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6日,有媒體報道甘肅靜寧縣和秦安縣蘋果“賣難”,農業部緊急對全國主產省和部分大型批發市場蘋果銷售情況進行調度。結果顯示。2008年各主產省蘋果均有增產,全國蘋果銷售基本正常,總體價格穩中趨弱,其中陜西、甘肅原料果價格明顯下滑,部分地區銷售困難。原料果之所以成為蘋果銷售的“難點”,主要是因為陜西每年有300多萬噸蘋果被加工成濃縮汁,其中90%以上的濃縮汁出口到歐美。去年。受全球金融危機、波蘭蘋果豐收等多種因素影響。國際市場濃縮汁需求萎縮,價格同比下降一半左右。由于積壓較多,流動資金緊張,多數果汁加工企業減少了原料果收購量。
農業部領導帶隊深入陜西調研蘋果產銷形勢。近年來,陜西省大力實施國家蘋果優勢產業區域布局規劃,蘋果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和出口創匯的支柱產業。2008年,陜西全省蘋果種植面積達到53.3萬公頃,為全國第一,產量約750萬噸,僅次于山東。延安洛川、安順等主產縣。農民人均蘋果收入占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超過70%。與此同時,陜西果汁加工能力也與日俱增。據陜西省果業管理局統計,2007年該省果汁生產能力為75萬噸,超過全球貿易量140萬噸的一半。但是,龐大的產能和加工能力并沒成為果農的“保護傘”。去年10月開始,陜西晚熟蘋果價格逐步走低。銷售進度略低于2007年同期。調查發現,陜西原料果和部分秦冠蘋果滯銷,但早熟蘋果和中晚熟高檔果依然搶手;蘋果價格下降幅度大,主要是原料果價格下降多。2008年全省原料果平均價格只有0.15元,千克,是往年正常價格0.60元,千克的1/4。
為了促進原料果銷售。解決果農燃眉之急。各級政府積極促銷。除了在中國農業信息網“網上展廳”和“供求一站通”上加大對陜西和甘肅蘋果供求信息的發布力度外。農業部還在延安舉辦了蘋果產銷對接活動,積極引導產銷銜接。陜西省政府爭取了10億元左右的財政貼息貸款,幫助加工企業緩解收購資金困難。省果業局與大連商品交易所達成協議,推進陜西蘋果汁期貨上市步伐,同時還與中國大宗農產品電子交易網合作,推動蘋果電子交易。成陽市建立健全了蘋果主產縣縣級領導促進蘋果銷售工作機制,充分利用網絡媒體搜集、整理、發布果品信息,積極開展價格指導、信息服務和網上銷售工作。經過各方努力,2009年元旦前,陜西蘋果鮮果價格已經回升到3.60元/千克,原料果價格漲到了0.40元,千克。前期暫時停止生產的果汁企業也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種種跡象表明。原料果市場正在回暖。
然而,“兩塊三塊買不到,兩毛三毛賣不掉”。2008年,蘋果市場銷售和價格兩極分化的情況十分突出。這表明。陜西蘋果產業進人全面升級的產業發展關鍵時期。要從根本上解決蘋果滯銷價跌的問題,在充分利用市場信息引導果農適時銷售的同時,要加大對果園升級改造的扶持力度,加快優化調整品種結構,實現早、中、晚熟蘋果合理搭配,均衡上市;要注重蘋果疫病防控,加快蘋果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能力建設,提高蘋果質量:要加大對果農專業合作組織的扶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提高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和與市場接軌能力;要探索建立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實現產業鏈條各主要環節利益的合理分配,確保產業穩定運行;要探索利用期貨套期保值等現代市場手段,防范果業市場風險。從而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的轉變。
(據《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