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坤
摘 要:根據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短周期訓練安排應與射擊項目特點相適應,這有助于運動員提高技術水平,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短周期訓練;模式
近幾年來我國的步槍項目成績提高的很快,個別項目已處在世界千流水平線上。特別是女子氣步槍項目和3 X 20項目,前者全國紀錄為400環,超世界紀錄。3X 20項目為592環,也即是世界紀錄。同時男子步槍成績也有明顯提高。步槍水平提高的如此之快,除了運動員、教練員刻苦訓練、努力奮斗,槍、彈精度提高,槍支改型等因素外,更主要的因素是采用了比較科學、更適用于比賽時間安排的短周期訓練方式。下面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和國內、外比賽成績的分析,和同行們對此問題進行探討。
1 短周期的訓練模式是適應新比賽體制的客觀要求
從2004年開始,國家兩射管理中心出臺了系列賽方案,并且已經開始實施。從2004年四場系列賽及城運會預賽、決賽的時間安排上看,基本上是每間隔一個月左右,就有一次比賽,而且從積分制和參賽資格的規定上看,必須每場比賽都才打出好的成績,從而獲得好的積分和名次,才能進入下一輪的比賽。
只有這樣,最后才能獲取較好的總積分和總決賽名次。如果在這種“鏈條式”的系列比賽中,某一場比賽失利,就可能斷送后面所有的比賽機會。這種客觀的形勢就要求我們必須將運動員的技術高峰期安排在相對固定的比賽期間。而過去那種長周期(每年基本上是安排兩個高峰期)的訓練方式,顯然已不適應新形式Lh謇的需要。我們只有采取短周期的訓練模式才能適應新賽制的要求,從而較好地完成全年比賽任務。
2 短周期的訓練模式是能夠實現的
2004年是系列賽制度全面實施的一年,加上全國第五屆城市運動會的預賽、決賽,全年共有六場重要的賽事(國家隊的隊員加上國際比賽,將達到十場左右)。從六場的比賽成績上分析,很多的優秀選手每場比賽都發揮了很高的技術水平。比較突出的如女子步槍運動員趙穎慧,連續幾場比賽都是高水平:6月份全國系列賽第二站比賽氣步槍397環;8月份世界杯總決賽395環;9月份城運會決賽氣步槍398環;10月份系列賽第三站氣步槍400環;11月份系列賽第四站氣步槍400環,而從人體的生理特點和運動訓練的規律我們知道,最佳競技狀態只能保持7-10天左右。采用長周期的訓練方式是不可能取得上進續好的比賽成績的,只有采取短周期、調整好最佳競技狀態的訓練手段,才能出現上述的佳績。因此,從比賽的結果這一客觀實踐上看,短周期的訓練模式是可行的。
3 短周期的訓練模式
我們黑龍江射擊隊從第六屆全運會開始,每屆大賽的決賽前一個多月,都搞一次大的集體調整(10-15天,不訓練,到遠離訓練環境的地方采用打獵、釣魚、打撲克、麻將、唱歌、旅游等方式),進行充分的精神調解和訓練恢復。然后利用剩余的一個多月,安排一個短周期訓練計劃,然后參加決賽,都取得了較好的比賽成績,第六、七屆、八屆全運會和二屆青運會決賽,,我省總計獲金牌八枚,銀牌四枚。這可以說是我們采用短周期訓練模式的成功之處。根據多年的運動訓練和比賽實踐,結合全國優秀的訓練經驗,將短周期訓練方式分為如下四個階段:基本期一綜合期一減量期一比賽、恢復期。
基本期:時間為10-15天左右。這階段的訓練手段主要是體現在“量”上。采取大量的空槍預習、密度射擊、體會射擊等訓練方式,強化動作的程序化和動作的10環概念。每天的技術訓練時間保證5小時以上,并強調單種姿勢的訓練時間,保持較大的實彈量。通過這種訓練,使運動員的自動化程度提高,好的動作概念深刻、清晰,為下階段的綜合階段做好技術上的準備。
綜合期:時間為7-10天左右。這階段的訓練主要是體現在“強度”上。采取要求10環數量的體會練習、單種姿勢練習、完整練習等訓練手段,增加心理負荷的強度,加大訓練的難度,提高隊員在有壓力的情況下,發揮技術動作的能力和信心,并參照競賽日程的時間,進行適應性訓練,調整好生物鐘。
減量期:時間為7-10天左右。這階段的訓練量和強度要和基本期、綜合期有明顯的差別,采取精打精練的訓練手段,使隊員有充分的休息時間恢復前段訓練所消耗的物質能量和精神能量。這階段不搞完整練習和環數要求的練習,只是讓隊員保持清晰的動作概念即可。并利用到賽區旅途的2-3天地行更為充分的超量恢復。
比賽、恢復期:時間為5-10天。通過前三個階段的訓練,隊員的競技狀態基本形成,技術狀態也達到了較好的水平。這個時候參加比賽,對于發揮隊員的自身的技術水平是非常有利的,絕大部分隊員都能較好地完成比賽任務。賽后進行總結和休整,全面的恢復精力、體力、心力,為下個周期的訓練做好充分的準備。
4 短周期訓練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根據比賽的間隔時間,安排好各階段的開始時間,力爭使全年的幾場比賽時間和每個短周期的比賽期時間相吻合,按步就班的循環下來。夕睬出現兩場比賽的間隔時間過短,則要根據比賽性質、任務的不同,確定重點場次,全力保證重點場次的比賽。
由于每個人的生理機能狀態不完全相同,對訓練刺激形成的反向也不同,因而最佳競技狀態的形成時間也不盡相同。因此,教練員必須根據運動員的特點,長時間的觀察和總結,來確定每個隊員的訓練進程,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安排。
訓練層次的不同,對短周期訓練方式產生的效果也不同?;竟υ鷮崳夹g水平較高、心理素質好的老隊員,對短周期訓練的效果就好。反之,基本功不扎實,各方面都沒有“成形”的新隊員,效果就不明顯。
根據隊員心理素質上的差異,第三階段(綜合階段)的內容安排應有所不同。心理狀態不穩定,對成績比較敏感,把比賽結果看的過重的隊員,此階段不宜安排完整練習。因為這時完整練習成績的高與低,都可能對比賽造成負面影響。
短期的訓練方式,近幾年提的比較多,我們并不是什么獨創,但在周期內階段劃分及所安排的內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所取得的訓練效果也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