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橋
摘要:信息產業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各行業的效率,位居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前列的順德更應該發揮信息產業的作用,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結合順德信息產業發展的實際,在對現狀與問題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具體對策。
關鍵詞:信息產業問題對策
0引言
發達國家的實踐證明信息產業對促進工業化有著強大的動力。信息產業具有很高的產業關聯度及優化資源配置、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等多重優點,是帶動性極強的經濟增長源,已成為世界各國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信息產業通過產業間的滲透來實現對其他產業生產率的推動作用,信息產業的核心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加快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順德必須緊緊抓住發展信息產業的機遇,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開發核心信息技術,推進信息化的進程,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提升傳統產業,為順德的發展開辟新天地。本文結合順德信息化產業發展現狀及相關理論,系統地研究順德發展信息化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得出了具體措施。
1順德信息產業發展的背景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以計算機、網絡以及通訊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突飛猛進,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信息化帶來了技術創新、商務模式轉變和新的資本市場,形成了當代最先進的生產力,成為推動各國經濟發展和提高綜合國力的強大動力。1991年4月以來,在信息產業的帶動下,美國出現了在低通貨膨脹率和低失業率的情況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奇跡。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2004年初,信息產業部提出要走信息強國戰略,強調以需求為主導,以應用促發展,全面提高社會開發和應用信息資源的水平,構建國家公共信息服務網。信息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已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年前,順德充分發揮政策、地緣和人文優勢,改革創新,勵精圖治,圍繞信息化發展制造業,形成了“以集體經濟為主、以工業為主、以骨干企業為主”著名的順德模式,營造了一個得天獨厚的區域經濟環境。目前,順德經濟一方面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到來自發展中國家和國內其他地區的競爭壓力,競爭優勢已不明顯;另一方面,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尚在起步階段,相對發達國家來說處于弱勢,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和脆弱性。最近,源于美國的金融海嘯而引發的全球經濟不景氣,給順德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引進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信息產業的促進作用,快速提升順德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擺在了順德人的面前。
2順德信息產業發展現狀
近二十年來,順德信息產業獲得較快的發展。順德信息產業主要由計算機、通信設備、電子元器件、應用電子、軟件(含嵌入式軟件)、系統集成與服務、信息服務業等組成。出現了一批如美的集團、廣東格蘭仕集團及廣東東菱凱琴集團等擁有較強信息技術的企業。2005年,國家信息產業部正式批準順德區設立“國家(順德)家用電子產品產業園”,目前家用電子產品產業園及順德科技園已形成產品制造、元器件配套及物流一條龍。
2.1產業發展環境日趨完善為了強化順德信息產業的建設,區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主持制定并下發了一系列文件,為信息產業的發展建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2003年成立電子信息商會。2005年,由區政府牽頭,企業為主體建立了華南家電研究院、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基地、順德軟件園等一系列產業公共技術研發機構。到目前為止,擁有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3家,省級企業信息化試點示范企業11家,區級企業信息化工程試點示范企業50家,從事應用軟件開發和信息服務業的企業400多家,其中產值超億元的軟件產品生產企業4家,有11家通過了廣東省軟件企業認定。2006年3月成立“順德軟件行業協會”,2006年11月成功舉辦“2006中國順德嵌入式系統應用展示交易會暨中國嵌入式系統年會”。制度建設與政府支持極大地提升了順德信息產業的區域品牌,促進了信息產業快速發展。
2.2產業鏈向高端延伸近年來,隨著嵌入式軟件業的異軍突起,形成了由基礎信息產業(或核心信息產業)、制造信息產業、信息服務業組成的信息產業鏈。根據順德信統計局的數據,2007年,順德地區的系統集成及信息服務業營業收入達35億元,同比增長12.9%;通信設備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5%;應用電子產業銷售收入25億元,同比增長66.67%;以電信、移動為代表的電信服務業營業收入27億元,同比增長3.85%;基礎元器件業銷售收入99億元,同比增長1%;計算機及外設硬件設備制造業銷售收入155億元,同比減少14.84%;家用視聽設備制造業銷售收入11億元;其他家用電子產品制造業產值6億元。數據表明,不斷走向高端技術研發為順德信息產業進一步發展奠定7強有力的基礎。
3順德信息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順德信息產業具備了持續發展能力,為進一步加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但與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其他地區,順德信息產業發展還有一定差距,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作為順德人,我們應該居安思危,正視問題。
3.1信息產業仍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從整體上看,順德電子信息企業雖然重視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但由于起點較低,除個別企業和少數領域已具有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外,大多數企業仍然沒有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產品的關鍵部件仍依賴進口,無論在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上,主要還是依靠中低檔產品競爭,產品的利潤率較低,無法形成有效積累,由此導致在技術研發上投入不足,而技術研發和技術創新的不足又導致企業向高端產品升級的進程緩慢,贏利能力和積累能力得不到提高,這樣便形成了一個低水平循環的不利局面。就電子信息產業整體而言,集成電路和新型元器件的發展遠遠無法滿足下游整機行業的需求,一些關鍵件和核心技術環節上只能依賴進口,產業規模在短期內很難趕上中國臺灣和韓國,更不用說趕上信息技術發展的主要西方國家了。
3.2整體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從國際上看,美國、日本等的電子信息產業以知識密集型為主,掌握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標準和核心技術,產業增長動力主要來源于知識積累、信息處理和智力投資;韓國、中國臺灣地區等的電子信息產業以技術密集型為主,掌握了某些應用領域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產業增長憑借主要產品領域的技術創新和資金投入。目前,產業鏈研發環節薄弱造成的產業基礎不穩固是順德電子信息產業的突出問題,電子信息產業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知識產權擁有還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由于大多數產品附加值低,使得企業無法保證對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也沒有能力深度開拓自己的品牌。
3.3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高層次人才,是信息技術創新的關鍵因素。截止到2007年,順德電子信息產業從業人員約50萬人(含外來人員),科研人員所占比重偏低,僅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