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榛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僅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在一片廢墟的基礎上迅速崛起,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與產業結構的調整。而這一重大成績的取得與日本政府、民間企業對研發的高度重視以及卓有成效的技術引進有著密切的聯系。宋成華博士撰寫的專著《日本的研發投資效率分析》正是基于這一命題形成的一項重要成果。
該書系統研究了技術進步對于日本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作者具有長期在日本留學和訪學的經歷,因此,對該選題已做了長期研究。書中作者針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全要素生長率的增長率及研發投資的收益率進行了測算,從研發投資的效率角度分析了日本90年代以來經濟低迷的原因,為我們了解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這也是國內第一部系統研究日本研發投資效率的論著。
作者首先針對日本的研發體制進行了介紹,為我們展示了日本推動技術進步的制度架構。其中“綜合科學技術會議”的橫向協調功能對于防止重復投資以及提高研發投資的使用效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對于我國有較大的借鑒意義。受整體財力的限制,中國的研發投入還不夠多,但由于相關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的欠缺,也大量存在著研發投資的浪費以及投資效率低下的問題。因此,我們不僅要重視研發投資總量的增加,更應注意提高有限資金的使用效率,我們需要整合資源,集中各主體的優勢,開展產學研或企業之間的研發合作,而這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加大統籌協調的力度。
其次,該書采用實證分析方法,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技術進步的貢獻率到底是增大還是縮小這一具有爭議的問題,通過利用C-D生產函數以及超越對數生產函數兩種方法進行了實際測算,從而證實了90年代以來技術進步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之80年代有所下降的結論,實證結論令人信服,而這一嚴謹的計量分析方法也值得我們借鑒。
第三,在實證分析后,作者進一步針對中日兩國的研發投資現狀及其優惠政策進行了比較,并對我國研發投資的激勵政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指出了在今后的經濟發展中,我們應借鑒日本的總額型研發投資的優惠政策,即不再是研發投入與以前的投入差額可享受稅收優惠,而是只要投資于研發,就可按照一定的比例享受稅收的減免,這對激發企業的研發投資積極性可能效果更佳。因此,我們有必要針對研發投資、設備投資以及技術引進的相關激勵政策進行調研,根據經濟主體的現實需求,盡快推出優惠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
總體看,該書總結了日本在科技開發方面的一些經驗與教訓,對如何加大我國技術進步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如何提高有限的研發投資的使用效率,以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結構調整等課題,提出了一些富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議。相信該書的出版能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日本,并對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責任編輯 王莉]
1.缺少資本
“資本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沒有資本,社會經濟就不能有效運轉,資本作為生產經營不可缺少的要素,就像磁鐵一樣,把社會產品及其生產都吸引到它的周圍,資本流向哪里,哪里的經濟就會繁榮。因此,資本決定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也決定著整個地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資本總是通過資本市場的功能發揮作用,對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由于歷史與自然環境的影響,民族地區處在欠發達的地位,基本還屬于典型投資拉動型的經濟形式,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資本市場,并通過它形成一定規模的投融資體系,拉動地區經濟增長。但現實是,由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滯后,民族地區歷史以來一直遠離國家經濟核心區,遠離金融中心,不能形成規模化的資本集聚與資本運營體系,缺少內外資本投入,加快發展就成了一句空話。
2.缺少技術
發展的落后,還表現在科研與生產技術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直起著革命性的作用。現代資本主義的發展,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這一點。民族地區生產力水平低,生產效益低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沒有掌握使用先進的技術,更沒有能力大規模地的投入,實施技術創新,不斷積累擁有富有競爭力的核心性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民族地區技術后發優勢的一條捷徑應是更加注重對外來科學技術的學習,通過模仿移植、消化吸收再到技術創新,大幅度提高現有技術水平,為民族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技術的動力支持。
3.缺少市場制度
在大理白族地區,市場觀念及有形市場古已有之。但是,在新的世紀,面對現代開放的社會,我們首先是缺少完整的現代意義的市場體系。大理白族經濟與國家整個經濟體系一樣,還處在體制轉型之中。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形成了既有的體制性慣性,舊體制的約束性因素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建立在傳統經濟體制下的市場,缺乏應有的技術含量,離現代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還有很長的距離。現有的市場機制不完善,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市場發育程度低,市場功能有很大的局限,各類市場間發展不平衡。另外,缺少完善的市場制度。像市場競爭機制,政府調控方式這樣制度性的問題,仍處于初步探索過程中。中國歷史上歷次思想大解放運動基礎上發生的社會制度變革,都迸發出了的巨大經濟發展動力,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由此,可以看到制度性的因素往往在地區經濟發展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三、對大理白族自治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建議
大理白族自治州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應堅持高起點,重點突出,追趕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充分發揮原有工農業基礎優勢,發揮生物資源多樣性、民族文化多樣性,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氣候條件的優勢,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建立區域性的特色民族經濟。
1.加快農業結構的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大理白族自治州高山深谷的特點,造就了得天獨厚的“立體地貌”、“立體氣候”,蘊藏著豐富的生物資源。利用“植物王國”、“香料藥材之鄉”、“天然花園”、“野生動植物物種基因庫”等的優勢,發展“立體農業”、“熱區農業”、“旅游農業”、“生態農業”,形成別具一格的“特色農業”。在農業生產中,要加大科研力度,及時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提高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水平,加大深加工力度,使大理民族自治地區的特色農業形成產業化經營的格局。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走以龍頭企業為示范的新型農業產業化道路。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民族地區群眾生存和發展的首要條件。廣大農村存在著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應以擴大生產商品性“綠色”農產品的規模和范圍作為政府政策引導的主要方面。要確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政策思路。從生產組織形式上,農村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村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釋放,使絕大多數農民解決了溫飽,奠定了農村發展的根本性前提和基礎。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化程度的加快,農業經營理念及經營方式明顯地呈現出滯后性,突出地存在與社會需要不相適應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農村的發展,農民的增收。
龍頭企業是實施產業化經營的關鍵,它組織和引導千家萬戶農民的小生產,面對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承擔著市場主體的重要作用,使農民擺脫千百年來既是生產者,又是經營者;既面對生產問題,又面對市場問題;既要承受自然災害的風險,又要承受市場風險。同時,龍頭企業又是闖市場、創品牌的主力,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就缺少了農業和農民聯通市場的有效環節,增加了農民面對市場經營的風險。在經濟成分上,要打破所有制的界限,堅持誰有能力,誰就當龍頭;誰當龍頭就扶持誰的原則。總結龍頭企業的實踐經驗,重視對農民的思想教育和實用科技文化培訓,提高他們適應市場、抵御風險的能力。
創新農村基層經濟組織及生產協作形式,積極推廣實施諸如農村小額信貸、新型農村信用合作等金融資本組織形式;創建農村農民產業協會、科技推廣協會;扶持農業某項龍頭產業,農民則以土地、勞動力、一定的資本入股,組成適應農村現有條件下的股份合作制經濟組織,依靠農村擁有經營頭腦的經濟能人的領導,做大產業規模,擴大市場占有份額;普遍推廣農資連鎖經營,保障農民的合法權益;幫助農民建立市場信息化通道,采用訂單農業,有效提升產、供、銷水平。在民族地區,特別是落后的山區、半山區要有比其它發達地區更有組織性、更有主動示范性、更有耐心地實施農業產業化,有效提升農業經營水平,增加農民收入。
2.緊緊依附全省支柱產業,發展本州支柱產業,積極扶持優勢產業,超前培育先導產業
據統計,2007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工業體系大類中,按規模以上統計,工業增加值在5 000萬元以上的行業有煙草、電力、冶金、印刷、飲料、食品和建筑建材。7大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占全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95%以上。其中,煙草產業的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0.1%,其他6個行業的比重都不到2%,遠未達到5%的經濟支柱標準。
對唯一工業支柱的煙草加工業及其配套產業,可通過與國內外著名煙草企業“強強合作”,瞄準國內外大市場,努力擴大市場份額,再創新的輝煌。從國家利益和本省本地煙草產業的長期利益出發,推動國內跨省區市煙草產業重組戰略的實施。以國家煙草專賣局及幾大區域煙草集團為龍頭,在“國家煙草專賣法”的框架內,對國內煙草生產企業放開批發、零售市場,以市場需求來優化配置各生產要素。在國家計劃的大指標內,實現要素的合理流動,實現消費者與生產企業之間的直接聯系,減少流通環節,降低商品價格,增強國產煙草商品市場競爭力。在煙草產業內部,云南具有獨具、優質的生產要素稟賦條件,無論是原材料、生產技術和設備水平都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能夠在全國范圍內的產業重組中,獲得相當的比較優勢。主動與國外同行業的優秀企業集團構建適應世界貿易的新型合作方式,形成互惠雙贏的市場合作關系。當前,煙草加工業受計劃及市場的影響,生產有所回落,個別名優品牌受到市場挑戰。特別是入世以后,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將對我們已有的優勢構成新的挑戰。因此,煙草產業應堅持以名優品牌為主,切實維護名牌產品的形象,加大結構調整和實施科技興煙戰略力度,努力開發適應消費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優質商品,改革營銷體制,合理增加營銷過程中主要環節的利潤構成比例,以利益驅動,形成長期穩定的,漸次擴張的科學營銷網絡體系。不盲目擴張非煙產業,應以市場導向而非行政命令來經營企業。重視本系統內多產業的整合,擇優做大優勢產業部分。
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為主的產業,涵括了以天然藥物為重點的現代醫藥、綠色食品及保健品、花卉及綠色園藝、生物化工等新興產業。應著重發展以天然藥物為主的現代醫藥產業,重點開發國家一二類新藥、天然綠色藥品、保健藥品、高附加值出口產品等優勢產品;加快發展藥用生物工程、新藥篩選、新菌種培育、天然藥物生產,中藥現代化技術開發與應用等;開發生化藥和地方民族藥等。要堅持農業產業化與工業化、市場化緊密結合的原則,按照產業化、高起點、高品質、大市場的要求,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己具有一定規模和優勢的核桃、大蒜、梅子、亞麻、蠶桑等產業,加強對食品資源的深加工,重點發展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乳品系列、啤酒、茶葉等產業,增加新型營養和方便食品品種,努力提高畜產品的質量和數量,積極開發濃縮蔬菜汁和果汁,滿足現代人生活方式和對保健的需求。要十分強調“綠色”品牌,推廣國際先進的農業生產組織方式,采用標準化種植,嚴格的管理及檢測規范,有效控制食品生產第一車間“非綠色化”的生產問題,引導農業產業結構向現代農業的方向轉變。注重生物資源開發中的行業整合,選準核心企業,重視培植品牌,實現規模效益。重視產、供、銷運營體系的建設,利用現代物流系統,以市場為紐帶,有效地連結農民、生產商與營銷商之間的關系。對已漸成規模的產業,如大宗農產品,漸次實行以拍賣市場為主體的營銷體系,實現與國際同行業產品營銷方式的對接,形成的通暢現代物流系統,更有效地刺激消費。
旅游產業要以蒼山洱海景區為重點,抓好精品、精點、精線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旅游環境條件。要把秀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民族風情完美地結合起來,形成大理旅游的鮮明特色。加強行業管理,規范旅游秩序,提高服務質量,強化宣傳促銷,加快旅游商品開發,提高經濟效益。用鮮明的特色、優良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強有力的宣傳促銷增強大理旅游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努力實現把大理建成中國一流、世界知名旅游勝地的目標。
建筑建材產業。建筑業要加快優化重組步伐,建立高資質和園林古建筑的骨干企業群體,增強市場競爭力,不斷拓寬州外市場。要重點抓好水泥工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布局,重點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積極發展大理石板材和其他新型建材,根據市場需求,有選擇地發展非金屬礦及深加工制品,鞏固滇西建材生產基地地位。培育以有色金屬為主的礦產業,大理州擁有潛在的較強優勢。應積極主動地借助全省礦產業支柱產業建設“重點發展鉛鋅,積極發展鋁,擇優發展銅,深度加工錫,加快發展稀貴金屬,重視礦產品的深、精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的發展思路,優先使有色金屬為主的礦產業成為本州重要的支柱產業。探求礦電結合的有效實現形式,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培育以水電為主的電力產業要緊緊抓住國家“西電東送”、“云電外送”戰略和加快瀾滄江、金沙江電力資源開發的機遇,全力配合小灣電站建設工程,當好配角,搞好協作,提供后勤保障服務。立足州內水電資源優勢,積極爭取國家加快對金沙江魯地拉、龍開口以及功果橋等梯級電站的開發建設,盡快加入到云南主力電源的建設序列中。科學規劃,有選擇地自主引資建設一批中小型電站,使理白族自治州成為云南綠色能源大省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民族自治地區水能資源的轉化和利用,促進全省電力支柱產業的形成。
3.大力發展以民族旅游業為支柱的第三產業,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歷經20多年的發展,民族旅游業己經成為全州產業結構中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2007年全州接待國內旅游者876.59萬人次,海外旅游者26.85萬人次,實現旅游社會總收入66.2億元,旅游創匯7366萬美元,名副其實地成為第三產業中的龍頭產業。現在,大理民族旅游業的發展環境和經營環境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省內周邊地區旅游業的異軍突起,使大理民族旅游業不得不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挑戰,不同程度地遇到了規模擴張和提質增速等發展困難。如何才能保有既得的市場份額,變挑戰為機遇,并在現有基礎上充分利用開放的市場條件開拓創新,著力提升特色民族旅游產業的整體歷史文化含量,實施品牌戰略,加快民族旅游業管理體制改革,按國際運行規則建立高效有力的行業管理體系,全方位開拓旅游客源市場,實現市場的多元化,積極利用外資,加大民族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后勁,做強做大民族旅游產業,需要我們繼續深層次地把握比較優勢理論和后發優勢理論,在新的歷史時期,依托大理白族地區所獨具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尤其是民族自治地區多民族文化品牌的優勢,不斷推出民族文化精品,再創大理民族旅游業新的輝煌。民族旅游業的發展有助于促使大理白族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民族旅游業的關聯帶動功能很強,其發展將會直接或間接地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還為其他物質產品進入市場鋪平道路。大理白族地區以服務業為先導的第三產業發展緩慢,服務業中的民族旅游業所提供的旅游消費有其特殊性,即旅游的需求消費通過交通運輸突破了地域限制。大理民族地區都有著豐富的經濟作物資源、林產資源、畜產資源等,由于工業基礎較差,開發利用這些資源的產業能力較低,多數資源都是以未加工的原料或初加工的產品形態運銷外地。由于產品附加值低,不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致使資源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發展民族旅游業則可刺激用以滿足旅游經濟需要的工業品生產的增加。這樣,可根據國際、國內的旅游需要,重點發展具有本地區特色的土特產品、旅游工藝紀念品及旅游消費品等能耗低、污染少、勞動力密集、附加值高的工業產品的生產。實現大理白族地區資源的縱深開發,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ndustry Structure in Dali Baizu Autonomy State
ZHU Qi-cai, GUO Fei, YANG Yang
(Economy System and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Yunan Fianace and Econom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1, China)
Abstract: After managing the white clanautonomy statelag of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greatly, current nature of, the reason of the history, also have the factor of the policy, the system effect, but more important still lie in the oneself industrial structure's fall behind with the low effect.Yunnan manages the typical model characteristic tha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white clanautonomy state has the race region greatly, its three greatest industries and it changed to reflect western region the development track and special featureses of the economy in the race region, therefore, how pres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at the request of the market economy speeds the national autonomy region excellent turn is the race main topic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folk autonomy; industry structure; regulating mechanism
[責任編輯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