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力 倩 娜
本書為人物傳記。它獨家披露了孫道臨的童年生活和家庭生活。本文摘自該書,有刪節。
我想結婚了
孫道臨從電影廠出來,一個人沿著衡山路默默散步。今天是中秋佳節,一個萬家歡聚的時刻。一雙雙情侶從身邊偎依著走過。
而今天,在這個中秋之夜,孫道臨的家室之戀禁不住油然而生。
這么個大帥哥,找對象卻得要別人幫忙!
找誰呢?那時黃宗江恰好在上海,他就直率地去找黃宗江、黃宗英兄妹倆,開門見山,單刀直入:“我想結婚了,請你們幫忙找個對象。”
黃宗江先是一愣,繼而狠狠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為老友遲遲才有的“覺悟”而高興,又實實在在被孫道臨這句坦率實在而又“土得掉渣”的話逗得哈哈大笑。
黃宗江突然想起了一個人,掐指一算,振奮不已,滿臉笑容地叫起來:“有了有了,就是她!”
孫道臨滿臉疑惑:“誰啊? ”
黃宗江滿臉喜色地說:“越劇團的王文娟還待字閨中,不知你對她感覺如何?如合得來,這大媒人我包下來啦。”
孫道臨心頭一亮,但臉上卻鎮定如常,微笑不語。
這可能就是緣份吧!先得說孫道臨與越劇的緣分。一直有這樣的傳說:孫道臨是孝子,他的母親是越劇迷,每每母親去戲院,孫道臨必恭候在側,那樣的情形很像孫道臨在《家》中演的長子高覺新。又因了對越劇的喜愛,孫道臨自然是非常熟悉王文娟的表演的。很早以前,他曾經看過她演的《西廂記》,對王文娟藝術風格的清新脫俗、表演技藝的精湛細膩自然是贊賞不已。
黃宗江看他這副表情,真是“默言更勝千百語”。好心人總會遇到貴人相助——黃宗江為朋友忙里忙外,被另一位熱心人細心察覺,她就是王文娟的同事徐玉蘭。說起來,黃宗江是孫道臨的摯友, 又是徐玉蘭、王文娟的戰友——當年徐玉蘭、王文娟參軍,到總政文工團越劇隊入伍時,黃宗江是聯絡、接待人之一。
有徐玉蘭來加盟紅娘的隊伍,就可望錦上添花。
第一次約會
在黃宗江、黃宗英兄妹的“導演”下,孫道臨與王文娟終于踩著淮海路的梧桐落葉開始了第一次的并肩而行。
兩個人踩著法國梧桐的落葉默默走著, 容貌俊秀、身材修長的“林黛玉”不勝嬌羞,一時竟不知說什么好。而那個在銀幕上勇敢機智的李俠,談鋒犀利的方哲仁、雄姿勃發的李連長,此刻也木訥得讓“林妹妹”大為意外。不過,只要接觸到藝術的話題,談話便倏忽變得水起風生了。
孫道臨談了越劇《紅樓夢》給他帶來的震撼。孫道臨不但說了許多她演出時別人難以發現的匠心獨具的處理,還談了許多別人很難說出的問題。別人都只夸改編劇本的膾炙人口,孫道臨在談了劇本的妙處之后,還坦誠道出了其中的不足之處。這讓王文娟深感可貴,也覺得很新鮮,就饒有興趣地一路追問下去,兩個人越談越投機。孫道臨最后把問題歸結到原作上:“你想想,《紅樓夢》是一部尚未完成的改稿,你讀原著發沒發現,書中人物的年齡與我們印象中的年齡、包括你們在劇中把握的年齡差別很大?”
王文娟靜靜地聽著。
孫道臨如數家珍:“我們都覺得寶玉已經是個成熟的青年公子,其實不然,寶玉在書中出場時還是個孩子,最后離家出走時也不過十六歲。黛玉出場時實際年齡就更小了,也就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年齡。”
王文娟愣住了,她不明白曹雪芹為什么要這樣寫?
孫道臨耐心地解釋:“寶玉的年齡不寫小一點,他在大觀園姐妹群里就沒法廝混,否則就不合那個年代男女授受不親的社會約束。所以曹雪芹只能把他寫小。但寶玉的言談舉止,又分明不是孩童而是青年,這一矛盾作者最后肯定是要統一處理的,遺憾的是曹雪芹沒來得及改完就與世長辭了……”
王文娟被孫道臨的獨到見解折服了。
孫道臨還談了越劇《紅樓夢》改編上的一個瑕疵:
他說:“原作里有一個關鍵性情節:寶玉挨打。這一情節發生的順序在改編越劇時被弄混亂了。這一改編錯誤不是我的發現,是紅學家吳組緗先生發現的。”寶玉為了戲子蔣玉菡挨了父親賈政的毒打后,黛玉去看他,黛玉傷心地說:‘你就改了吧。寶玉回答:‘妹妹你放心,為了這些人,縱是死我都甘心的。吳先生認為這是寶黛之間的一次重要的靈魂坦露和內心剖白。寶玉的話表面上說的‘這些人是指蔣玉菡等人,實際上暗指的卻是包括與黛玉的兒女私情在內的叛逆性情感。這話黛玉也聽懂了,并且默認了,從此以后兩個人之間便平靜下來,再也沒鬧過別扭。但是在你們這個戲里,探病的情節卻安排不當,被錯挪到前面去了。于是寶、黛在進行過這樣一次內心剖白后又發生過吵嘴等沖突,改編者當然有再創作的權利,但吳先生認為這樣處理把曹雪芹大大地誤解了,同時也說明我們對中國傳統倫理了解得不夠。”
孫道臨對藝術的認真與細致,讓王文娟肅然起敬。
兩個人之間的交流慢慢深化了。
“林黛玉”也談了對孫道臨的電影的看法,《渡江偵察記》、《永不消逝的電波》……原來她看得都很仔細。
后來,又談到抗美援朝,他們彼此都曾經有過在朝鮮戰場上經歷槍林彈雨的體驗。王文娟回憶起她當年赴朝演出時目睹的戰士悲歌,孫道臨也談到了范正剛的死帶給他的震撼,話題只要轉到了范正剛,孫道臨一下子便忘記了眼前的月色、樹影、佳人,腦海里又浮現了那紛飛的戰火,他的戰友!他竟一下子語氣哽咽了:
——為什么他犧牲了,我還活著?
王文娟萬萬沒想到孫道臨第一次赴約竟然一下子陷入如此本真的自我詰問。她的心猛地一震,被眼前這個真性情的男子深深打動了。
十八相送
那些日子, 孫道臨在拍戲的間隙,總要去看王文娟的演出。
每次進入劇院,他都設法避開觀眾的視線,躲進座位,全神貫注于演出。舞臺上,王文娟扮演的林黛玉,兩彎煙眉,嬌襲著一身弱骨,伴隨著幽怨凄美的樂曲,正手持詩稿一張一張地投入火盆,當唱至最后那句痛徹心肺的“質本潔來還潔去”時,觀眾的淚水和著黛玉的淚水一起掉了下來。很多次,謝幕時,伴著綿綿不絕的熱烈的掌聲,王文娟猛然發現孫道臨正坐在觀眾席上,起勁向著她微笑鼓掌。
孫道臨與王文娟談戀愛,與常人有異。因為彼此都是文藝圈的名人,都有各自的觀眾,為了不被人們認出來,行事低調的他們白天盡量避免見面,即便是月光下的約會,也像搞地下活動一樣,靜悄悄的,每至人群聚集的地方,趕緊回避。當時孫道臨住在武康路,王文娟住在華山路,大概兩站路的距離。每次分別,纏綿不舍,孫道臨把王文娟送到王家附近,王文娟又執意要送孫道臨一程;不知不覺,到孫家附近了,孫道臨又折返再送王文娟……此情此景,很有些梁山伯與祝英臺“十八相送”的味道。
然而,兩人畢竟事業心強,平時忙碌異常,能夠在一起軋馬路的時間實在有限。幾個媒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雖然知道彼此都已心有所屬,卻遲遲不見他們當中有誰來報喜。此時,爽直熱心的張瑞芳恰好上京開會,禁不住把這事向鄧穎超大姐匯報了。周恩來和鄧穎超對這兩位藝術家都非常欣賞,聞訊都極為高興。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總理特意囑托張瑞芳,說:“為了有情人終成眷屬,你們多做點工作嘛!”
有了周總理的“指示”,張瑞芳、黃宗江和徐玉蘭等好心人更信心倍增了。在他們的促成下,這一對為了藝術而遲遲未婚的“大齡青年”,終于把結婚提到了議事日程上。
孫道臨和王文娟的婚期定在電影《紅樓夢》的拍攝期間。一個關鍵人物卻發出了“不諧和音”:“不成,現在結婚不成!”
說這個話的是越劇電影《紅樓夢》的導演岑范。
怎么會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
原來,導演岑范擔心新婚的甜蜜會影響王文娟拍悲情戲的情緒,他堅持必須在拍完“黛玉焚稿”這段悲情戲后才可以“花好月圓”。
王文娟很理解導演的心情,婚期真的推遲到拍完了“黛玉焚稿”之后。
1962年7月2號,這一對天作之合的玉人終于結婚登記。
那時“黛玉焚稿”已經拍完,導演岑范說到做到,給王文娟放了一個月的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