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鐘玉華
衛生部首席健康專家洪昭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抗衰老是一個有兩三千年歷史的古老話題,但誰也沒有實現。
洪昭光表示,細胞生物的衰老是不可抗拒的,就像河里的流水一樣。生命的凋亡有一個自然的程序———少年青年老年,就像樹春天發芽,夏天枝葉繁茂,秋天落葉。我們不人為地讓生命老得更快就很好了,多少年來人們公認的人的自然壽命就是100歲到120歲。可現實是,人提前衰老,提前死亡。基因療法、荷爾蒙療法等號稱能抗衰老的方法有好幾百種,但沒有什么真正有效的。千百年來,真正有效的抗衰老的療法只有一個,就是吃得少,即吃飯七八分飽,吃低熱量的膳食。中醫講,若要身體安,三分饑和寒。別變成胖子,胖了什么病都來了。
洪昭光表示,很早以前就有各種荷爾蒙療法,羊胎素牛胎素之類的。主流上科學界不認為有抗衰老的學科,認為它還擾亂了生命的過程。女性中年期的荷爾蒙療法只是能讓更年期癥狀輕一些,但有研究認為,長期補充大量荷爾蒙,得癌癥的幾率更高。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生活規律,按照生命的自然進程,不要加快衰老,就能活到120歲。人活得簡單一點,順應自然就行了。很多抗衰老產品廣告是商業炒作,忽悠消費者的錢包而已。
中華醫學會亞健康分會常委張耀圣認為,機體老化是一個漫長的動態變化,關于衰老的學說很多,具有代表性的衰老學說是“自由基學說”和“免疫學說”。“自由基學說”認為,隨著機體的增齡變化,其代謝過程必然會產生一些自由基,這些自由基與體內某些(蛋白質、脂肪)成分發生反應,對機體造成損害,從而引起衰老。“免疫學說”認為,衰老是自身免疫現象對機體自身組織破壞的結果。免疫組織和免疫器官的功能狀態與衰老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中醫學從歷代對衰老機理的論述來看,有先天遺傳說、后天失養說、五臟虛損說(特別是腎虛)、虛實夾雜說等。
張耀圣認為,抗衰老的主要目標是延緩機體衰老速度,保持良好的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提高機體對外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實現健康老化。抗衰老以機體老化的規律為基礎,針對致衰的種種因素采取綜合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實驗及臨床研究顯示:中醫藥具有多途徑、多層次、多水平的調節作用。如人參、何首烏、靈芝、黃芪、茯苓、地黃、白術、紫河車、三七、當歸、蟲草、麥冬等,對營養耗竭、代謝廢物積累、自由基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改善、調節作用。 針刺、電針、艾灸、耳針等能改善垂體激素分泌、影響抗氧化酶活性、減少自由基代謝產物。運動特別是太極拳運動具有練腦、練身、練氣的防病健體作用,研究證實有調節人體生理功能的作用。▲
環球時報200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