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4月9日文章,原題:耐心對待中國并讓那些危言聳聽者閉嘴 2007年9月在為中國領導人舉辦的國宴上,陸克文作為反對黨領袖用漢語普通話發表了演講。了解復雜的中國并能深刻洞悉澳中關系正是這位與眾不同的總理的典型標志。一些評論員認為他的民意支持率之所以迅速上升要歸功于這次普通話演講。如今,我們卻看到了澳中關系的另一面。(現在的)反對黨正竭盡所能將中國涂抹為一個險惡威脅澳大利亞利益的國家,散布有損工黨同中國發展更緊密關系的言辭。
對澳中關系展開辯論———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方面,都是合情合理也合法的。但使用煽動性言辭暗示澳大利亞在幫助中國確定國際地位,這是錯誤的,既不合乎情理也缺乏法理依據。
無論你怎樣看待中國,在澳國內極力宣揚來自于強大中國的“威脅”并不能解決問題。我們也無法與中國脫離關系。中國的發展已使世界經濟和政治權力架構發生重大改變。此外,它還為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和在中國投資的國家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中國的經濟崛起有益于中國,亦有益于與之發展關系的國家。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發展對澳長期經濟繁榮何其重要。對正處于低迷時期的澳大利亞而言,中國的發展是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重要援助力量。今年2月,雖然中國向我們出口了價值25億美元的商品,但澳大利亞對華出口額卻高達37億美元。據澳財政部預測,主要得益于中國發展的經濟繁榮為澳大利亞人創造了20萬個工作崗位。作為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為開發這些資源我們需要一些外國投資。包括來自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外國投資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在當今的經濟低迷期尤其如此。
我們與中國的關系非常重要,容不得那些粗鄙的散布駭人消息的人去傷害它,在過去一周內許多自由黨高層人士一直在這么喋喋不休。如果特恩布爾(在野自由黨領袖)希望成為標新立異的總理,他應該在全國辯論會上表現得好一些,而不是采用這種“狗哨子政治”。
反對黨顯然以為這是一種有效策略———通過討好醉心于具有種族主義傾向的“漢森主義”的選民來提高其短期支持率。然而,這將事與愿違。我相信絕大多數澳大利亞人了解我們與中國的關系不但錯綜復雜而且極其重要。
當年工黨組建之際,正處于對中國非常恐懼的時代。但工黨已經與時俱進。該是我們的保守派也這么做的時候了。▲(作者克里斯·鮑文為澳聯邦助理財長,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0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