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蓮娟 陸 逸 徐 瑾 王制憲
摘要:[目的]了解某區市售靈芝產品的衛生狀況,找出存在問題,探索靈芝產品的衛生監管模式,為制定對策提供依據。[方法]對43份靈芝產品的預包裝標簽、微生物質量指標和重金屬鉛、砷、汞含量進行分析及衛生學評價。[結果]靈芝產品預包裝標簽合格率為18.60%。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存在夸大或虛假宣傳內容,其次為產品標準號缺失。79.07%的靈芝產品微生物質量指標和鉛、砷、汞含量在《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GB16740—1997)規定的范圍之內。[結論]主管部門應制定相應標準,加強對靈芝產品標簽等方面的管理,以確保消費者身體健康。
關鍵詞:靈芝;預包裝;標簽;微生物;重金屬
中圖分類號:R155
文獻標志碼:B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養身、保健越來越重視。市場上涌現名目繁多的靈芝產品。為掌握目前市售靈芝產品的衛生狀況,為制定對策提供依據,2007年4—5月,我們對閔行區市售靈芝產品的預包裝標簽、微生物指標和重金屬鉛、砷、汞污染現狀開展了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隨機抽檢閔行區靈芝產品集中銷售地25家專營靈芝產品商店靈芝產品43份(11份靈芝精粉,32份靈芝孢子粉),其中3份靈芝孢子粉具有保健食品批號,40份為普通食品。
1.2調查內容
1.2.1預包裝標簽標識制作統一調查表,內容包括標簽的基本要求、強制標識和特殊標識。將所獲資料輸入計算機進行數據統計。
1.2.2檢測項目①微生物指標: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霉菌、酵母菌計數、致病菌(沙門菌、志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②理化指標:重金屬鉛、砷、汞含量。
1.2.3檢測方法微生物指標按照《食品衛生微生物學檢驗》(GB4789)的標準方法檢測;理化指標鉛、砷、汞含量按照《食品衛生檢驗方法一理化部分》(GB/T5009)相應的標準方法檢測。
1.3評價標準
1.3.1預包裝標簽標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第21條、第22條、第23條規定;普通靈芝產品的標簽依據《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7718—2004)標準,內容包括標簽的基本要求和強制標識,強制標識項目包括食品名稱、凈含量、制造者、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保質期/保存期、產品標準號;具有保健食品批號的靈芝產品標簽依據《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GB16740—1997)、《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保健食品標識規定》標準,標簽內容包括產品的特殊標識項目等,如批準文號、保健食品標志、功效成分、食用方法和食用量、保健功能、適宜人群、衛生許可證號、是否有夸大或者虛假的宣傳以及治療疾病效果的內容、國家衛生標準中規定強制標識內容。標識項目缺失或標識不規范即視該預包裝食品不合格,配料的定量標識、貯藏說明、質量(品質)等級3項指標雖是強制標識內容,但均有特定條件,非特定條件下可不標示,故此3項指標不作為本次調查評價依據。
1.3.2實驗室評價目前我國尚無靈芝產品的國家衛生標準,靈芝子實體的主要營養成分(平均值)為粗蛋白(13.64%)、純蛋白(9.56%),靈芝孢子蛋白質含量達18%。微生物的質量指標及重金屬鉛、砷、汞含量參照《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GB16740—1997)進行分析。
1.3.3數據處理用SPSS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2結果
2.1預包裝標簽標識
43份靈芝產品的預包裝標簽合格率為18.60%(8份),其中40份普通靈芝產品的預包裝標簽合格率為15%(6份),3份有保健食品批準文號的靈芝孢子粉2份合格。普通靈芝產品包裝標示全且規范的僅占35%(14份),主要是存在夸大和虛假宣傳。在強制標識項目方面,預包裝標識全且規范的占45%(18份)。見表1。
調查結果顯示,普通靈芝產品標簽項目標注不合格率最高的為存在夸大或者虛假的宣傳內容,占65%;其次為產品標準號缺失,占42.50%;1份有保健食品批號的靈芝產品同樣存在宣傳療效現象,見表2。

2.2檢測結果
參照《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86.05%(37份)靈芝產品的微生物指標和93.02%(40份)的鉛、砷、汞含量在規定范圍之內;總計79.07%(34份)的靈芝產品在通用標準規定的范圍之內。微生物檢測結果:靈芝產品中的致病菌(沙門菌、志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未檢出;有11.63%(5份)樣品的霉菌、酵母菌>100 CFU/g.最大檢測值分別為5.5×104CFU/g、2.5×104CFU/g,并且是同一產品霉菌和酵母菌同時超標;1份大腸菌群的最高含量達430 MPN/100g(表3)。

參照《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41份靈芝產品的鉛含量、42份砷含量均在規定范圍之內,《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未對汞含量作出限量規定,檢測結果顯示16.28%(7份)的樣品未檢出Hg,72.09%(31份)靈芝產品Hg含量<0.1mg/kg,3份檢測結果為0.1mg/kg~0.2mg/kg,另有2份Hg含量>0.4mg/kg,見表4。
FAO/WHO暫定總無機砷、汞、鉛的每周可耐受攝入量(PTWI)分別為每公斤體重0.015mg、0.005mg和O.025mg。服用靈芝的人群,靈芝入膳泡酒、煲湯、茶飲、煮粥保健常用量約為10~15g/d,人藥以煎服、人丸、散劑常用量約為15~20g/d,研磨吞服約為1.5~3g/d。經計算,服用靈芝的人群,每人每日經口攝入砷、汞、鉛平均總量見表5。

2份超過《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規定的靈芝產品鉛含量分別為0.69mg/kg、0.72mg/kg,經計算,每人每日經口攝入平均總鉛量分別為1.04~13.80μg、1.08~14.40μg,分別占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的0.48%~6.39%、0.50%~6.67%;1份超標的砷含量為0.32mg/kg,每人每日經口攝入平均總砷量為0.48~6.40μg,占ADI的0.38%~5.08%。根據《藥用植物及制劑外經貿綠色行業標準》(WM/T2—2004)對汞的限量要求≤0.2mg/kg,經計算,2份汞含量分別為0.41mg/kg、0.46mg/kg的靈芝產品每人每日經口攝入平均總汞量分別為0.62~8.20μg、0.69~9.20μg,分別占ADI的1.48%~19.52%、1.64%~21.90%。考慮到人群其他食品的攝入量,以上靈芝產品可能對人體健康存在一定風險。不過人與人之間靈芝入膳、入藥、攝入時間和劑量等差異較大,不同于糧食、蔬菜和水,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討論
近幾年靈芝產品生產及消費增長速度很快,人們常把它作為強身健體、固本扶正的滋補佳品。到目前為止,靈芝產品是功能食品還是普通食品,是藥品還是藥食兩用品尚無明確界定,因而造成同一品種內容標識不同。本組資料中3件靈芝孢子粉具有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其余均為普通食品。由于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的標識要求不同,生產經營者認識不同,造成標簽不合格現象較普遍。一些靈芝產品沒有保健食品的批準文號和保健食品標志,標簽卻完全是按照保健食品來制作,說明生產企業沒有按照法規的要求和程序申報保健食品批號,把生產的食品作為保健食品銷售了。
靈芝產品存在夸大或者虛假宣傳內容是預包裝標簽合格率低的原因之一,主要使用與藥品相混淆的用語宣傳療效,直接或間接、明示或暗示靈芝產品的治療疾病效果,如引用《本草綱目》醫典書籍、醫療術語、科普常識等。本組資料中13.95%的外包裝雖未宣傳療效,但銷售時隨贈的產品說明書上印有相當多的字句,將食品當作藥品來宣傳;在包裝上標示欺騙性宣傳內容,如“純天然”、“無污染”字樣。為使產品能被消費者關注,一些企業特別注意產品的賣點,對食品標簽的廣告效應寄予厚望,有意在食品標簽、產品功能上擴大宣傳。食品標簽給消費者提供產品特性的信息,在食品標識上隨意夸大功效會直接危害消費者的利益。
未標示產品標準號是導致預包裝標識合格率低的原因之二,部分企業忽視了食品標簽是產品質量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食品標簽上的標準號既是向消費者承諾產品達到的質量水平,也是監督機構監督檢驗的依據。因此,食品標簽上標識的標準號應準確無誤。調查結果顯示,20%的普通靈芝產品標示的制造者或經銷者的名稱和地址不合格,個別產品的名稱和地址全無,或有名稱無地址,或有地址無名稱。12.5%的生產日期標示不合格,個別產品未標示生產日期,或者將銷售日期標示為生產日期;有些產品標簽不規范,將生產日期標示在盒內底部。個別單位銷售過期食品;5%的靈芝產品品名與盒內包裝物不一致。
個別商家在經銷店里進行半成品包裝,有的直接用塑料袋裝。靈芝從原料、生產加工至成品如果沒有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被消費者長期食用,不僅不會對健康有所幫助,反而可能危害健康。
部分生產企業提供的企業標準顯示,同類靈芝產品的微生物質量指標和理化指標不盡相同,如有的企業制定的標準為菌落總數≤30000 CFU/g,而有的菌落總數≤1000 CFU/g,無統一的國家標準。
本組資料中有6份靈芝產品霉菌超標,可能與芝體沒曬干、水分過多、存放環境潮濕、存放溫度太高等因素有關;如果芝體干燥不及時或加工處理不當,很容易被霉菌等微生物侵染,大量微生物在靈芝子實體上生長繁殖,可使靈芝子實體腐敗而不能食用。本組資料中部分靈芝產品受到重金屬污染,可能與栽培環境、加工過程的污染有關。
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快修訂和完善預包裝食品包裝標識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因為《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與《食品衛生法》等相關規定中有關標識內容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因無相對應靈芝產品的國家衛生標準,造成監督部門的監管無據可依,所以亟需制定相關的衛生標準。我國幅員遼闊,商品流通發達,應逐步建立完善的、輻射城鄉的食品市場監管、監測網絡體系。相關部門應加大靈芝產品違法廣告的執法力度,加強日常監督,開展不定期地專項整治活動,以規范市場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