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特約記者 林 立
根據一項商業統計,6000多萬英國人每天喝掉1.65億杯紅茶。國際茶葉協會的調查顯示,英國是世界上茶葉品牌最響亮的國家。從宮廷到民間,從高檔茶室到一般的酒店袋泡茶,都可以看見這些英國紅茶品牌的身影。英國不產一磅茶葉,所有英國品牌的茶葉,原料都是進口的。茶葉加工本身并無特殊工藝,何以英國紅茶品牌能做大做強?
首先是“老店效應”。英國的紅茶品牌歷史都十分悠久,如著名的川寧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如此久遠的歷史,形成了穩定的原料來源和客戶群體,在許多地方,固定飲用特定品牌的紅茶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性消費。
其次是文化吸附性。許多人以為英國紅茶的出生地是在英格蘭。而事實上在英國境內,人們根本無法找到聞名全球的“英國紅茶”的大面積種植園。盡管英國紅茶品牌的原料都來自國外,但英國茶葉公司大多是開茶館起家,在幾百年的歲月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英國茶文化,從飲茶時間、泡茶方式、搭配的點心,到飲茶時適宜談論的話題,都有特殊講究,可以說盡管茶葉、甚至茶具都不是英國的,但紅茶的飲茶文化,卻是道地的英國風俗,這種風俗隨著英國殖民和商業活動的全球化展開而傳播,即使在后殖民時代,也因各地對“英國紳士文化”的仰慕,繼續風行,這無疑對英國紅茶品牌的推廣,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英國紅茶品牌在幾百年的歲月里積累了一整套多元化營銷手段,一些高檔品牌會和“高尚場所”聯姻,如與法國著名Hediard高檔咖啡廳聯合;另一些品牌本身就是大的百貨公司或大型食品連鎖店的附屬品。英國紅茶品牌還將觸手伸向大眾化茶館、酒店客房茶和公司茶包市場,如銷量占英國紅茶總銷量1/3的Brooke Bond,就是專做這些低檔紅茶生意的。
英國茶葉品牌的規模化經營給其帶來不少便利。早在幾百年前,英國紅茶公司就開始大規模經營,每個品牌的成交量都很大,如此大的成交量迫使它們從各地收購大量不同品質、規格的茶葉,并加以“拼配”。由于茶葉是農作物,因氣候、加工等多方面因素,品質很難均勻,大規模的拼配卻可以讓每一包茶葉的品質都變得基本差不多,這顯然有利于茶葉品牌的全球化推廣。如今“拼配”已成為英國茶葉品牌的王牌,不但可以調控品質,還可以控制成本(將高、中、低檔原茶混合)。
英國紅茶還針對不同階層的消費者,有不同的包裝,比如工作茶、早茶和下午茶的茶包不同,甚至英格蘭下午茶和蘇格蘭下午茶的茶包都不一樣,這種對消費群體的照顧和細開發無疑加大了其品牌效應。
雖然已經聲名遠播,但英國紅茶產業其實在最近幾年也感到發展步履艱難,最大的難題是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用行動表示,他們不再愛喝紅茶了。來自英國廣播公司早前的一項研究表明,英國年輕人摒棄了傳統的紅茶,反而喜歡一些有香草或水果味道的外國茶。這樣的消費趨勢導致從2004年開始,英國的紅茶茶包和散裝紅茶的銷量分別出現16%和9%以上的下滑。在市場上,有香草和水果味的茶葉則上升了30%,綠茶等特別茶葉的銷量更是上升了50%。
根據對2.5萬名英國消費者的調查,雖然接近80%的英國人喝茶,但按年齡計算,在65歲以上的受訪者當中,70%每天至少喝兩杯茶,但在15歲至24歲的消費者當中,只有38%有此習慣。▲
環球時報200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