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敬軍
摘要:涵洞的水流形態決定于涵洞的斷面形狀、尺寸、洞長、底坡、洞口形式、流量及相應的上下游水位等各種因素。涵洞的水流形態可分為無壓、半有壓和有壓三種。各種水流形態的涵洞,具有不同的工作特點。
關鍵詞:涵洞;無壓涵洞;緩坡涵洞
1 涵洞
涵洞是鐵路、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有關資料介紹:小橋涵工程數量約占橋涵總數的70%~80%,平原地區,每公里約有1~3座;山區和丘陵地區,每公里平均約有4~6座。小橋涵工程造價可以占到橋涵總額的50%以上。
1.1 涵洞的構造
涵洞由洞身、進口建筑物和出口建筑物三部分組成。有翼墻的涵洞進口建筑物由進口翼墻、護底和涵前鋪砌結構組成。無翼墻的涵洞進口建筑物由護底和涵前鋪砌結構組成。涵身位于填土下面,是涵洞過水的主要部分。有翼墻的涵洞出口建筑物由出口翼墻、護底和出口防沖鋪砌或消能設施構成。無翼墻的涵洞出口建筑物由護底和出口防沖鋪砌或消能設施構成。通常與有壓、半有壓或陡坡涵洞相比,無壓緩坡涵洞出口流速不大,故出口多做一段防沖鋪砌。有壓、半有壓或陡坡涵洞出口流速則較大,常需設消能設施。而在實際工程當中臨界坡涵洞使用最廣泛,為了保證結構安全耐用,也常設有防沖鋪砌和消能設施。
1.2 涵洞的分類
涵洞按構造形式可分為管涵、蓋板涵、拱涵和箱涵等。管涵多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管,根據地基情況可采用有底座基礎,或直接放在地基上,當涵洞直徑很小時,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制作的管涵,但在定型圖中一般不采用。蓋板涵由地板、側墻及蓋板組成。側墻與底板可做成整體式、也可做成分離式。拱涵由拱圈、側墻、護拱和底板構成,側墻、底板和護拱一般采用素混凝土,拱圈多采用鋼筋混凝土。箱涵一般采用現場澆鑄的鋼筋混凝土構成。
水流通過涵洞的深度不同,直接影響涵洞過水的水力狀態,從而產生不同的涵洞水力計算圖式。因此,涵洞按過水的水力性質不同,可分為無壓力式涵洞、半壓力式涵洞和壓力式涵洞。當涵洞入口水流深度小于洞口高度,并在洞身全長范圍內水面都不觸及洞頂,洞內具有自由水面時,為無壓力式涵洞。當涵洞洞口水流深度大于洞口高度,水流充滿洞口,但在洞身全長范圍內(進水口除外)具有自由水面,為半壓力式涵洞。當涵洞進水口水深大于洞口高度,并在洞身全長范圍內都充滿水流且無自由水面,為壓力式涵洞。
1.3 涵洞的水流類型
涵洞的主要作用是排水,因此涵洞水力計算是很重要的。涵洞的水流類型有緩流、急流和臨界流三種。當流量一定時,能率E(即斷面單位能量)隨水深的增加而增大,勢能大而動能小,水深流緩,水流處于緩流狀態,稱為緩流;如果能率隨水深的增加而減少,勢能小而動能大,水淺流急,水流處于急流狀態,稱為急流;能率達到最小值,即緩流與急流的分界處水流處于臨界狀態,稱為臨界流。當流量一定時,臨界流的總能量最小,當總能量一定時,臨界流的流量最大;臨界流介于緩流和急流之間。按臨界流設計的涵洞,孔徑比按緩流設計的小,凈高低。而且當流量一定時,其總能量比按急流設計的小,可以減少其沖刷能力,以達到安全渲泄設計流量的目的。因此設計涵洞,臨界流是最理想的水流類型。實際工程中的涵洞一般按臨界流和緩流兩種情況來設計。
2 無壓涵洞的水流形態及工作特點
水流在通過涵洞的全部長度上都具有自由水面,稱為無壓流。無壓涵洞由于底坡、長度及涵前或出口水位不同,涵內將呈現出不同的水流現象,表現出不同的工作特點。
從上游進入涵洞的水流,在平面上將產生收縮,同時產生跌落,并在進口后形成收縮斷面。收縮斷面至出口前這段水流現象主要取決于底坡、洞長和出口水位。
2.1 陡坡涵洞(i>ik)
在陡坡涵洞中,收縮斷面以后,水面曲線趨向于正常水深h0,只要涵洞為自由出流,下游水深就不足以使洞中水流產生淹沒水躍,則水流將保持急流狀態出洞。在急流情況下,下游的影響不會傳到上游,即隨洞長增加所產生的洞壁摩阻作用對流量不產生影響,因此不論洞的長短,通過的流量完全由進流情況確定。進口水流情況相當于寬頂堰流。
2.2 緩坡涵洞(i<ik)
在緩坡涵洞中,當涵洞出口水位較低時,收縮斷面以后的水面曲線將逐漸趨于臨界水深氣,若涵洞較短,則水面曲線直到洞口還未發展到臨界水深人,全洞為急流,此時洞長不影響過流能力,進口相當于自由寬頂堰流。若涵洞稍長,水面曲線在洞內發展到了臨界水深氣,水流將通過波狀水躍過渡到緩流,這時涵洞前段水流為急流,后段水流為緩流,但仍不影響過流能力。當涵洞再長,由于洞內阻力增大,流速減小,緩流段水面進一步奎高,致使收縮斷面淹沒,過流能力受到淹沒影響,這時進口相當于淹沒寬頂堰流。當洞長再增加,洞內將產生均勻流,這時洞內過流能力受均勻流控制。下游水位對無壓涵洞洞內水流狀態的影響,依涵洞底坡和長短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a)i 當涵洞下游水位ht>h0時,洞內將產生奎水曲線,即水深以尾部最深,收縮斷面處最淺。 當涵洞下游水深ht位于臨界水深hk和正常水深h0之間時,hk 以上兩種情況均使進口受到淹沒,進口相當于淹沒寬頂堰流。 (b) i>ik:當hout>(l.2~1.4)hk+iL+z時,收縮斷面將受到淹沒,洞內產生壅水曲線,進口相當于淹沒寬頂堰流。 3 半有壓涵洞的水流形態及工作特點 水流在涵洞進口斷面上全部被充滿,洞內全部或部分具有自由水面,這種水流形態稱為半有壓流。 半有壓流洞內水流,依涵洞底坡、長度和進出口水位不同而呈不同狀態。 3.1 半有壓緩坡涵洞(i 在半有壓緩坡涵洞中,當上游水深不大時,水流在涵洞進口產生收縮,水流現象有如閘孔出流。收縮斷面后水流深度逐漸增加,水面線趨向氣,.當涵洞長度較短,水深尚未發展到hk時,水流便以急流流出洞口,這時全洞只在進口處水流貼頂,其余均具有自由水面。當涵洞長度達到一定數值后,增加的水深發展到hk,這時在洞內將產生波狀水躍,當躍后水深hc>a(a為涵洞高)時,則躍后緩流將貼洞頂,水流一旦貼頂,則進口與貼頂間形成封閉氣囊中的空氣將不斷被帶走,以致最后消失,從而使涵洞少部分具有自由水面,形成半有壓流態。這種半有壓流態的過水能力與有壓流相近。 3.2 半有壓陡坡涵洞(i>ik) 在半有壓陡坡涵洞中,當涵洞上游水深不大時,在進口收縮斷面以后,水面曲線趨向于正常水深h0,當水深達到洞高a時,便產生貼頂。當洞較長時,將發生不穩定流態,即洞內將出現時而為無壓,時而為有壓的現象,對涵洞的使用和結構都將產生不利的影響。涵洞下游水位將對半有壓洞內水流狀態產生影響。以涵洞底坡和長短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涵洞下游水位將對半有壓洞內水流狀態產生影響。以涵洞底坡和長短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a) i (b) i>ik:在半有壓陡坡涵洞中,其進口淹沒,水流進入涵洞產生收縮,收縮斷面后水深以急流狀態向正常水深趨近,達洞出口時水深為hout,出口水深hout的共軛水深hout”和下游水深間的關系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當下游水深ht 當ht>hout”時,在洞口發生淹沒式水躍。 當ht>hout”時,ht>ha(a為涵洞高),則半有壓流轉變為出口淹沒的有壓流。 4 有壓涵洞的水流形態及工作特點 水流充滿整個涵洞,沒有自由水面,即涵洞內水流為有壓流。有壓流又可分為兩種情況:涵洞出口淹沒在下游水位以下,上游水位也淹沒洞口時,洞內為有壓流;當涵洞進口水位較高時,雖然下游水位低于出口洞頂,但水流仍充滿整個涵洞,沒有自由水面,這時洞內也為有壓流。底坡較大的有壓涵,易發生有害的不穩定流態,對涵洞使用和結構受力都將產生不利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顏竹丘.水能利用.水利水電出版社.1986.11. [2]彭靜.丁壩水流及沖刷.黃河水利出版社.2004.11. [3]王英華.水工建筑物.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