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戴 平 本報記者 段聰聰
中國周三宣布,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5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消息一出,再次掀起了對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熱議。
英國BBC網站8日報道說,此次試點范圍包括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的貨物貿易、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針對的都是周邊對人民幣比較接受的國家和地區。去年中國已經與周邊8個國家簽訂了自主選擇貨幣的結算協議。文章引述英國布魯奈爾大學高級經濟學講師劉芍佳的話說,在5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對中國最終實現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他認為,中國政府之所以現在要重新考慮人民幣在國際貨幣流通領域內的定位問題,主要是迫于其以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帶來的貶值高風險。
本月10日至12日在泰國舉行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上,中國同東盟將簽署雙邊投資協議,這意味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將如期建立。香港《商報》9日引述分析人士的話說,5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標志著人民幣結算由此前僅限于邊貿領域開始向一般國際貿易領域拓展。文章稱,近些年來,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量不斷增長,將本幣結算從邊貿擴展到一般國際貿易的需求不斷增加。內地和港澳之間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的需求也日益強烈。專家指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是給予人民幣在跨境使用方面與外匯同等的地位,解除其長期以來受到的束縛。
香港《文匯報》9日的社評也指出,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可發揮一石三鳥的作用,一是有助減少企業成本,減緩中國外貿下滑的壓力;二是有助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三是邁出了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第一步,從周邊化到區域化,再到國際化,人民幣成為世界性貨幣的路線圖已清晰可見。此前,中國已經和韓國、香港、白俄羅斯、阿根廷、馬來西亞、印尼等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總額65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這被視為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蘇格蘭皇家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貝哲民說,人民幣向全球貨幣的轉型已經開始。這不會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轉變,不過卻可能比預計的要快。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紅玉認為,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可以起到促進出口的作用,減少外貿企業的匯率風險,但同時也必將對現行外匯收入的核算和監管提出挑戰。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后,在國外的人民幣肯定要流回國內。這些資金回流的方式一種是外國用其來購買中國商品;另一種是外國在中國進行投資。中國企業出口收回來的人民幣是否應該算外匯收入?用人民幣做的投資是否應該算外國投資?這些新問題的出現,都說明現行的一些制度不適應新政策,要做出調整。▲
環球時報200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