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路生
一個歷史街區的輝煌和生命絕不僅僅在于它有多少景點,有多少可以炫耀的文保單位,而在于它有沒有可以讓人稱道的文化,能否用自己的文化主題去豐富街區的內涵,讓人們在這個街區和諧地、詩意地生活。
一個歷史街區,它的氣質、靈魂是什么?
曾經,有人將小橋流水、高宅大院、亭臺樓閣作為歷史街區的魂靈和驕傲,也有人將旅游設施、旅游服務作為歷史街區的立身之本,這些都沒有錯,但卻總是感覺少點什么。人們發現,繁華的歷史街區本身慢慢成為一個巨大的悖論:一方面,它的各種符號——古建筑、飯店、商店以及處理公共事務的各類街區管理機構,都在向人們發出邀請;另一方面,這些符號卻又以“陌生化”的環境——街區環境、評議環境、交往環境,表達著一種冷漠的拒絕。從一個街區到另一個街區,觸目所見的是雷同的建筑、相似的環境、一樣的商品……人們置身其間,無法親近,更無法融入。
聽到有識之士將文化作為歷史街區的靈魂,竊以為一語中的。
千年古渡西津渡,坐落在長江和運河的交匯處。作為江南古運河的起點,南北交通的樞紐,這里曾有過“舟楫如蟻,帆檣如云”的光耀,有過“舳艫轉粟三千里,燈火臨流十萬家”的繁華。1300 多年的傳承,西津渡給鎮江這座美麗的城市帶來了聲譽和輝煌,留下了豐厚的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這些遺產,看得見的是建筑遺存,看不見的是人文精神。西津渡的歷史建筑,是西津渡無聲的歷史,它的形制、它的用途、它的毀損、它的修繕、它在今天的利用,都在闡釋一種文化,一種用來概括、描述、延展、傳承的,地域性特征明確的文化或者說人文精神,我們稱它為津渡文化。西津渡的津渡文化,是鎮江人民最偉大的文化創造,也是鎮江作為港口城市文明的結晶和標志,它像一本刻著歲月滄桑的書,以獨特的個性、品位和文化內涵,體現了古渡街區卓爾不凡的風格和魅力。
人們走進一處歷史街區,稍一留意,大致可以看到這個街區的內涵和獨特的文化符號,走進北京看其故宮皇城和胡同,走進上海看其十里洋場和里弄,走進蘇州看其私家花園和園林,走進山西看其晉商大院和民居……各個地區歷史街區文化的個性和品位決定著街區的個性和品位。代表這些比喻的符號常常不是它的硬件,而是蘊含在硬件中的文化符號。
西津渡歷史街區的保護建設工程已初見成效,得到了領導專家和百姓的肯定。今天,我們能夠擁有這一文化瑰寶,應該感謝此地的百姓與領導者,特別是西津渡歷史街區保護的實施者。他們高瞻遠矚,成立了文史研究辦公室,制定了《西津渡文史研究工作意見》,拿出了有較高價值和創新意識的有關西津渡保護工作的調研成果,籌建了一批有特色有內涵的展示館和博覽館,出版了西津渡文化系列叢書。他們深入研究“津渡文化”的核心價值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宗教文化、慈善文化、平安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等的研究工作,把文史研究工作作為“軟工程”建設提升到西津渡保護更新的重要位置。把研究成果應用到保護更新工程的策劃、規劃、建設、展示、宣傳推介等各個環節。
縱觀各地著名歷史街區的發展歷程,文化的個性和品位決定著街區的個性和品位,缺少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蘊的街區,一定不是一個健全的適宜居民生活的街區,它的吸引力和魅力便大打折扣,發展的動力也受到制約。隨著人們對社會全面發展的關注,街區的競爭力在很大程度取決于它的文化資源、文化扭轉和文化發展水平,它是無形資產。如今,人們習慣講打造“名片效應”,在這張“名片”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首先是這個街區所以區別于其他街區的文化要素——品牌和個性。一處有特色有魅力的歷史街區,其人文特色是在長期歷史文化積淀和街區人文精神培育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一處有人文底蘊的歷史街區可以跨越經濟增長階段,卻無法“跨越”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塑造,這種東西無法人為地營造,更不能速生,它需要塑造,而塑造則是時間的積淀。
西津渡歷史街區是因渡成街,街區文化由渡而興。古渡文化彌漫在街區的每一個角落。由古渡而生的宗教文化,主題是祈求渡江人的旅途平安;義渡局救生會展示著濟渡樂施、積善好生的傳統美德;因開放港口而形成的西洋建筑,融入濃濃風情的江南民居之中,與莊重肅穆的宗教建筑共同形成西津渡的建筑文化。有人說,文化與街區有著共同的特色,它們都是人的“居所”,前者是精神上的,后者是物質上的。
一個歷史街區的輝煌和生命絕不僅僅在于它有多少景點,有多少可以炫耀的文保單位,而在于它有沒有可以讓人稱道的文化,能否用自己的文化主題去豐富街區的內涵,讓人們在這個街區和諧地、詩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