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規(guī)則意識
我是一名小班的幼兒教師,我們班的幼兒從各個不同的家庭來到幼兒園,受到的啟蒙教育不盡相同。他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必要的禮貌,不懂得遵守集體規(guī)則,生活衛(wèi)生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有的可能什么也不會做,怎樣才能使幼兒具有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呢?
山東省高密縣××幼兒園
楊民
答:新學期開學是小班工作最為重要,也是最為辛苦的一個階段,但是,只要班上的老師齊心協(xié)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就會迎韌而解。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規(guī)習慣,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的簡單的管理。初入園的小班幼兒,對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會,什么都不懂,要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習慣,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為我們教師首先就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拋棄以前那種將幼兒視為成人的客觀附屬物或“小大人”的觀念,應樹立科學兒童觀。可采取了以下的幾種方法:
1、巧設標志法:凡是要求幼兒人手一套的物品,我都使用此法。
2、目標定位法:把班級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擺放,這樣使幼兒對班上物品的位置產(chǎn)生深刻印象,養(yǎng)成了不亂拿亂放的好習慣。
3、榜樣示范法:讓幼兒在看看做做中主動、自覺地學習,這樣,幼兒在感性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規(guī)。
4、兒歌運用法:在對兒童進行生活常規(guī)時,經(jīng)常使用兒歌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幫助幼兒掌握生活常規(guī)的要領。
5、游戲?qū)W習法:幼兒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而游戲則是對幼兒進行常規(guī)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充分利用教學游戲?qū)τ變哼M行生活常規(guī)教育。
6、夸張比喻法:在生活常規(guī)中,有時運用一定的夸張的表情、語氣、比喻是非常有利的,它是促進常規(guī)管理的有效途徑。
7、適當?shù)莫剟顧C制,引導幼兒積極進取為了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和激發(fā)幼兒在各方面的進步,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好,做得出色我就用紅花或五顏六色的貼片來鼓勵,大大地激發(fā)了幼兒的進取心。
8、檢查督促法:由于小班幼兒好模仿,各個幼兒又有其不同的個性特點,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規(guī)則意識處在形成階段,為了使幼兒常規(guī)成為持久的、自覺的行為,我采取了定期檢查、鞏固幼兒已獲得的規(guī)則經(jīng)驗。
幫孩子走出自私的泥潭
我們班上有一名叫小楠的小朋友,因為是三代單傳,所以比較嬌慣,也就養(yǎng)成了自私的壞習慣,他的東西別的小朋友都不能碰,而其他小朋友的東西他想要就得給,否則就大哭大鬧。他班上的小朋友都不喜歡他,老師也沒辦法了。
湖南湘潭××幼兒園
尹同芳
答:自私的孩子過分關心自己,只注意自己的歡樂和幸福,很少考慮他人,一切以滿足自己為主。造成孩子自私的基本原由之一便是家庭對獨生子女的溺愛,在以孩子為中心的教育方式下,逐漸形成了其自私、唯我獨尊的性格特征。其實,對像小楠這樣已經(jīng)形成自私傾向的兒童,家長和老師不必恐慌,也不要感到束手無策。發(fā)現(xiàn)孩子問題本身就是教育的契機,處于此年齡的孩子可教育性強,只要家長認真對待,方法得當,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和家長不妨從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引導孩子尊重和關心他人。尊重和關心他人的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老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提出一些適當?shù)囊蟆H纾尯⒆訉W會享受時應首先考慮長輩:別人為自己服務時要表示感謝;別人不便時,應盡可能提供幫助。讓孩子逐步體會到幫助、關心別人是愉快的。在這些日常行為活動中,兒童逐漸懂得大人也需要幫助、關心。
第二,要求家長創(chuàng)造分享的家庭氛圍。當父母為孩子購買了他所喜愛的物品之后,不能讓他自己獨自占有,要求他與別人共享。這樣做可養(yǎng)成孩子大方、坦蕩的性格。否則,一切好東西都歸孩子自己享用,慢慢地他會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更不會想到他人。
第三,要求家長取消孩子特殊的家庭地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盡量不要給孩子特殊待遇,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對于不能及時滿足的要讓孩子學會等待,不過分遷就,即使孩子很強硬,家長也要把正確的堅持到底。所以,家長要有狠心、恒心、耐心及決心。
第四,要求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幼兒的模仿能力強,容易受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尤其是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做父母的要注意用自己良好的行為去影響孩子。如平時注意與鄰里、同事和睦相處,,熱心幫助別人,同情弱者。在家庭中關心、孝敬長輩。
如何避免和對待孩子撒謊
我們班上有幾個小朋友很愛說謊,為此我想了很多辦法來糾正他們,可是好像不太奏效,我想可能這應該是需要家長一起解決的問題,我想和家長溝通一下,可是我應該對家長怎么說呢?
湖北省襄樊市××幼兒園
吳梅
答:可能有許多老師都曾經(jīng)為孩子撒謊而苦惱過,老師和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地避免孩子撒謊呢?
一、要幫助孩子區(qū)分現(xiàn)實和想像。孩子說謊并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齡小、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豐富的孩子更易進行想象型撒謊。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訴孩子什么是發(fā)生的,什么是想像的,讓孩子逐漸把現(xiàn)實和想像區(qū)分開來,并告訴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想像,如,用“我想……”、“我希望……”等等。當孩子無意的撒謊給別人帶來傷害時,一定要讓孩子了解和認識自己這種行為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
二、要做孩子言行一致的榜樣。父母在要求孩子誠實的同時,自己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誠實守信。對孩子或他人的承諾要認真履行,犯錯后要及時承認錯誤,并認真改正。
三、要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孩子。家長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這樣不僅易導致孩子撒謊,還易使孩子喪失自信心。老師要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興趣和特點施教。只要孩子每天都有進步,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長,大家就應該為之高興和驕傲。
四、要學會信任孩子。不能因為孩子一次撒謊,就認定孩子永遠撒謊,否則就易“破罐子破摔”,形成惡性循環(huán)。信任可以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力量,老師和家長的充分信任會使孩子自覺地進行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
五、要及時制止孩子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撒謊的行為。信任孩子并不等于放任不管。當孩子撒謊時,要及時、明確地指出孩子的撒謊行為,并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去做(但要盡量避免當眾批評孩子)。有些家長明明知道孩子在撒謊,卻因為是一些小事而不制止,反而覺得有趣,家長要切忌如此,因為這種態(tài)度會強化孩子的撒謊行為。
六、要采取適當?shù)慕逃绞健<议L不可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采取簡單、粗暴的獎懲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這種方式易使孩子產(chǎn)生撒謊等不良行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僅要看到孩子取得的成果,更要看到孩子努力的過程,并對孩子努力的過程給予表揚,盡量不要使孩子從撒謊中得到好處。對孩子進行懲罰時,要明確告訴孩子,之所以要懲罰他是因為他的撒謊行為,并告訴孩子犯錯是難免的,犯錯時應該如何去做;當孩子犯錯后主動承認錯誤時,父母首先要表揚孩子勇于認錯的行為,再告訴孩子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原則上,在懲罰孩子說謊行為的同時,應更多地獎勵其誠實的行為,使誠實的行為得到強化。