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若
在現在的社會中,似乎只有小說才能符合日益浮躁的人們的閱讀需求。其中,尤以越來越離奇的玄幻小說受年輕人的歡迎。然而《真愛長歌》一書的作者卻用那顆真摯的心靈和生動細膩的筆法記錄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充分體現了報告文學紀實性與文學性相結合的特點,把報告文學的優(yōu)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像一股緩緩的清泉水流入我們的心田,滋潤著我們心靈的土壤。
《真愛長歌》按時間發(fā)展的順序把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知、相愛乃至不離不棄相守的故事娓娓道來。其中最有特點的便是作者為每一章所寫的題記。作者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和優(yōu)美的文筆把每章的主要內容概括到了題記中。如 “第十章英雄沒有倒下”的題記這樣寫道:“一根指頭劃破晦暗,一字音節(jié)串成旋歌,一瞥眼神閃爍情愫,一個敬禮傳遞執(zhí)著。當道德、良心、義務、責任超越情愛,所有的苦難還原平凡,湮滅平庸。天安門廣場走來邊陲兒女,一個坐著輪椅,一個推著。即使這樣,他們仍是民族的棟梁。”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
其次,作者用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細致來敘述整個故事,使本身就已經感人至深的故事閃現著唯美的色彩。其中,講述羅映珍守護丈夫醒來的那一段敘述讀來尤其讓人印象深刻。一日日的守望呼喚,一條條來往于病房及出租房的漫漫夜路,一個個睡不著的雨夜,一根根變白的頭發(fā),羅映珍所有的苦澀和期盼都通過作者那支飽含同情和崇敬的筆,幻化成了靈動的文字直抵讀者的靈魂深處。
作者在敘事和抒情的同時,在作品中融入了許多社會思考、人生感悟和愛情追問,使作品不至于感情泛濫,在做到“哀而不傷”的同時,也提高了作品的思想底蘊和感染力。例如,在講羅金勇奔赴禁毒前線時,作者寫道:“人,總是自己給自己鼓勁的,要不怎么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那么多的碧云天,黃花地。”再如,在提到昆明近年多變的天氣時,作者說:“天地陰陽,五行平衡,人的索取太多,老天也不答應,便制造些大大小小的麻煩刁難自己,提醒你,人啊——別再貪婪,別再富了自己,窮了后人。”寥寥數語引人深思且耐人品味。
作為一個出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大學生,這部作品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動,而是對于生與死、愛與恨、責任與權利的深層思考。曾聽過社會上有人對90后的評價是“成人化”。仔細想來,確實如此,還沒長大的我們早已開始學習成人世界里的游戲規(guī)則,漸漸長大后的我們開始學會用冷漠去質疑世界的美好,當“真情”變得越來越稀罕甚至為人所訕笑時,90后的我們似乎覺得是理所當然的——理想不再被寄托于頂天立地的英雄,更不相信永恒不變的愛情,悱惻纏綿的小資情調釋放著我們青春的激情,魔幻小說的離奇情境勾引著我們無窮的想象。
愛情的核心是什么?誰人不向往愛情?誰人不渴望被愛?但如果無人愿意做出犧牲和奉獻,那誰是幸福和愛的提供者?如果說《真愛長歌》里的動人事跡喚醒了世人對愛的感知,那么對于90后來說就是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愛。這不是存在于文學殿堂里觸碰不到的虛幻,而是現實世界中離我們并不遠的真實。羅映珍用她全部的愛詮釋了“真愛無悔”,用她的行動告訴我們:“甜蜜也許不是愛情的標尺,患難才能映照愛情的珍貴。”
古有焦仲卿劉蘭芝雙雙殉情而死,亦有傳說中的梁山伯祝英臺為愛化蝶相伴,世人都給予他們極多的同情和贊譽。然而,在我看來,書中的主人公羅金勇夫婦卻不局限于愛情。羅金勇為了抓捕毒販不顧生命危險,英勇負傷;羅映珍為照顧成為植物人的丈夫不顧自己疲憊的身心,堅強守候。這對夫婦的行為都散發(fā)出一種奪目的光芒,那便是責任和大愛。羅金勇不顧個人安危抓捕毒販是履行民警對社會的責任,羅映珍日夜守候不知能否醒來的丈夫是履行妻子對家庭的責任。在面對生命中的難以逾越的考驗時,他們用責任的光芒驅散了逐利的世風,縱然沒有付出生命的代價和一生的幸福,但誰又能說他們所經歷的艱難是稀松平常?他們用責任和大愛譜出的贊歌難道不比傳說更加動聽?
有人說,長大就是合上書本忘記美好的童話,抬頭看著現實刺眼的陽光。然而,《真愛長歌》是一本比童話真實卻比童話更美的書,當我合上書本時,不會再遺忘人間真愛。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它能給我們足夠的溫暖,讓我們足夠勇敢地迎接現實的挑戰(zhàn);在我們受傷時,它能帶給我們足夠的撫慰,讓我們足夠堅強地應對荊棘載途的現實。
當心靈疲憊時,不妨沉浸于此書作者精致優(yōu)美的文字中,聽她向我們訴說一個充滿溫暖和愛意的長篇故事……
《真愛長歌》
作者:黃曉萍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定價: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