銀輪等30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申報了多項省重大科技專項。
設立在路橋的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機電研究所是浙大臺州研究院組建的又一個創新載體。該研究所成立以來,發揮自身科研優勢,與企業聯合申報10多項重大科技項目,其中申請國家“863計劃”項目2項,省級優先主題項目2項,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1項。并與臺州四家企業簽署共建“企業聯合研發中心”。僅去年1年,研究所利用自建的中外專利數據庫,對臺州支柱行業進行專利細分,為企業開展相關專利技術和應用培訓就達400多人次。
為了進一步對接臺州產業,研究院建在椒江研究院本部的光電與信息研究所已投入運行,建在溫嶺的電氣節能技術研發中心也正在籌建中。
世界金融危機的蔓延,使得臺州這個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制造業基地受到了猛烈沖擊,也使更多的臺州企業逐漸認識到了科技創新和人才引進的重要。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敏銳地感知了這一點,在不遺余力地為浙大和臺州牽線搭橋的同時,申請建立了“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試點),為臺州引進高層次人才。研究院還在已成立的研究所分別成立專家咨詢委員會,以通過聘請委員的形式,促使浙大相關工科的資深專家與臺州企業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同時,積極培養高層次人才,面向全國錄取“浙江大學臺州研究院定向脫產全日制研究生”,為臺州培養本地人才。
未來區域競爭說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角逐,在浙江大學和臺州市政府及其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研究院制定了2009年到2011年的3年規劃,積極抓住臺州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努力建成國內領先兼具區域示范的創新載體,為臺州經濟的再次騰飛作出新的貢獻。
(本欄目策劃、編輯:張振)
立體交通系統將大大改善城市通行能力
在剛剛閉幕的第十二屆中國北京科技博覽會上,由陜西萬達立體交通道路有限公司展出的城市立體交通無擁堵系統演示讓眾多參會者眼前一亮。
該公司副總經理祝孟雄告訴記者:該立體交通系統是基于現代化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交通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從實際出發而研究的一種設計方案,該技術的應用可實際提高城市現有通行能力2--6倍。
立體交通道路通行系統主要針對現行道路通用“在同一平面上雙向對開的通行”科學性差的現實,造成道路相交十字上沖突點復雜等諸多問題,改用“兩層路面,每層單向通行,上、下層路面對開的立體交通運行原理”,在道路相交十字的4個角,分別沿線邊設置4條坡道聯通上、下層路的通行,再結合技術措施排除十字上的通行沖突,實現無障礙通行,可成倍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速度,保證道路的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