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立平
華語教學出版社隸屬于中國國際出版集團,是中國知名的專業出版漢語教材的出版社之一。為了抓住全球漢語熱的契機,其制定了“五個國家設立分社、建立一個研發中心”的“5+1”海外拓展計劃。今年3月華語教學出版社走出了海外計劃的第一步,在英國正式注冊成立了倫敦分社,并于4月倫敦書展上舉行了掛牌儀式。
為此,記者有幸采訪到華語教學社的社長王君校,請他談談出版社海外拓展的寶貴經驗。
出版參考:出版社成功邁出了海外計劃的第一步,目前倫敦分社的情況怎樣?下一步的運作模式有什么構想?
王君校:華語教學出版社倫敦分社成立后在英國招聘編輯、發行人才,增強出版能力;擴充英國本土作者資源,吸收更多的英國大學漢語教師、中學漢語教師成為出版社的簽約作者;加強與英國教育機構合作,尤其是與英國孔子學院、英國考試局、英國中學考試委員會、英國漢語教師協會的合作,使今后出版的教材更加符合英國市場的需要。另外,為了節約成本,國內將負責教材的印務工作。
分社計劃兩年內打造出一套適合英國中學學習漢語的新教材。未來還將出版英國小學、中學、大學一套完整的多媒體漢語教材,配合各種輔導讀物。
出版參考:在中國出版“走出去”的呼聲中,為什么華語教學出版社能夠走出國門?
王君校:華語教學社能走出國門有其自身的優勢,同時,集團外文書刊的“本土化”戰略更為華語教學出版社海外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01年,集團提出了外文書刊“本土化”運作的戰略構想。首先是外文期刊進行了本土化運作,不僅有效解決了外文期刊出版的針對性、時效性、有效性等問題,發行量和影響力大大提高,還積累了豐富的本土化運作經驗。另外,集團分別在12個國家和地區設有15家海外機構,華語教學出版社可以通過這些海外機構比較容易地獲取當地國家關于漢語教學的市場信息,制定針對性的海外拓展計劃。
盡管全球漢語熱不斷升溫,但是,由于學習漢語的人群是不同語種、不同閱讀習慣、不同課時設計、不同年齡等原因,國內現有的近2000多種漢語教材不同程度上存在低水平重復、不符合國外當地實際情況等現象。要解決這一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采用“本土化”的方式進行圖書出版,把選題策劃、編輯出版和發行前移到對象國,與當地教師及教育機構合作,才能出版符合當地實際需求的教材。因此,華語教學出版社在發展戰略制定上十分明確,要“走出去”,實施圖書“本土化”運作。
出版參考:為什么會選擇英國倫敦做為海外戰略的第一步?
王君校:這說起來話長了。為了實施本土化運作,從2006年開始積極進行各種嘗試,出版了很多以當地出版社名義出版的漢語教學圖書。
而與海外出版機構合作最多、最深入的是常青圖書(英國)有限公司。常青圖書(英國)有限公司在代理發行華語教學出版社圖書及國內其他漢語教材的同時,深入調查了全英國各大學、中學等學校的漢語教學情況和教材需求市場,與英國漢語教師協會建立了聯系,大量的一線漢語教師成為出版社的作者群體,同時了解了教材發行渠道情況。近兩年,英國常青圖書有限公司為華語教學出版社提供了7種漢語教材稿件,在國內進行編輯和印刷出版后,海運發回英國銷售,出版者名義是以“常青圖書(英國)有限公司出版”,這樣“本土出版”有利于圖書進入英國主渠道。
目前,不僅國內出版社憑借多年的專業品牌占據優勢的市場地位進入英國漢語教學市場,Pearson、Hodder等本土出版社憑借與英國考試局的合作關系及出版其他語種圖書的渠道將漢語教材作為補充和市場培育品種,新加坡Cengage Learning、Mcmillan也加入其中。出于競爭的考慮,華語教學出版社必須積極應對市場競爭,搶先一步實施本土化運作,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出版參考:《環球漢語》項目和倫敦分社之間有什么關系嗎?如果都從加快出版社國際化路程,“走出去”的角度出發,您認為這兩種模式在可操作性和實際效果上,各自的優勢在哪里?
王君校:《環球漢語》和倫敦分社都是“走出去”的一種形式,目的都是要解決教材針對性問題,做到外宣“三貼近”。區別在于環球漢語是與耶魯大學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其語言教學經驗、熟悉市場、了解習慣及發行深入學校等優勢,在出版社對一個市場不很了解的情況下,不能冒然成立分社,采取環球漢語的合作模式是很好的選擇。當對一個市場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后,就具備了成立分社的前提條件。倫敦分社成立之前,華教社與英國公司進行了兩年多的合作,做好了準備。可以說合作出版是成立分社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