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順
摘 要:要培養出優秀運動員,除了在選材、嚴格體能、技戰術訓練外,一定要有目的心理訓練,使不同個性的運動員在長期的運動訓練中進行心理機能的調節,調動各級的心理機制,克服膽怯、緊張情緒,增強自制力,最終在比賽中始終保持精力充沛、情緒穩定的良好競技狀態,發揮出最佳水平。
關鍵詞:培養;心理素質
1 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的措施
1.1 誘導興趣,培養個性
剛接觸自行車運動時,他們的興趣較狹窄、不持久,興趣的中心尚未建立,這就要求教練從多方面去培養和誘導運動員熱愛運動訓練,建立穩定的運動興趣,從而取得興趣的最大效能。所以,我們訓練的運動員是先從培養其興趣出發,一是介紹自行車運動的特點、概況和趣聞;二是帶領運動員觀看訓練,形象地進行介紹,使運動員一開始就產生羨慕之心,躍躍欲試,產生對自行車運動的濃厚興趣。然后,在開始階段的訓練中實施形象化的教學。每個運動員具有個性差異,因此,教練就仔細觀察運動員在隊的學習、訓練和生活中的具體表現,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從而在訓練中區別對待。比如:隊伍中有“訓練型”和“比賽型”的二種隊員,對屬“訓練型”的運動員要經常地通過談心、鼓勵、安排行之有效的實戰和比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改變其比賽中的不穩定狀態。切不可在比賽中由于該生的表現不佳而激烈批評和不使用該隊員,使其心理負擔更重,而中途淘汰,這是很可惜的。“比賽型”的運動員往往訓練時責任性不強,有時逃避訓練,他們對自己估計過高,運動上不是成熟的。教練對這類運動員應更嚴格要求,不能為了比賽成績而遷就他們,這樣最終只會害了他們和整個隊伍。當然,教練員在日常的訓練和生活中,應該以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質和模范行為影響學生,要經常談心,建立相互信任,使學生由衷地尊敬你,依賴你,那么運動員在訓練中就能更快地掌握技術,并在比賽中發揮最佳水平取得優良成績。
1.2 引導運動員樹立正確運動動機
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原因,只有明確目標,才會有為目標而努力的行動。在所有的心理訓練中,動機的培養是首要的。無論情感的變化,訓練態度的建立,意志品質的鞏固,都來自于動機的激發。當然,對運動員進行共產主義道德規范的教育,是培養正確動機的主要方面。學生參加運動訓練的動機只能建立在為大目標而努力的這一基礎上。反之,如果運動員的動機建立在個人渺小的基礎上,那是不能取得真正進步的。教練對隊員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小團體和個人的范圍,搞些刺激性語言手段。賽前的輕率許愿,只能使運動員目光短淺,從而影響培養人的長遠目標。因此,在培養興趣的同時,要不斷地向運動員進行理想教育,進行從小鍛煉長大后奪冠軍為國爭光的大目標教育。并為此制定出一個個為地市、省爭光,爭創成績的小目標。使學生明確為實現這些目標而應付出的努力,并了解小目標的實現是大目標的必由之路。同時,經常地向學生進行優秀運動員事例的教育。在生動的形象教育和指導下,幫助他們從小樹立為集體而奮斗的榮譽感和責任心,明確訓練目的,提高練習興趣。
1.3 重視培養運動員的注意能力
由于自行車基本技、戰術熟練掌握的單一性賽場的千變萬化,要使運動員從容對待,注意品質作為一種心理特征,就顯得格外突出。又由于少年注意力的不持久、不穩定,注意的范圍不大,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所以在訓練過程中重視注意力的培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訓練中要提高運動員注意對技、戰術練習的指向和集中,提高優勢興奮中心,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培養注意能力方面。
1.4 指導學生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意志品質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的意志品質,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后天生活實踐過程在教育的影響下逐漸培養起來的。在比賽中為奪取勝利,創造成績,必然要去克服困難。有了頑強、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才能取得成功。在訓練中特別重視指導運動員在平時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良好的意志品質。在訓練中要求運動員做到不缺席、不遲到,刮風下雨堅持訓練。那么訓練和比賽再苦、再累、再難他都能克服。教練必須在訓練中利用鼓勵性詞匯來鼓勵運動員,表揚有頑強精神的運動員。培養不怕困難,頑強戰斗的隊風,這樣才能造就出具有頑強、勇敢、堅定和果斷的意志品質的國家所需要的體育人才。
1.5 比賽期間的心理調整訓練
為了使隊員們賽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穩定的情緒,賽時具有良好的競技狀態,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方法進行心理調整的訓練:
每次比賽前認真開好準備會。教練把比賽的各項準備工作向隊員交底。實事求是向隊員介紹各隊情況,重視各隊特長,找出各隊弱點并擬訂正確的應對措施。這樣能穩定隊員情緒,鼓舞斗志。提高自信心。
在每次比賽前,要求學生在賽前進行念動訓練,默想該場比賽的各項注意點,設想自己在比賽中的良好表現及如何戰勝對方取得成功的。在賽前還采用了心理放松的調節訓練。方法如下:①閉眼,安靜休息,注意力放在全身肌肉的逐步放松,一至二分鐘;②緩慢用鼻子深呼吸,五秒間隔,伴以數數;③坐下大腿緩慢屈伸,轉移注意力;④做緩慢的體操動作,拉韌帶,活動各關節。這樣有助于克服膽怯和不安情緒,調動積極的心理機制,改正錯誤動作。
在比賽過程中教練員的語言要簡短達意、幽默、風趣有鼓舞性。要活躍氣氛,轉移隊員的緊張情緒。要求隊員賽時能笑,笑能調節隊員緊張心理狀態。
2 實施心理訓練的幾點體會
2.1 要重視運動員生理、心理負荷的同步提高
訓練中必須合理安排運動量,教學安排要由易到難,由大到小,使運動員在生理負荷上穩步發展,達到超量恢復,不斷提高負荷的承受量。同時,教練必須注意運動員生理、心理負荷的同步發展,因為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當運動員心理處于良好狀態時,就能長期保持興奮和熱情,積累很大的精力,生理負荷的承受量增大,因而訓練積極有成效。反過來,則生理負荷隨量減小,因而訓練消極無成效。所以,教練必須重視訓練過程中運動員生理、心理負荷的同步提高,這是訓練取得成效的一條重要規律。
2.2 技、戰術訓練要遵循賽場心理變化規律
自行車比賽的勝負,實際上是素質、技術、戰術、心理意識、作風以及應變能力和指揮藝術等多種功能的綜合體現。其中,比賽時心理上的變化對成績有著很大的影響。自行車隊員,當心理準備充分時,比賽中就會斗志旺盛行動果斷,敢打敢拼。領先充滿信心,落后能沉著,冷靜對待,關鍵時候成功率高,甚至超水平發揮。當隊員心理準備較差時,比賽中就容易顧慮重重,動作猶豫,表現失常,領先就松勁,落后就急躁。因此,教練在平時技、戰術訓練中要設想和估計比賽中隊員心理的變化,作好應有的訓練和準備,這樣隊員才能在賽場上發揮出高水平的技、戰術,立于不敗之地。
培養優秀運動員的良好心理品質,必須從小做起。我們在訓練青少年運動員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練人”才是真正的目的和歸宿。教練員有責任幫助每個隊員樹立積極、認真的訓練和比賽態度,學會正確地對待成功和失敗,榮譽和責任,充滿信心地向既定目標努力!這還需要我們的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